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机编织绞花复合纹样的创新设计与工艺

2020-03-16熊秋元

毛纺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编织纹样线圈

熊秋元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国际时尚产业,尤其是核心的时装服饰,为了实现人们内心需求和梦想,均致力于打造既有时尚故事又独具风格的流行产品。传统针织毛衫总被帖上设计感不强、廉价的标签,为改变这一观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加入当季流行的元素,而毛衫特有的组织结构和特殊的成型方式,可以在毛衫中体现出特殊的肌理效果的纹样。

绞花组织是凹凸肌理效果明显的横编组织,是由移圈组织结构引申而来[1]。移圈组织是将某些针上的线圈移到与之相邻或相对的针上形成的一种网眼效果,是毛衫组织设计中的常见组织[2]。将2组相邻纵行的线圈相互交换位置,就可以形成绞花,俗称“拧麻花”。根据相互移位的线圈纵行数不同,可编织2×2,3×1等绞花,使织物表面形成不同的扭绳状[3],从而形成所需的花纹图案。

绞花组织通常由电脑横机的前针床和后针床,通过前编织、前翻后、左移N针、右移N针4个编织步骤完成。本文采用国产电脑横机和工艺设计软件,对绞花复合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和编织工艺研究,设计出多组特殊的绞花纹样,拓展了绞花组织设计新思路,丰富了绞花组织编织方法。

1 绞花门窗木雕装饰纹样设计

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以各种材质的木材为原料,雕刻出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工艺品[5]。门窗木雕装饰纹样是常见的木雕工艺品,其纹样主要以山水人物、鸟兽、吉祥文字、神话传说及民间谚语、几何造型等为题材[6],通过解构、重组、简化、再造,经浅、深浮雕和半圆雕形成的纹样。其特点主要是在平板木材上雕刻出深浅凹凸浮雕或镂空状纹样。在横编组织中,绞花组织可形成凹凸效果明显的浮雕纹样,阿兰花结构及正反平针线圈可形成浅浮雕的效果,将三者组合再配以不同的其他横编组织及纱线即可设计出丰富的门窗木雕装饰纹样。

1.1 镂空纹样设计

镂空门窗木雕装饰纹样效果图如图1所示。该纹样是典型的木雕纹样,由变形的麦穗、大小箭头几何纹样配镂空树叶效果构成。抽象创意设计,是在纬平针的基础上,按照纹样意匠图,由2号色码(后针床编织有翻针动作)组成大、小箭头纹,树叶的主筋效果由2针横向×14针纵向的1号色码(前针床编织有翻针动作)组成,在其左边用61号色码(前编织翻针至后针床左移1针再翻针至前针床),右边用71号色码(前编织翻针至后针床右移1针再翻针至前针床)按设计思路对称配置形成树叶外形。变形的麦穗由3×3针右压左(右边3针线圈压左边3针线圈)的绞花隔3行再配一个3×3针右压左绞花编织而成,在其左右相邻配置2号色码以突出麦穗凹凸效果,使大箭头外轮廓清晰。同时在2号色码设计区域中成对点缀几针81号色码(后针床编织翻针至前针床,且翻针之后左移1针)和91号色码(后针床编织翻针至前针床,且翻针之后右移1针)。

图1 镂空门窗木雕装饰纹样效果图

采用电脑横机编织绞花,大于3针的绞花一般采用拆行、停针编织拉浮线、脱圈以放松线圈完成编织。纹样中3×3绞花工艺为:第1横列,第1、2、3枚针编织翻针到后针床,第4、5、6针前针床编织,翻针到后针床,且将这3枚针上的线圈向左移3针到第1、2、3枚针上。第2横列,第1、2、3针前针床编织,第4、5、6针停针编织拉浮线。第3横列,第1、2、3枚针后针床编织,翻针到前针床且右移3针到第4、5、6枚针上,第4、5、6针停针编织拉浮线,最终完成3×3绞花。

1.2 门窗裙板纹样设计

门窗裙板用得较多是浅浮雕,雕刻花鸟、人物、几何等对称和不对称的纹样。该设计的门窗裙板木雕装饰纹样主要由阿兰花、绞花、正反组织复合而成,利用移圈的方式使2个相邻纵行上的线圈相互交换位置,在织物中形成凸出于织物表面的倾斜线圈纵行,组成菱形、网格等各种结构花型,被称为阿兰花。由2×2绞花形成阿兰花组形成一个大棱形中套有4个小棱形几何纹样,在4个小棱形中,上下对称2个小棱形中配置1个正面线圈×2个反面线圈,呈现出棋盘式的星星效果,左右对称2个小棱形中配置5×5绞花左压右(左边5针线圈压右边5针线圈)可形成竹节效果,该纹样是典型的四方连续的纹样。门窗裙板木雕装饰纹样效果图如图2所示。

该纹样中5×5绞花采用分段拆行及停针编织拉浮线的编织方法编织效果比较理想。门窗裙板木雕装饰纹样绞花制版图如图3所示。

图3 门窗裙板木雕装饰纹样绞花制版图

纹样中5×5绞花工艺如下:

第1行:第1~9针后针床编织,第10~14针停针编织拉浮线,第15~17针前针床编织翻针到后针床,第18~19针前针床编织,第20~28针后针床编织。

第2行:第1~9针后针床编织翻针到前针床,第10~14针前针床编织,第15~17针停针编织拉浮线,第18~19针前针床编织,第20~28针后针床编织翻针到前针床。

第3行:第12~14针的线圈右移3针移到前针床第15~17针上。

第4行:后针床第15~17针的线圈左移3针移到前针床第12~14针上。

第5行:第10~14针的线圈翻针到后针床。

第6行:后针床第10~11针的线圈左移3针到前针床第14~15针上。

第7行:第1~9针,20~28针将前针床针翻到后针床在后针床编织,第10~11针,第15~17针停针编织拉浮线,第12~14针后针床编织,第18~19针前编织翻针到后针床,第18~19针前针床编织,第20~28针后针床编织。

第8行: 第1~9针,20~28针将后针床针翻到前针床。

第9行: 将后针床第12~14针线圈左移至前针床针床第10~12针。

第10行: 第1~9针,20~28针将前针床针翻到后针床再后针床编织,第10~17针前针床编织,第18~19针停针编织拉浮线。

第11行:第1~9针,20~28针将后针床针翻到前针床,第15~17针从前针床翻到后针床。

第12行: 后针床第15~17针右移2针移到前针床第17~19针。

第13行: 后针床第18~19针左移2针移到前针床第16~17针。

第14行: 前针床第13~16针翻到后针床。

第15行: 后针床第13~14针右移2针至前针床第15~16针。

第16行: 第1~9针,20~28针将前针床针翻到后针床在后针床编织,第10~12针前针床编织,第15~16针后针床编织,第13~14针、17~19针停针编织拉浮线。

第17行:第1~9针,20~28针将后针床针翻到前针床。

第18行: 将后针床第15~16针左移2针翻到前针床第13~14针。

第19行:将前针床第1~9针,20~28针翻到后针床在后针床编织,第10~19针前针床编织。

编织中需注意,第3~6行,8~9行,11~15行,17~18行与之相对应203功能线(表示在当前行无论作图区有无编织色码,只执行翻针动作,不执行编织动作)第1列需给1号色码取消编织。

2 绞花蕾丝纹样设计

蕾丝镂空是网眼效果构成的纹样,在电脑横机上常用单向移圈类组织进行单针、多针移位形成[7],其花型比较丰富,呈装饰性效果薄型纹样[8]。绞花形成镂空效果设计思路:由并列的绞花线圈在线圈内应力作用下,两两绞花之间形成网孔而成镂空,其是由2×2绞花和空气层复合形成。第1横列4针编织四平针,第2横列4针后针床编织前针床吊目,第3横列4针后针床编织,第4横列将全部的4枚针翻到后针床,然后第1~2枚针右移2针翻到前针床第3~4枚针上。第5横列将后针床第3~4枚针左移2针翻到前针床第1~2枚针上,第6横列、第7横列分别重复第4、5横列的动作,重复次数与设计的网眼大小有关,本文选择重复一次。第8、9横列为前针床编织,9个横列为1个编织完整循环。编织时在与第4~7横列相对应的203功能线第1列第4~7行上填1号色码取消编织。绞花蕾丝纹样效果图如图4所示。

图4 绞花蕾丝纹样效果图

3 绞花十字交错纹样设计

棒针编织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具有独特性[9]。在其中的菱形交错编织中,小方块花型采用成行的斜向编织,1行方块织完之后,下一行从对应的位置开始编织,从织物下边开始向上编织,可形成上下交错的菱形纹样,完成编织时必须要织一条直线顶边。

采用电脑横机编织该纹样,斜向上下交错的效果可以采用绞花组织实现,并列的斜向凹凸方块效果可由同一横列局部往返编织。局部编织是使部分织针退出编织,其他针按设计要求往返编织,此编织方法可以构成特殊的纹样[10]。其工艺设计为:第1横列左侧28枚针前针床编织,从第22针开始斜向从左到右配置4个左压右7×7绞花,第14枚针前针床编织;第2、3横列右侧12枚针前针床编织;第4、5、6横列整横列前针床编织;第7~8横列左侧12枚针前针床编织;第9~11横列整列前针床编织;第12横列(从右侧开始)右侧28枚针前针床编织,从右侧第22针开始斜向从右到左配置4个右压左7×7绞花,14枚针前针床编织;第13~14横列左侧12枚针前针床编织;第15~17横列整列前针床编织;第18~19横列右侧12枚针前针床编织;第20~22横列整列前针床编织。共22横列为1个完整循环。绞花十字交错纹样效果图如图5所示。

图5 绞花十字交错纹样效果图

纹样中左压右7×7绞花工艺如下:

第1、2、3行左侧7针前针床编织,第2、3行斜对角配1针前后针床同时编织的线圈;第4~7行右侧7针前针床编织,6~7行斜对角配1针前后针床同时编织的线圈;第8行全部14针前针床吊目后针床编织;第9~10行后针床编织;第11行将前针床线圈整体翻到后针床;第12行将前针床线圈整体翻针到后针床;第13行后针床第1~7针右移7针翻针到前针床第8~14针上;第14行后针床第8~14针左移7针翻针到前针床第1~7针;第15行前针床编织。右压左7×7绞花工艺与之对应类似设计。

4 绞花蜂巢装饰纹样设计

在棒针编织手法中,还有一种常见蜂巢装饰纹样,通过棒针编织1+3或1+4罗纹基本组织,再用装饰线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以Z字形的线迹进行缝制,形成蜂巢装饰纹样。

采用电脑横机实现这一效果,最常见的是使用2针左压右、2针右压左绞花成对按设计的蜂巢大小交错隔行配置设计。也可拓展思路,由绞花与提花、绞花与浮线组合设计出别具特色的蜂巢装饰纹样。

4.1 绞花与提花组合纹样设计

毛衫提花组织是某些针垫纱编织成圈,没垫纱的织针不成圈,在其后面纱线呈浮线结构单元[11]。本文设计主要由2×2绞花与2色单面提花组合。其设计思路:第1~4横列第1~4针前针床编织1号色纱线,5~8针前针床编织2号色纱线。第5横列第1针总针编织(前后针床同时编织),2~4针前针床编织1号色纱线,5~8针前针床编织2号色纱线。第6横列第1针前针床集圈后针床编织,第2针前针床集圈,3~6针空针编织3号色纱线。第7横列第1针后针床编织,2~8针空针编织3号色纱线。第8横列第1、2、6针前针床,第5针总针编织2号色纱。第9横列第3、5针前针床集圈后针床编织,4、6针前针床集圈,1、2、7、8空针编织3号色纱。第10横列 第3、5针后针床编织,第1、2、4、6、7、8针空针编织3号色纱。第11~20横列与1~12横列交错对应编织,形成完整的纹样。绞花与提花组合蜂巢装饰纹样效果图如图6所示。

图6 绞花与提花组合蜂巢装饰纹样效果图

该纹样设计中,在第7、8横列之间有2针左压右绞花,第10、11横列之间有2×2右压左绞花,其中2×2绞花工艺按一般绞花工艺进行编织。该纹样不仅呈显出2色提花蜂巢装饰纹样效果,还有隐隐的横条纹效果。

4.2 绞花与浮线组合纹样设计

横编组织中的浮线组织,是不参与编织动作的针后面呈现的浮线效果,而未参与编织织针上的旧线圈会形成拉长的线圈,退圈后此拉长线圈收缩变形可产生凹凸效果明显的纹样[12]。将其与绞花组合可以设计出蜂巢中配有凹凸效果的装饰纹样。其设计思路:2×2绞花按设计意匠图构成蜂巢外轮廓,蜂巢内的凹凸纹可由正反线圈和2针3列、2针2列浮线形成,此纹样中的2×2绞花可用绞花色码配置。绞花与浮线组合蜂巢装饰纹样效果图如图7所示。

图7 绞花与浮线组合蜂巢装饰纹样效果图

5 结束语

毛衫组织纹样设计是毛针织服装设计的重要一环,绞花能够形成凹凸效果比较明显的肌理,在设计中,结合电脑横机先进编织技术,借鉴木雕、棒针编织等传统工艺即可设计出丰富的绞花复合纹样。在设计和编织过程需注意:

①绞花编织的先后顺序决定了绞花的方向,先绞的在上面,后绞的在下面,需成对出现。

②在纱线粗,纤维短,有短纱,织物密度相对大的情况下,同时翻针时下拉牵拉力较大,此时可拆开设计。插入空行不需要带纱嘴,没有编织,需在203功能线第1列对应的行填上1号色码取消编织。若拆行后出现破洞,则需带纱停针编织拉浮线进行停针编织,可以左边停针编织或右边停针编织,也可左右错行停针编织,但不能左右同行停针编织,左右同行停针编织时浮线太长,不能形成绞花。

③为了增强绞花的立体感,可以在绞花旁边加上反针,绞花编织时对反针部分线圈有影响,为避免反针编织时线圈被拉断,需将线圈拉松,绞花前先将反针部分用40号色码(后编织,翻针至前针床)将线圈翻至前针床,绞花编织后再用90色码(翻针至后针床,且后针床编织)将反针部分翻回后针床。

④绞花除了采用拆行编织之外,也可直接使用不用拆行编织的绞花色码来设计,绞花色码有2组,2组需分开使用。采用绞花色码编织,由于不用拆行直接编织,所以编织速度快。选用哪种编织方法需根据原料而定,如对于棉、绢丝、锦纶、麻、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人造丝等原料可以采用直接用绞花色码编织的方法。在绞花编织困难,且不能改变织物密度情况下,可调整加大绞花处线圈的长度。

猜你喜欢

编织纹样线圈
基于LSTM的汽轮发电机线圈的早期异常检测
体验编织的乐趣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小型线圈缠绕机设计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