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
2020-03-16王凤熊晓原
王凤 熊晓原
2019年年初,刚成立不久的高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调查寻访退役军人相关信息的工作中,意外了解到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年届99岁高龄的退役老军人陈训杨的大概信息,异常惊喜。经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市委高度重视,安排宣传部门进一步挖掘核实,基本认定老英雄的感人事迹。经各级媒体采访报道,老英雄的功名连同他的崇高风范才广为人知。国庆70周年前夕,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专程前往看望慰问老英雄。
烽火战场,功勋卓著
2019年的深秋时节,笔者陪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李茂生教授,慕名前往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拜访百岁老英雄陈训杨。在只有一层的平房里,见到了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一只眼眶深陷、坍塌,神情却安详宁静,嘴角上扬,慈眉善目地笑着……“这么多年,立功的事为什么不让社会知道呢?”笔者问他。陈训杨凝望门外,声音浑浊而又低沉:“想着那些曾和我并肩作战、倒下了的战友,我哪有颜面到处对别人宣扬?”
陈训杨家境贫寒,兄弟7人,他排行老七。因时局动乱,6个哥哥或参军抗日,或被国民党抓壮丁,都一去不回。由于战事吃紧,1948年,陈训杨最终也因被抓壮丁到了国民党部队当兵。不到4个月,陈训杨被解放军俘虏。面对国仇家恨,他放弃了解放军发放的遣散路费,毅然参加了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部队又被编入四野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八团。刚加入解放军,部队会定期召开诉苦大会。在会上,得知他家中6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部队便让他将家人灵牌带至会场,连长、指导员主动为其托举灵牌祭奠,这个小小的举动深深打动了陈训杨。“他们感动了我,我就要求入党。”尽管年事已高,很多陈年往事记不太清,老人却对这个细节记忆犹新。
此后,陈训杨满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每次战斗他都奋勇争先,并在淮海战役的大小战斗中屡立战功。1949年4月21日,著名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打响。当时,长江风大浪高,上级决定成立“突击队”抢占渡口,为大军开路。入选“突击队”的要求是:必须是党员,必须是南方人,同时识水性。一听到这个消息,仅符合是南方人这个条件的陈训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长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陈训杨与一位赣州籍的战友互换了地址,像所有人一样做好牺牲的准备。“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率先抢占渡口,打掉对方堡垒。”船至中流,敌人的炮弹不断打来,在近旁炸起冲天水柱。“大家尽管往前冲,船千万不能沉!”眼看有的木船被炮弹打穿了,战士们更加卖力摇桨,奋力冲出敌人的火力攻击点。从当日凌晨3点至次日早晨8点,陈训杨不知疲倦地在最宽处达几公里的江面上六进六出,接送战友。小木船被炸成碎木板后,他就浮着木板漂到对岸,300人的“突击队”仅50余人成功上岸,到占领敌方阵地时,幸存者仅有13人。在这场殊死的战役中,陈训杨荣获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解放后,陈训杨又随部队投身到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西南地区地势崎岖,山高路陡。陈训杨不怕苦不怕累,曾在一天之内负重行军180里,被军区授予“行军模范”。他随部队南征北战,不到半年行军六省区,先后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成都会战以及剿匪建政工作。
1950年,他再次响应党的号召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和抗登陆作战及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朝鲜停战后,他随部队驻守平康、铁原前线,在朝鲜一待就是5年。7年多的战争生涯,陈训杨出生入死,参加大小战役10余场,屡立战功。由于长期肩扛重达15公斤的轻机枪,他的右肩胛骨严重变形,右肩明显低于左肩。陈老轻轻掀开衣领时,那“创伤”如一枚“军功章”,刻在笔者的心里。
卸甲归田,埋名隐功
“你们一定要做到,立功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搞好家乡建设,另立新功!”1955年4月,结束了浴血奋战的岁月,陈训杨由国防部批准复员,离开部队时,部队首长杨得志这样叮嘱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成为陈训杨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共产党员人生信条。刚回到家乡,正值家乡组建初级互助社,村民们都踊跃上交家里的农具、耕牛,发展农业生产。陈训杨二话没说,拿出仅有的300元复员补贴,买回两头大水牛交到社里,剩下的钱则分发给贫苦的亲戚邻里。按照组织安排,陈训杨一开始被分配在高安县林业部门工作。后来,新中国发动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由于有部队战斗经验,陈训杨于1958年奉命调至上游水库任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在修筑大坝期间,陈训杨依然以一名共产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带着大家不分晝夜奋战。洲上村田南组村民滕朝九就是当年上游水库修筑者之一。时年13岁的他回忆说:“完全军事化管理,每天3点钟他就催我们起床,然后同我们一起劳动,饭菜都是送到工地上去的。他总是最早出门的,最晚收工的那个。”想起与陈训杨一起修筑大坝的情形,滕朝九这样说:“修建水库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与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放山炮,和大家一起手挖肩抬。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无论酷暑炎炎,还是大雪纷飞,陈训杨都带领着群众坚守一线。在每个月的团部总结大会上,他带领的连队次次都获先进奖。春去秋来,从1958至1960年,他辗转于高安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先后修建了碧山、樟树岭、九龙等水库、堤坝,并被县里评为“劳动模范”,多次受到表彰。因为专注于水利建设,他无法照顾家庭,以至于4个子女出生时均未在家;因为专注于水利建设,他把水库当成自己的孩子,以至于特意在每个子女名字中间都取了一个“坝”字:大儿子陈坝根、大女儿陈坝英、二女儿陈坝凤。
1960年,水利工程结束后,组织上将他调到黄沙苗圃工作。陈训杨觉得自己是个“大老粗”,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便找到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申请放弃铁饭碗,甘愿回到洲上老家,做个普通农民。回到家乡后,他不贪权恋钱,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而是带领乡亲们搞建设。为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管是植树造林,还是果园开发、河道清淤,他都事事在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间到了那个风云突变的年代,哪怕命运飘摇,陈训杨依然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辜负党、辜负组织。大城镇人武部部长涂小庆感慨道,陈老是一个有着坚强党性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化大革命”期间,即使遭受迫害,他仍然把党费如数地交给儿子,由儿子替他交给党组织。洲上村村委会老主任陈普生说,“文化大革命”期间,陈老因曾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壮丁被错误地打成“历史反革命”,被关牛棚、戴高帽,写检讨、受批斗,妻子丢工作,儿子升学被拒……即使遭受了如此“待遇”,他都没有向组织透露自己是战斗英雄,荣立过赫赫战功。以至于在一次批斗大会上,时任祥符人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范仲川向批斗他的喧嚣人群大喊:“你们谁敢动他,他可是荣立过一等功的战斗英雄,你们岂能如此待他……”听着身边人述说着过往历史,老英雄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安详肃穆,嘴里不断重复着:“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活着已经很幸福了,这些苦难又算什么呢?”
信仰笃定,忠厚传家
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也忠于自己的革命信仰。“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大概十一二岁,还是一个孩子。陈老刚复员回来不久,和他妈妈住在一起。有一次,他妈妈在家里烧香拜佛,敬奉神灵,被陈老看见了。他一气之下把神龛上的香纸和祭品一扫而光。他一边扫,一边说,这是封建迷信,世间哪里有什么神灵!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是共产党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穷人的好日子!为此,母子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的老母亲还把他的所有行李都扔到门外,赶他出去。”陈普生说。村里的老人还告诉笔者,陈训杨不但劝说老母亲不要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还劝说村民远离封建迷信,并带头拆除村里的庙宇、佛堂,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老人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也是这么要求家人的。在1950年云南剿匪途中,陈训杨老人的左眼被土匪射伤,后经抢救治疗才无大碍。1993年,年过七旬的他,左眼球旧伤复发进行了手术摘除,用去医药费630多元。镇民政所得知后,让陈老儿子陈坝根找好住院发票报销,没想到这却遭到陈老斥责:“家里出不起这笔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为防止家人再打报销的主意,他干脆将住院发票全部撕掉。从1949年7月入党至今,正好时隔70年。70年岁月,改变的,是老人的容颜,未曾改变的,却是老人对党的无比忠诚与热爱。
老人生活简朴,外衣的袖口磨掉了,可他从不忘记在胸前别上一枚毛主席纪念章。久而久之,儿媳妇完全知晓了老人家的心意,每次把衣服洗干净后,她都会好好地把纪念章别上。“爺爷非常疼我,对我从来都是好脾气,自我懂事起,他就没骂过我,但有件事他却对我大发脾气。”孙子陈传球说,“去年7月1日,村委会组织党员上党课,过组织生活。由于天气不好,我担心爷爷年纪大行动不便,就没通知他。他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陈传球还说:“这几天,爷爷跟我聊了很多故事,他说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去学习文化,没有去北京见毛主席。”在陈训杨的耳濡目染下,儿子和孙子都延续了他身上的红色基因,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普生说,几十年来,每次开党员大会,陈训杨都早早到达会场,从不无故缺席。现在,更是出现了祖孙三代一同上党课的情景。当笔者问,怎样才算得上一名好党员?老人回答得很干脆:“一辈子忠于党、不怕牺牲;放到如今,就是一心跟着党走,做任何事都吃得起亏,对得起自己的信仰。”
责任编辑 / 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