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转运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3-17唐明星
唐明星
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尺之一。新生儿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多属危重症[1~2]。其救治主要依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现代化NICU的高端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培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经济条件下,基层医院难以实现,成功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具有NICU病房的三级医院,对于降低围生儿和婴幼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危重症转运中心从2016 年起,对转运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和转运后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持续改进转运技术,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医院危重症儿童转运中心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346 例,其 中 男915 例,女431 例,转 诊 距 离5~330 km,转运时日龄<24 h 269 例,1~3 d 807 例,4~7 d 201 例,>7 d 69 例;转运时体重<1000 g 53 例,1000~1500 g 326 例,1500~2500 g 780 例,>2500 g 187 例[4]。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6年1月-2018年12月危重新生儿转运情况分析 (例)
1.2 方法 危重新生儿评分均采用TRIPS评分系统[5],保证评估正确。危重症转运车常规配有转运呼吸机,转运暖箱、监护仪、微泵输液仪、负压吸痰器、新生儿复苏囊、喉镜等。
2 结 果
1346 例危重症患者中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699 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430 例,胸腔闭式引流3 例,8 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其中3 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1 例转运途中出现气胸,1 例转运途中气管插管脱管,1 例出现痰栓堵塞气管导管,1 例出现低血糖,1 例出现低钙惊厥。
3 讨 论
转运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导致患儿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3.1 病情判断不准确 基层地区产检条件有限,部分先天性疾病,如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道闭锁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不能产前筛查,产后病情危重,生产医院检查设备和技术有限,不能于转运前提供准确病史,给转运带来巨大隐患。同时由于当地医师经验有限,转运前病情沟通时不能准确评估患儿病情,亦给转运带来潜在风险,可能导致转运车辆物品准备不充分。
3.2 抢救设备准备不充分 危重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所需抢救设备繁多,例如对于出现呼吸衰竭,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通过鼻导管吸氧、高流量吸氧、头罩吸氧、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等方式供氧,其中有创通气时气管插管型号根据体重需要配备2.0~3.5,甚至个别新生儿需要4.0,出现循环衰竭时需要的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各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出现明显肺动脉高压时需要NO等。
3.3 转运途中监护不到位 危重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快,对于环境变化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引起内环境不稳定,如出现血糖波动、电解质紊乱等,甚至低体温可致患儿死亡[6],如未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远期脏器功能损伤。
3.4 医护人员经验不足 危重患儿不仅病情变化快,同时可因各种仪器或管道出现异常而出现病情加重,如不能及时判断,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例如转运中曾出现因气管导管痰栓堵管和气管导管脱管未及时识别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总之,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转运使危重新生儿获得继续救治的机会,从而提高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而危重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转运风险极大,对于我们转运人员不仅要求过硬的医疗技术,同时在转运前、转运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备足各型医疗器械,安排专业ICU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对于特殊病例患儿甚至可安排ICU和专科医生共同参与,转运途中监护不仅依靠相关仪器,要定期记录相关指标,防患于未然。对于各种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遇到病情变化时,做到有条不紊,同时参与转运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急救质量。我们的目标是危重新生儿转运不仅是单纯安全转诊,而是转到移动NICU中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