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频率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020-03-17方玉川陈占飞
方玉川,陈占飞,汪 奎,吕 军,刘 肖
(1.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3.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马铃薯在全球广泛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约占世界的1/4左右[1]。马铃薯是陕西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低于玉米和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3.5万hm2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全国排名前列,分别为第七位和第九位[2]。陕西的马铃薯主要在陕北和陕南种植,面积分别占到全省的65%和30%,其中榆林是陕西省马铃薯种植最大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但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分成为限制马铃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榆林北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发展节水灌溉已经迫在眉睫。
滴灌是世界上公认最节水的灌溉方式之一,据榆林市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农技部门调查,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滴灌用水量是大水漫灌的33.75%,是移动式喷灌的50.0%[3]。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马铃薯滴灌发展较快,但是生产中存在灌溉不合理的问题,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笔者针对榆林北部风沙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开展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可为集成榆林北部合理的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现代农业园区内进行,土壤类型新积土(改良风沙土),地块平整,前茬作物玉米,海拔1 091 m,东经109°45′37″,北纬38°22′35″。有机质含量为4.33 g·kg-1、全氮含量为0.31 g·kg-1、有效磷为10.8 mg·kg-1、速效钾为60.0 mg·kg-1、土壤pH值为8.2。
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试验品种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种薯级别为脱毒原种。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3个灌溉频率处理,处理1(4 d一灌)、处理2(8 d一灌)、处理3(12 d一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9个小区,小区长15 m、宽3.6 m,小区面积为54 m2。试验采用机械起垄、人工种植的高垄种植模式,垄宽为90 cm,株距约为23 cm,种植密度约为48 000株·hm-2。5月12日播种,出苗后10 d统一灌水30 mm,25 d时开始处理,生育期总灌水量均为195 mm,试验期间累积降雨量为213.8 mm。
施肥量根据当地农场施肥习惯,不施用有机肥,N-P-K施用量为180-105-225 kg·hm-2,底肥为全部磷肥和60%的氮、钾肥,追肥为40%的氮钾肥,通过灌水分次施入。全生育期共进行病虫害防治7次,分别用劲彪、大生、福奇、阿米西达、阿米多彩、金雷多米尔、瑞凡、代森锰锌、银法利对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控,结合防病喷雾用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等进行根外追肥,补充微量元素。于9月26日考种,9月27日收获。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马铃薯的株高处理2最高,平均为153.3 cm;处理3最低,平均为134.3 cm,且与其他两个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单株块茎数处理1最多,平均为7.07个,且随着灌溉频率的减少而减少,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株块茎重处理2最高,平均为2.11个,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差异显著。商品率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处理3最高,平均为71.96%,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折合产量处理2最高,平均为601 500 kg·hm-2,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差异显著。
2.2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在块茎形成期的灌水前和灌水后测定,测试深度为20~60 cm,每10 cm一层。处理1、处理2、处理3灌溉前和灌溉后0~6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1%和17.7%、14.4%和20.2%、14.6%和21.5%。处理1的耗水量最高,为393.4 mm,与其他两个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以处理2最高,为160.66 kg·mm-1,与处理3差异显著,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但也高出32.46 kg·mm-1。
表1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特性和块茎产量的影响
注:表中数字均为三次重复平均数。
表2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字均为三次重复平均数;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产量/生育期的耗水量。
3 讨论与结论
马铃薯生长离不开水,合理的土壤水分状况可以促进马铃薯良好生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秦军红等[4]开展膜下滴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灌水量相同时,不同的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的影响不同,以中频灌溉(8 d一灌)效果最好。侯翔皓等[5]通过开展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试验,马铃薯生育前期,株高会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生育后期,灌溉频率以中频处理(8 d一灌)生长指标最好。康跃虎等[6]通过开展滴灌马铃薯灌溉频率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灌水周期在1~6d范围内,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随之增加。这些都与笔者试验研究结果相近,通过不同灌水频率处理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中度灌溉频率处理(8 d一灌)马铃薯长势良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笔者试验中,不同的灌溉频率对滴灌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来看,处理2(8 d一灌)效果最好,植株株高(153.3 cm)、单株块茎重(2.11 kg)、平均产量(60 15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60.66 kg·mm-1)最高,与处理3(12 d一灌)差异显著,与处理1(4 d一灌)差异不显著。充分考虑到增产、节水、省工及效益提高等综合因素,中度灌溉频率处理(8 d一灌)是适合于榆林及毛乌素沙地的最佳灌溉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