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2020-03-16武丽伟张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耕地

武丽伟 张晶

摘要    隨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吕梁市出现了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等问题。因此,转变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道路变得极为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3个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计算出全市2013年的耕地集约度,评价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表现为吕梁山区中部及其西坡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而晋西黄土丘陵和晋中盆地地区较高;2013年吕梁市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个等级,Ⅰ级集约利用区有3个县,占所有县(市、区)的23%;Ⅱ级集约利用区有4个县,占31%;Ⅲ级集约利用区有5个县,占38%;Ⅳ级集约利用区仅有1个县,占8%;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山西吕梁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155-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Lvliang City,such as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the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Therefore,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ake the road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10 indexes of input intensity,utilization degree and output benefi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in Lvliang City was established at the target level,criterion level and indicator level,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2013 was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Lvliang City was large,and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slope areas of Lvliang mountain area was generally low,while the loess hills in the west of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central basin in the east of Shanxi Province were generally high. In 2013,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Lvliang City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Lvliang City wa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three counties in level I intensive use area,accounting for 23% of all counties(cities and districts);four counties in level II intensive use area,accounting for 31%;five counties in level III intensive use area,accounting for 38%;and only one county in level IV intensive use area,accounting for 8%. In Lvliang City,the level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still has a large space to rise.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evaluation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Lvliang Shanxi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地利用从粗放型逐步走向集约型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资源集约化利用,邵晓梅等[1]认为耕地集约利用是基于区域耕地资源科学配置和优化的前提,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相关生产要素投入,以最大限度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效益,充分挖掘耕地利用潜力,从而在耕地利用上走内涵挖掘和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张世文等[2]构建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为利用强度、投入程度、利用效益3个层次,选取了9个指标进行福建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金卫华等[3]提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对永州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进行分析。

本文以吕梁市1区10县2市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县(市、区)的耕地集约度,从集约度和排序等级两方面评价其集约利用水平,进而提出几点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建议。

1    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截至2013年底,耕地总面积为535 640 hm2,占吕梁市土地总面积的25.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3 7 hm2,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市内各县耕地面积分布不均。交城县、方山县等地地势平坦,人口数量较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表1)。

1.1    指标的选择

构建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准确地反映出耕地利用的状况,得出符合实际且比较有意义的评价结果,体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本文以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为评价体系目标,以耕地集约利用的3个方面为基础,建立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3个角度(准则层),进而选取出与准则层相对应的10个指标(指标层)作为分析指标(表2)。结合2013年《吕梁市统计年鉴》、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出吕梁市各县(市、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层各指标实际数值。

1.2    指标标准化处理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存在选取的指标多、角度存在差异等问题,使得所选取的指标对集约利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因此,在进行评价之前,应该将不同指标进行同趋势化处理。正向指标,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值越小越好。由于选取的指标单位不同,会造成评价结果产生偏差,因而在应用这些数据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以避免误差干扰造成结果的不准确,这就是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用极差标准化法对该体系中各指标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各项指标都与集约利用呈正向相关性。而对于正指标,采用上限效果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ij为标准化后某一指标的值,xij为i评价单元在j指标上的实际值,minxij为标准化前同一类指标的最小值;maxxij为标准化后同一类指标的最大值[4]。参照指标说明,计算各指标数值,得出吕梁市1区2市10县的各指标的实际值,根据式(1)计算得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數值。

1.3    指标权重计算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关键是给予合理的指标权重。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5]。本研究在确定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过程中,结合专家打分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本文所要求的判断矩阵A、B、C、D,如表3、4、5、6所示。

评价层次体系建立之后,需要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利用最大特征根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否满足要求。

在理论研究中,判断矩阵应该是满足一致性条件的。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一般得出的矩阵不可能完全满足一致性原则,并且最大特征根总是大于矩阵的阶数。为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情况,需要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式(2)、(3),计算所得CI=0.009 147 354,CR=0.015 771 299<0.10,可得,目标—准则层选取一致性比较好,结果可以被接受。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归一化数值即为本文层次分析法下最终确认的权重值(表8)。

1.4    集约利用度计算

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采用了10个指标评价模型,运用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及所对应的权重,计算集约利用度。

具体计算步骤为:首先计算出各指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集约利用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i表示第i个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指数,Iij表示第i个研究区在第j个指标上的标准化值,ω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6]。接着计算各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集约利用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i为各准则层的权重[6]。根据式(4)、(5),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县(区、市)耕地利用集约度

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吕梁市1区2市10县的集约度值进行排序。为了更好地比较和分析区域间耕地集约度,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中类似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结合吕梁市的实际情况,本文定义了吕梁市各县(区、市)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程度及等级(表10)。最后得到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度排序及等级(表11)。

由表11可知,根据集约利用度将吕梁市1区2市10县进行排序,依次为文水县>汾阳市>柳林县>交城县>岚县>交口县>临县>石楼县>兴县>方山县>中阳县>孝义市>离石区。

2.2    各县(区、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等级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文水县,指数为0.786,水平最低的地区是离石区,指数为0.143。13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耕地集约利用指数 >0.6,达到Ⅰ级集约利用水平,5个县指数>0.5,所占比例为38.46%。通过计算,吕梁市整体集约利用指数为0.386明显低于全市平均集约利用指数0.423,反映出吕梁市集约利用指数和水平偏低、普遍出现粗放利用现象(图1)。

从整个吕梁市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来看,有5个县处于Ⅲ级,分别为兴县、石楼县、方山县、中阳县和孝义市,集约指数分别为0.271、0.334、0.228、0.208和0.205。这5个县的集约指数、各评价指标指数和耕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这些县耕地面积相对土地总面积所占比重不大,复种指数较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平均水平,导致耕地利用程度不高。同时这些县存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产量较高的优势。从兴县、石楼县和孝义市3个区域的投入指标指数可以看出,这3个区域投入不足,对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较低,应当发挥耕地优势,增大投入力度。方山县和中阳县的利用程度指标指数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需要在耕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合理规划。

Ⅰ级集约利用区包括3个县,依次为文水县、汾阳市和柳林县,集约指数分别为0.786、0.709和0.672。这3个县的集约指数较高,而且在准则层的3个方面,其指标指数较高。文水县在投入程度上处于全市最高水平,汾阳市在利用程度上处于全市最高水平,柳林县各项指标指数高于平均值。

Ⅱ级集约利用区有4个县,分别为交城县、岚县、交口县和临县,集约指数分别为0.517、0.510、0.482和0.436。这4个县各项指标指数都处于中等水平,在全市位置相对居中。表明这4个县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保持均衡发展。

Ⅳ级集约利用区只有1个离石区,集约指数为0.143。从各项指标指数上可以看出,离石区在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产出效益三方面指标指数低,原因在于离石区位于吕梁山西坡,坡度陡,垦殖过度,土地裸露,多大风扬沙天气,春旱时有发生,影响春播。同时,离石区是吕梁市的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注重发展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进一步改善离石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确保产量和产出效益。

3    提高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3.1    控制水土流失

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因此,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林地的乱砍滥伐行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增加林地的覆盖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对耕地造成的影响。

3.2    推进农业现代化

吕梁市深处吕梁山腹地,历史上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地区[7]。提高耕地集约利用,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对耕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耕地状况,如普及现代化设备,着力增加耕地的机械化率,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3.3    提高农民的耕地集约意识

大多数农民对于耕地集约认知水平低,欠缺相关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保留传统的观念,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集约利用水平低。积极转变农民群众旧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立足耕地现状,树立新型耕地集约利用观念,大力宣传耕地集约利用的优势,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直观感受其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加快推动耕地集约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展望,2006,25(2):85-95.

[2] 张世文,马素敏.耕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福建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76-6579.

[3] 金卫华,唐国滔,刘微微.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6):43-47.

[4] 吕晓,刘新平,李振波,等.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新疆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7,6(3):15-19.

[5] 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2,42(7):93-100.

[6] 涂志华,王興平.全域统筹视角下的苏南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判[J].城市发展研究,2012(11):119-124.

[7] 武美香,况明生,马义娟.吕梁市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5-11925.

猜你喜欢

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制定耕地破坏鉴定技术规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研究
浙江: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要不降质不减量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吃饭问题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