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格局变化背景下本科国贸专业实训教学升级研究

2020-03-16庞鹤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庞鹤

摘  要: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发现本科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出现了与外贸格局变化不相吻合的方面,其中实训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需要进行改革升级,以推进本专业的实训教学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试验田和练金石。

关键词:外贸格局  国际贸易专业  实训短板  教学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b)-0176-03

Abstract: With China becoming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country, China's import,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service tra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this context, it is found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ears in areas that do not coincide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among which the disadvantages of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need to be reformed and upgrad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is profession to truly play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test field.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patter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Disadvantag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upgrade

1  对外贸易格局变化现状

进入新时代,中国作为全球贸易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结构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格局特色。

1.1 进口所占比重逐步增长,顺差不断下降

中国贸易在次债危机后逆势增长,出口和贸易总额不断创新高,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于2011年成为出口贸易全球第一,2017年进出口总额全球第一。但总额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贸易逆差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5年开始,中国贸易逆差开始缩小,进口总额增长迅速,占比也从2015年开始不断攀升,至2019年,进口占总贸易比重已经达到44.3%。进出口贸易比重的变化表明,进口已经逐步成为满足中国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1.2 跨境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方式在全球迅速蔓延,它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对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9年全球B2C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8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2.2%,预计2020年交易额将进一步增长达9940亿美元。 2020年国务院再设46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已经达到105个。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中国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的33.259%。

1.3 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引擎

从国际大趋势来看,全球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5—2017年,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66%上升到23.69%,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4%,高于货物贸易的4.6%。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服务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五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4.7%,2019年服务进出口7850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17.15%,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服务进口在刺激全球服务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贸易格局变化下的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方式及消费者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大宗货物贸易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而跨境电商等小批量,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贸易方式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以南方高校为核心的教师纷纷就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倪琳(2016)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提出推动苏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提出解决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问题;贺书锋,张伟华(2016)提出在跨境电商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模式的背景下,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務对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并提出应如何变革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周静言(2019)则进一步提出了构建跨境电商训练的模块;谢海燕等(2019)则提出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角度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高聪等(2020)则认为需要整体改革国贸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不可修修补补。

3  与外贸格局对照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存在的短板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满足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虽然当前跨境电商十分必要,但毕竟属于大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部分,基于以上背景的改革,依旧仅仅是修补式改革,依旧无法很好地解决实训效果不良,课程相互脱节,实训教学无法推进人才素质快速进步的问题。

3.1 实训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较重,独立性和灵活性不足

大部分的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程,不管是独立实训课还是课内实训课,均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加以拓展,这类实训课实际是理论课程的再次重复,实训内容往往需要不断重复理论课的内容,学生以模拟为主,开创性实验的空间有限。

随着外贸格局的变动,各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不仅限于进出口流程操作方面,更加需要学生对进口国国情、资源、产品特性、政策有深入的理解,对产品国际营销、电商产品设计、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版权交易、远程服务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具灵活性的实训课程,无法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3.2 实训设计对现实贸易问题反映不足,实用性较差

大部分的本科国贸专业实训课程,不论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均存在将贸易流程简易化、贸易问题简单化的问题。在现实贸易中,不论一般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商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除了正常流程外,更多的人才能力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由于教学实训课程的简化,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相关岗位,更多学生选择转行,而不是服务于本行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尤其是西部高校,本专业的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3.3 实训与行业及企业合作不足,真实性欠佳

目前的本科国贸专业实训与企业的外贸操作场景是有区别的,购进的软件多以模拟真实贸易场景为噱头,实际却仅仅是情景展现。实训最好的教师是企业里的相关人员,他们对贸易中的问题最为敏感,也认识最深刻。但几乎本科实训课程中,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实训教师的少之又少,教师去企业任职培训的也较少,随着外贸格局的变动,企业发展的演进,本科实训教学与实际行业和企业需求越来越远。

4  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升级的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从表象上看是不可抗力的出现强行打破了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平稳运转,实际上是过去单链条、中心化的全球价值链弊端的全面爆发。经济陷入停滞,导致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盛行,促使全球贸易格局加速变动,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也必然需要适应这种变革,去中心化,重新构筑价值链,实现网络生产、网络运营成为稳定经济,减少全球贸易系统风险冲击的重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必须进行升级,以适应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更新和更高素质的需求。

4.1 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实训结构提升教学水平

为了让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事务,应根据实验课程设计按实践实训要求,构建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引入相应的外贸模拟教学软件,构建专业实训平台,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结合本校实训课程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在已有国际贸易流程软件的基础上,引入外贸专业ERP和跨境电商平台,打造更贴近目前外贸实际工作的流程体系,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与实际外贸业务全面拟合,减少实训过程中与贸易现实脱节、实用性不足,真实性欠缺的问题。

4.2 增加场景式和任务导向式实训内容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法改革很多,其中角色拟剧法是一个成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无法改革平台角色设计的前提下,通过构成小组后,组内内部角色模拟,各自承担企业中和贸易环节中的不同角色,承担角色应处理的问题,补充软件的不足,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应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有能力进行脚本的编译和制作,引入互联网及游戏思维,为学生的实训设计与现实更加贴近的场景和任务,让学生在游戏通关的吸引下,自主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并能有能力进行知识边界的拓展,以促进学生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高校與企业共建实训课程减少学生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摩擦

虽然目前各大高校均推出学期间的实践实习环节,但从近几年实践实习的内容和效果看,学生敷衍情绪较高,社会实习单位和任务与专业脱节较大,没有对专业实训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本科第四年虽然也推出了实习环节,但因为已经临近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升学需求更高,实习流于形式的现象愈发明显。所以虽然专业实训课时占比逐步加大,但实训教学效果却愈来愈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

2020年初,在试运行2年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李世辉,李香花,2020)。从运行效果看,一定程度推动了企业新技术反馈高校,促进高校教学技术化和现代化。国际贸易专业应抓住此次机遇,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合作开发更符合行业实际的实训课程,弥补本专业实习程度不深,训练不足的问题,降低本专业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的陌生感,提升专业素质。

新对外贸易格局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剧烈变化,国际贸易人才不再是一门外语和货物贸易打天下,其需要适应更多复杂文化环境和复杂规则,能兼容并蓄,在能挖掘世界优秀物质文化的同时,有能力将中国文化和服务推出国门。因此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国际贸易流程的重复,而是通过适应性和前瞻性的改造,使其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田,也是人才质量的试金石,通过实训教学的打磨,实现向国家和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周艳玲.“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商业经济,2017(7):172-173.

[2] 贺书锋,张伟华.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6(1):8-9.

[3] 周静言.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以辽东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114-118.

[4] 谢海燕,丁婷,于斌.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本科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国贸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16-119.

[5] 高聪,郭丹,彭晓春.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途径及实践——以怀化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20(5):141-144.

[6] 李世辉,李香花.“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实习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4):70-78.

[7] 韦韡.生态位理论下高校国贸专业教学实训模式探讨——以广西某高校“3+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15):109-113.

[8] 闫微.基于OCALE大赛的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操作实训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6):188.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江西科技学院国际贸易试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