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0-03-1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199)
“双高”建设即“双高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面对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如何按“双高”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师范专科学校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社会和地方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经过30多年探索和努力,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受时代、社会、学校、专业自身、培养模式等因素掣肘,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瓶颈。
(一)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匹配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它对培养对象的就业方向有指引作用。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查询”数据库及各相关学校公开网站,目前全国有20多所学校开设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过查阅学校公开网站发现,大部分学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是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及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这一要求明显不合时宜,因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规格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大为减少;另一方面,需要本专业人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提出了新要求。绝大多数初中学校要求本科以上毕业生,小学学校对有学科背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是少之又少。因为多数小学思想品德课由在岗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由此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缺少就业优势。这是目前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临的困境。
(二)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内心自愿的基础上,以满足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形成的一种亲切、认可并接受的积极态度[1]。认同感反映出社会对专业的接受、评价和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人才需求的晴雨表。认同感强的专业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考生们会积极主动选择认同感强的专业,因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强。长期以来,一方面受升学因素影响,政治课的学科地位被弱化;另一方面课堂教学重知轻育,学生对枯燥理论提不起学习兴趣,认为政治空泛,因而考生填报专业的时候不愿意报读该专业。事实上目前就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调剂生,一些学生入学就急着转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的现状会影响到专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这是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临的又一困境。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不高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倍受党中央重视。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声望、尊严、个人发展机会平等、工作环境等有关方面满足程度的综合概念。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就业地域、性质、规模等[2]。为此,对毕业生的就业不能光看就业数量,还要看就业质量。依指标体系来看,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总体不高。表现为专业学生就业地域和方向以乡镇学校和特岗居多,若留在城市则以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主要原因是:客观上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毕业生数量多,县城以上学校对人才需求以本科毕业为起点;主观上看,有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学校就业。
二、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定位
面对“双高”建设大背景下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状,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旨在提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能适应岗位要求,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双高建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与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校应用型、学术型人才区别开来。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要适应义务教育发展需要,能适应岗位要求,懂育人会教学,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同时他还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3]。因而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既要掌握教师口语表达、备课、授课、组织课堂、书写、信息化技术等专业技能才会教学;又要灵活运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才能育人;还要有优良的师德师风、热爱学生等品质才能育好人;更要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教师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可见“双高”建设下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专”“厚”的知识结构,还要有“硬”的教学教育能力、“宽”“新”的理论素养。综上分析,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要宽,科学文化素质要强,多学科理论知识要厚,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要硬,能适应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现代化教育理念,能胜任义务教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德育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多科型人才。
三、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就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过程,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具体的培养要求、科学的课程体系、完整的实践环节和协同育人基地,多措并举才能培养人才。
(一)明晰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方向,2015年教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主要理论和技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训练能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工作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及地区差异,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现了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范围过窄、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不高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二是大部分用人单位要求招聘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毕业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否与区域发展相适应、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不高等问题成为当下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广西基础教育及服务社会的实际,结合桂师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广西义务教育和社会人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策理论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在义务教育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懂得班级管理、开展班团队活动;能够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规定的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4]。桂师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时除了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从以下方面设置了具体培养规格:首先是知识要求,要求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即“三新”知识。掌握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懂得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熟悉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次是能力要求,在基础能力方面要求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艺术素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在专业核心能力方面要求具有“三会”能力,即会德育、会备课上课、会艺术,熟练掌握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懂班级管理,掌握班主任工作方法。在拓展能力方面要求具备宣传、行政管理、法律、文秘、艺术等专业拓展能力,为拓宽学生今后就业门槛,提升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最后是素质要求,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深刻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细化培养要求使学生适应中小学校、县乡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突显应用型人才优势。
(二)聚焦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桂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第一,强化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构建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素质拓展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增加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课程。第三,整合学校资源,进行任选课课程改革,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师和任选课程,既尊重了学生意愿,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综合素养,也调动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内涵式发展。第四,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上,构建“通识教育+思政专业教育+教师教育+艺术教育”的改革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设置“思政专业核心课程群+艺术特色课程群”的改革目标,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桂师红色文化”的核心课程群;在课程资源上,拓展“真实课堂+在线课堂”的改革目标;在课程标准上,确立“专业性+应用性+前沿性”的改革目标。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建立模块化、选择式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菜单拼盘”课程体系。建构以“通识教育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教师教学技能+艺术实践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设置了“专业限选+专业任选+公共任选+艺术实践选修”类课程,以完善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加大技能类课程,并实行“证书”考核制度,抓实学生教学基本功。其次,以“专业需求、学生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继续做好任选课课程改革,淘汰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任选课,增设3—5门优质任选课,设立任选课激励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最后,为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开设艺术“任选拼盘式”的“8+1”艺术特色课程,即8个单一课(“声乐基础”“合唱与指挥”“舞蹈”“书法”“手工”“水彩”“简笔画”“板报设计”)和1个“菜单式任选课程”“器乐”(口风琴、葫芦丝、牧童笛、陶笛、吉他弹唱、电子琴等),学生须从“8+1”课程中任选1—2门提升艺术实践技能。举办专业艺术比赛,促进学生艺术特长培养。
(三)驱动协同育人机制,打“校内+校外”导师组合拳,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不断线
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是重“应用”,即提高学生教学技能水平的同时与中小学政治课堂教学实现无缝对接。首先,打造“双导师”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队伍,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校内导师负责专业课程教学、教育教学技能、师范生技能等方面教学和指导。校外导师聘请桂林市中小学一线教学骨干担任,负责课堂教学技能实训、师范生教师技能比赛指导、见习实习指导、班主任工作和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等任务。指导教师全程培养不断线,加快学生职业成长。其次,教师技能培养端口前移。传统师范生培养是先理论后实践,技能培养后移至实习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不足。为培养实践能力强、教师基本功扎实的适应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师,桂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把技能培养端口前移,新生入学就开始,以“读—说—写—讲”逐级培养。“读”以普通话训练为主,安排在第一学期;“说”突出师范生口语表达,放在第二学期;“写”以三笔字、教案设计、板书设计为重点,安排在第三学期;“讲”就是校内试讲+教育见习、实习,校内试讲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小组为单位,导师诊断、点评;第五学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校外导师全程指导。最后,建设稳定的协同育人基地。积极推进与桂林市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创新,建立协同育人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聘请一批优秀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实现专业建设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共同培育人才,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打通学生向准教师迈进的“最后一公里”。
桂师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已有三年,在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和全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均获嘉奖,毕业生不断获得用人单位好评。课题组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及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课题组将继续探索,补齐短板。用“绣花”功夫来培养适应“双高”建设下的专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