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
2020-03-16高建军
高建军
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
高建军
[南京财经大学]
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建立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构建了比较完备的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并在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后疫情时期,如何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统筹好后勤保障服务,是高校后勤保障团队应该聚焦和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对后疫情时期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的高校后勤保障的重点与难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后疫情;后勤保障;重点;难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社会各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统计局的快速调查显示:截至二月底,湖北以外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5以上[1]。但是,境外疫情却呈现快速扩散态势,境外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多,国内防范疫情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高校学生来源地广,人群聚集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对于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后勤保障服务,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与教学工作相匹配的后勤保障运行秩序,有效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当前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后疫情时期包括学生复学期间和学生返校后的疫情末期两个阶段。后疫情时期,疫情扩散得到有效遏制,校园疫情防控体系陆续建成。高校后勤保障部门要针对后疫情时期的不同防控阶段,适时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积极应对各类挑战。
(一)学生复学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这一阶段,高校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是伴随复学所产生的返校人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031.5万人,伴随复学产生的大规模跨区域人员流动,会使疫情初期社会集中防控所形成的人员流动管控和疑似隔离措施被打破,全国性的人口流动,将使现有校园防控系统承载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复学期间,由于用餐与住宿等刚性需求,返校教职员工、学生和服务高校的社会企业的员工将在食堂和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近距离接触,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几率会显著增加。如何在学校疫情防控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保障全体教职员工基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是高校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
此阶段,高校疫情防控系统已度过艰难的磨合期,防控工作工作将从重点布控和严密防守转向长期、持续的系统性运转,校园疫情防控逐步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常态化工作。与此同时,校园设施维修、水电系统维护、学生住宿调整和校园环境绿化等后勤保障的系统性工作也将逐步恢复。如何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构建线上服务闭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后勤保障内部条块与校内其他部门的协同,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输入与扩散风险,是高校后勤保障团队面临的的另一项挑战。
二、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而全、封闭式的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高校后勤市场日益开放,社会企业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后勤服务的保障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业务覆盖面广
随着大后勤理念不断被众多高校接受,高校后勤保障工作覆盖的业务日益扩展,涉及餐饮、物业、绿化、宿舍管理、维修、水电运行和医疗等众多领域[2]。由此而延伸的安全领域覆盖面同样广泛,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水电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医疗安全、交通安全和减灾安全等众多方面,范围非常广泛。从物理空间而言,业务范围覆盖校园的全部场所,并且分散在校园的各个区域。从服务对象而言,后勤工作面对的是全体师生员工,要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保障服务。
(二)工作人员构成复杂
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人员包括在编员工、人事代理人员、外聘人员、临时工以及参与后勤保障服务的社会企业人员等服务高校等,其中,社会企业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已经成为后勤服务的主力军。人员构成成分复杂。
(三)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高校后勤保障的医疗、水电、驾驶、餐饮、土建、维修和绿化等工作,均需要掌握专门技术和了解行业发展态势的专业人才。是否配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否建立了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将直接影响后勤保障的服务质量。
三、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中的重点工作
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这也就决定了其疫情防控风险高、任务重、压力大。面对后疫情时期的严峻挑战,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应根据自身特点,精准识别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难点和和关键环节,正确分析免得复杂矛盾,协同校内和社会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的机制优势,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降低疫情防控风险。
(一)多措并举,加强社会企业人员管理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高校校园“防输入,防扩散”任务,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加强对引入的社会企业的人员的管理,是后勤保障部门切实做好疫情源头防控的重点。后疫情时期,后勤保障部门要在加强后勤人员精准排查、准确掌握返校行程、实行每日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压实引入的社会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他们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落实对员工个人防护、健康状况监测、返校行程管理以及疫情防控预案的教育;要求他们制定针对具体服务内容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确保紧急事件发生后,响应能及时,人员能到位,物资有保障。
(二)强化监管,夯实疫情防控保障体系
学生返校后,各类教学场所、食堂、宿舍和图书馆等都会成为人员密集的高风险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高校后勤要加强对食堂和宿舍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排查防控风险,细化防控流程,夯实疫情防控保障体系。食堂方面,在继续做好食材采购、配送、存储、加工及销售各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从业人员防护、食品销售管理、学生购餐秩序管理和食堂环境卫生保障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管控。宿舍方面,在继续做好日常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在从业人员防护、环境保障、健康教育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管控。
(三)打造信息后勤,构建线上服务闭环
信息化是实现后勤保障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由之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3]。后疫情时期的防控任务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减少人员流动和不必要的集中,后勤各类办事窗口和服务中心应尽量转为线上服务模式。
高校后勤可通过开发在线订餐及点评系统,进行预订和评价,缓解候餐人员集中,助力食堂提升供餐效率,改进餐饮服务;通过开发网络保修或手机APP智慧报修,减少线下人员流动,实现系统派单及时响应,完工评价有效反馈,助力维修质量提升;通过开发智能门禁,对师生来访数据进行合理采集与有效整理,避免无权限人员进入指定区域的同时,可实现对涉疫人员行程的准确追溯,提升疫情防控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分散的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完备的后勤保障服务信息化链条,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利和个性化的服务。
(四)强化预案演练,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保障的生命线,更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后疫情时期,后勤保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和演练。通过强化医疗防治、餐饮安全、学生公寓管理和水电抢修等各类应急预案的学习及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预案的详细内容。通过预案演练,全面检验现有工作措施,进一步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有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后勤要加快完善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后勤保障应急处置体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服务,切实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全力消除疫情带来的各种隐患。
(五)发挥“内”“外”两个协同效应,共同应对挑战
高校后勤在为师生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同时,还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4]。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功能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高校后勤内部各业务条块的协同配合,也离不开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协同配合。后疫情时期,疫情防控各项制度与方案的落实,更有赖于“内”“外”两个协同效应的发挥。要以工作例会、研讨会等沟通形式,发现保障漏洞和服务断点,通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漏洞,补断点,采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保障”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后勤内部的协同效应。还要将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和资源配置的多个部门纳入后勤保障服务“核心协同体”,制定协同工作机制,形成部门间协作、互信、互助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后勤与外部的协同效应。
四、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难点
(一)对社会企业人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大
为高校提供服务的社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实力参差不齐,社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多,文化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后疫情时期,教育、引导和监督社会企业人员将学校的疫情防控制度、方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使他们成为疫情防控体系中的稳定因素,是一项具挑战性的工作。
(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受客观因素限制
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涉及水电、土建、维修和医疗等业务,专业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从事相关工作。而专业技术人才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加之高校人事聘用的限制,难以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入高校后勤保障团队。
(三)后勤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社会企业人员作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主力军,但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直接影响其保障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爱岗敬业、奉献育人”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央视网.国家统计局:湖北以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95%[EB/OL].(2020-3-16 ).[2020-4-15].http://news.cctv.com/2020/03/16/ARTIFysUErYpI4DRsX9Gn5wJ20031.shtmI
[2]韩轶,刘彦斌,于小平.试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措施[J].高校后勤研究,2015(3):94-95.
[3]汤木源.浅谈大数据下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 (84):195-196.
[4]孙雷.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后勤[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36-38.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