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
——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
2020-03-16江中伟
江中伟
(广东省梅州市虎山中学,514299)
初中数学较为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本文在对造成初高中数学之间衔接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造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具有“浅、显、易”的特点,教材内容通俗易懂,难度不大.在数学概念的严格定义、定理(公式)的严格论证、数学抽象和运算能力等方面不作较高要求,并且在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大量对应的习题加以巩固训练.而高中数学教材,概念多而且比较抽象、叙述比较严谨、规范,计算繁冗复杂,逻辑性强,习题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多变,抽象思维明显提高,较多研究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需做定性研究,有“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另外,初中教材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运算要求也较低.相比较而言,高中教材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要求较高,要求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和突出四大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六大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些虽然在初中教材有所渗透,但却在高中教材集中反映出来,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应和障碍.
2.初高中教学方式的差异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初中数学课堂多为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注重直观教学,关注陈述性知识的传授.而高中数学课堂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课标一直在倡导指导发现、合作探究,但在实际课堂上“指导发现”教师把握得较好,而“合作探究”的机会较少,自主探究多在课外进行.因为课堂上信息容量太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如初中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除关注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外,更关注的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即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更要思考的是“怎么想?”“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等.因此,高中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方式更多从启发、引导、讲授上升到发现、自主探究、课外辅导,注重方法的启迪高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3.初高中学习方式的差异
初中课堂容量少、直观性强,题目相对简单,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较少,对抽象能力的要求也较低,教师采用“讲一题、练一题”,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巩固.因此,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依葫芦画瓢”法进行,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反复练习,数学学习更多的是模仿性的学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和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重成绩、轻能力”的训练也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后很难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而高中课堂内容多、容量大,注重数学本源的研究,抽象性强,灵活性大,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灵活,不能停留在对知识、方法死记硬套上,而要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课堂教学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触类旁通,关注知识迁移能力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严格推理和论证上下功夫.课堂上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巩固和应用应该在课后加强.高一新生常常有“上课听得懂,课后作业不会做”的感慨,究其原因就是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无法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互相切磋的好习惯.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从学生的现有基础出发,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首先应熟知初高中课标、初中使用的教材和哪些知识点进行了删减.如初中弱化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含有参数的方程的求解问题,不要求掌握立方和与差公式,不介绍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函数和几何推理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而这些内容高中都会用到,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应补充这些内容,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同样初中教师也要充分了解高中课程,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设置悬念、激发思考、开展探究,从而让学生对未来的高中学习充满期待.
2.从教学的多样化原则出发,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
教学的多样化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不只用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经常改变教学步骤,使用创新性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每种教学方式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在好奇、感兴趣的氛围下学好数学.
3.从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出发,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生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除了教师要多帮助学生外,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1)学生要主动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再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应有承担的勇气和打败它们的信心.面对失败,要冷静和振作起来,及时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调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以后的胜利.
(2)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升入高中以后,可能没有时间做到每一节课都预习,但一定要保证对教师所说的重点与难点做到认真预习.预习时将似是而非、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一部分,就会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在听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到”:口到——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举手回答,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不要积攒;眼到——注意老师板书的步骤,还有老师的表情往往会提示重点与难点,或者学生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 手到——不仅要及时做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还要将预习中没看懂的地方,老师补充的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以及老师提示的重点难点都记下来;耳到——那就是认真听讲了,这是最基本的,认真听老师是如何分析的,又是怎样归纳总结的;心到——这是最重要的,用心思考老师是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思考老师讲课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这些进行归纳,积极思考才能学好数学.
要重视课后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课后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能知道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另外,从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在课后复习的同时,要多加反思,总结与归纳所学知识和方法.
(3)学生要主动促使自己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不要总是依靠老师,要学会自学,主动地思考, 在做题的时候转变思想,多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训练.另外为了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要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总之,高一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和深入的探究,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以良好的精神和状态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中去,真正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