雄安新区建设是否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研究
2020-03-17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多个战略性的综合功能区,截止目前,我国建立的国家级经济特区有20个。现有文献对于新区、特区建设研究认为,新区建设能够显著增加该地区的GDP,同时雄安新区于2017年正式设立,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雄安新区的发展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正在转向实质性的发展建设阶段进一步发展,加之北京副城市中心的建设使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按部就班有序的开展。
二、文献综述
在评估经济特区或者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的政策效果的文献近年来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在较早的文献研究中,以理论分析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通过使用定量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对政策实施,进行定量的研究。
刘瑞明、赵仁杰,通过使用时间跨度18年的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研究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关系。
高安刚,张林,运用2000 - 2015 年中国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资源依赖的影响。
在研究高新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姜彩楼(2012)崔晓露(2013)和程郁、陈雪,2013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评价。以上的研究都使用了定性、定量的方法,但是,国家级“新区”建设的研究文献尚且不多;其次,研究结果来看,高新区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评价仍然存在争议之处,但是新区建设的政策则存在的研究较少。第三,雄安新区从2017年4月正式建立,成立时间是20个新区成立时间中最晚的,其政策评价尚未有人研究。
三、方法、模型、数据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DID)法对国家级新区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评价。当前文献中研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使用最多的就是双重差分法(DID)。与传统的对比经济特区、新区的前后几年的经济指标来评价政策效果,使用双重差分法(DID)既考虑了新区建设地区,在时间变化上的趋势,又考虑了河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发生“内生性”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中,雄安新区建设属于保定市,分别为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三个地区。而河北省其他市县并没有划分为新区,所以可以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来研究。
更进一步,处于新区建设的保定市作为实验组,其他河北省未设立新区的城市作为对照组。根据雄安新区的获批时间,设立了ECO变量,在建立新区前的值为0,建立新区后的值为1
(二)理论模型
双重差分(DID)模型的设计上,根据是否建立新区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衡量新区建立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Yit=β0+β1ECOit+β2Xit+αi+λt
上式中,Yit了被解释变量,是该模型中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通过参考文献中的普遍使用的方法,本文同样也使用GDP和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方便使用两个被解释变量,通过比较来选取)。Xit则是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储蓄率(地区消费情况)、外商投资(对于外资的吸引力)等。α为个体的固定效应,λ为时间固定效应。I为河北省各个地区的编号号(其中1为特区,0为非特区),t表示的是时间(2017年以前为0,2017年及以后为1)。
其中关键的解释变量便是ECO表示的是国家级新区的建立的政策效应。其符号的正负反应了,国家级新区建立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三)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地区的GDP水平,文献之中对于GDP的处理均采用取对数的方法来平滑数据。本文中使用的数据单位及数量都差不多,所以无论取对数与否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
2、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问题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所以新区的建设情况为关键解释变量。论文中解释变量为ECO,代表新区建立之前与之后经济发展的水平。
3、控制变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控制部分变量以减少内生性的问题。本文采取文献中通常的做法,控制住政府的预算支出与收入、储蓄率、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
由于截止本文完成时,统计局尚未发布2018年的统计数据,目前可以获得的数据为2018年前三季度数据,所以通过与以往年度对比取值,测算第四季度的数据,用以模拟2018年度的数据。
四、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
表一 回归结果
由上图结果中可以看出,(1)为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结果,(2)是加入了外商直接投资、储蓄、固定资产投资之后的结果。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ECO的系数都是都是正的,说明了新区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
从统计量F来看,F的统计值越大大、显著性强,R2在第一次回归中为0.009表明并不显著,存在内生性问题。在加入了诸多控制变量以后,整个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显著性上升,由此说明整个回归的拟合程度比第一次要好、解释程度高。能够反映出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稳健性检验
使用双重差分(DID)的前提条件是1、当不存在政策的影响的前提之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即“一致性”2、处理组的选取是否随机,没有所谓的“人为干预”的因素是结果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第一个条件的成立我们可以从下图选取的几个城市的GDP发展趋势来验证。如图1能够看出两者的增长趋势在新区建立的前后没有跳跃点,并且增长趋势一致。而对于第二点来说,处理组的选取,也就是国家级新区的建设,这一点如学者陈凡(2016)认为,国家不会有意地挑选经济落后的,基础设施差的地区作为经济新区,也就是说,国家新区的选取建立可以认为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也就可以认为对于“雄安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建议符合随机性的要求。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使用2014-2018年五年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雄安新区”建设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雄安新区的建设能够提高地区的GDP水平。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中仍旧成立。加之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较少,对于新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的并不明显。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新区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能够更加明显的看出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政策建议
首先,国家建立新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方面国家在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上要加大对新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新区选择上也要全盘考虑,推动我国地区经济更加平衡稳定发展。
其次,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建设,对地区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新区建设对于地区经济有着正向的作用.
第三,新区建设,必定会有国家各种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在财政拨款,税收优惠上比其他地区要更加有优势,企业也会选择在此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地区间的协同作用,不能让新区成为一个地区资源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