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实践与“积极老龄化”推进研究
2020-03-16□崔华
□ 崔 华
【内容提要】 我国30多年的老年大学办学实践证明,“积极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相辅相成:大力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老年教育方可大有作为;认真探索老年教育实践,“积极老龄化”方能凸显战略优势。“积极老龄化”是推动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形成的强大动力,是形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高效催化剂,是形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可靠的条件保障、成熟的组织体系,使老年人成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受益者,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培训储备大量人才骨干,提供可借鉴的中国经验。只有准确把握“积极老龄化”理念中的重点与难点,老年教育实践才能大有作为;只有清楚“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位置,才能最大化发挥老年教育的作用;通过改革创新,用老年教育新实践让“积极老龄化”在中国大放异彩。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于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正式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定义为“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这是联合国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老年人对老龄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我国30多年的老年大学办学实践证明,“积极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相辅相成:大力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老年教育方可大有作为;认真探索老年教育实践,“积极老龄化”方能凸显战略优势。
一、“积极老龄化”对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积极影响
1.“积极老龄化”是推动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形成的强大动力
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成立。举办的初衷是为离休干部提供一个学习、活动、娱乐的场所,让老年人感到社会的关心,思想不至于空虚老化。从当时来讲,老年大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稳定社会、稳定老年群体的作用。
但由于当时老年大学的内涵更多地偏重于落实老龄工作方针,在组织管理和办学方式上更像一级文化站。那么,老年大学姓“教”还是姓“老”?若姓“教”,老年教育的目的和培育目标应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成为业界不断议论的一个重大问题。老年教育的定位、定性自然还在朦胧的期盼之中。
随着“积极老龄化”出台,艰难前行的中国老年教育界深受鼓舞,反响强烈。加之,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发展新方向。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其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老年教育的定位、定性也水到渠成,尘埃落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积极老龄化”对中国老年教育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是形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强大动力。
2.“积极老龄化”是形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高效催化剂
“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推出,对于老龄问题一改过去只是自然主义的诠释,颠覆了长期以来社会认为老人是社会发展的包袱的错误认知;纠正老人“人老万事休”的悲观论调;端正政府部门一些人“老年大学不过是陪老人玩、逗老人乐罢了,投资办校不值得”等极端消极态度;明确开展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由于国家重视,调动了政府的办学积极性;由于社会的认同,办学多元化模式不断呈现;由于家庭支持,催生了老年人强烈的学习欲望。伴随“积极老龄化”春风,山东老年大学这颗老年教育的金色种子,遍播大江南北、城市农村。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数和学员数也与日俱增,形势喜人。
3.“积极老龄化”是形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是“积极老龄化”揭示并论证了当代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人(年富力强学历较高者)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他们既有发展的要求,又有发展的能力,更有发展的时间;②他们既有尚未开发的潜能,又有开发潜能的愿望,只是盼望开发潜能的过程;③他们构成社会的巨大人才资源库,通过凝聚和培育就会对社会发展作出多方面贡献。因此,当代老年人仍然是积极群体,他们渴望老年教育、渴望开发潜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壮大论证了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
二是“积极老龄化”验证了当代全体老年人享受再教育的过程实质:①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②有利于老年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③有利于老年人掌握新的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④有利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言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⑤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健康充实,更富有意义。这就使“学、乐、康、为”的办学理念有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是“积极老龄化”指出,老年人体力活动和劳动,还包括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尊重、保障老年人应当享受的一切权利,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等社会福利,创造让老年人享受教育、参与社会的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这为老年教育的开拓创新,转型发展,实施“文化养老”“教育养老”“养教养老”“游学养老”以及老年人的再次社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积极老龄化”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老龄观”揭示了老年人群结构的内在区别和教育需要的层次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譬如:层次高、设施好、学员文化素质好的老年大学,可按高等教育的规格来办学,不但可以办本科学历班,甚至可以开研究生学历班;条件较好的老年大学,可按大学专科的规格来办学;条件一般的老年大学可按中等专科的规格来办学;基层农村老年学校根据学员文化实际开设文化艺术、技术技能的普及班,甚至可以开设扫盲(文化、科普)班。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的规格,组建领导班子,组织教师队伍、研究队伍和管理队伍。当然,同一校,亦可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科分层次设课,使学员循序渐进学习;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员,可以实施“因材施教”,提倡“能者为师”。可见,“积极老龄化”可以为老年教育的办学方针制定、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选择,在理论上给予启迪和指导。
五是“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要求是一种自觉。通过老年教育,使老年人知道老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以积极的生命态度投入生活,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更加注重人格尊严、更加注重素质提升、更加注重自我养老和自我实现。也为学校实行“以人为本”理念提供支持,为班级实行“自主管理”提供借鉴,为实施素质教育、树长者风范、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党建工作和国情教育等教育活动起到理论上引导、舆论上支持的积极作用。
六是“积极老龄化”提出的“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理念是有机统一的,体现了生命主体平等观、发展权利尊重观和生命教育多元观。这就启发我们:①通过安全与保健知识教育、深刻的生命哲理教育和理性的生命关怀教育等高品质“健康”教育来延续生命自然长度;②通过维系旧有关系和重构生命意义的“参与”教育来拓展生命的社会宽度,使第二、三课堂和社会实践蓬勃开展,使志愿服务、再次就业蔚然成风;③通过制度提醒和制度改造的“保障”教育来提升生命的精神高度,并且要把三者有机有序地融合起来。因此,要使其成为学校重视和顺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行动指南。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
1.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可靠的条件保障
中国老年教育,是在党和政府主导下,面向全社会老年人实施的教育。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目前国内现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其中90%左右是公办校),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余万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这样为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参与社会,增进健康创造了基本条件。为“积极老龄化”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可靠保证。
2.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成熟的组织体系
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已构建了独立的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并与党政、群团等多个部门和团体建立了密切的组织联系,具有对口部门多,载体、平台多,共享社会资源多等优势。这就使“积极老龄化”的“积极”两字在政府、社会、家庭以及老人身上有生动体现,为“积极老龄化”所要求的老年人参与和服务社会,共享和奉献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组织保障和享受学习的权利。
3.使老年人成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受益者
中国的老年教育,使老年人的思想、生活和知识结构继续社会化,达到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使老年人在践行“积极老龄化”战略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在老年群体中的示范作用;使老年人了解掌握科学技术,享受科技快乐;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参与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奉献社会家庭、缩小代际差距、赢得社会尊重,也提高自身保障能力。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中国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化”应对中国老龄化的重要策略和重要举措。
4.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培训储备大量人才骨干
中国的老年教育,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变革能力为目标,注重发挥老年人潜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和爱好,为老年人适应参与社会发展,继续服务社会培训了大批人才骨干,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道德、智力、能力和健康支持。这一优势,在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进程中,发挥了培养、运用、储备人才骨干的战略作用。
5.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可借鉴的中国特色
一是中国的老年学校教育办学模式具有“党政主导下,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特色,比较其他国家的老年大学而言,既符合中国国情,办学又比较正规。二是具有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多样化的特色。一般有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等多种领导模式。体制不同,各有千秋,关键在人。三是管理运作特色。相比国外老年大学,我国老年大学管理运作由党政领导管理为主的多元化体制决定,故出现了运作中的侧重普惠、老龄、教育、休闲等特点。四是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特色。认为老年人是文化、风俗、习惯乃至生产经验的载体,尊老爱幼是社会赖以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老年大学从诞生起,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这也为老人的保障机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波浪式发展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特色。老年教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向农村波浪式发展,并伴随着文化辐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
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实践与“积极老龄化”推进相辅相成
1.只有准确把握“积极老龄化”理念中的重点与难点,老年教育实践才能大有作为
重点:①“积极老龄化”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是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权益平衡的社会协调均衡发展问题。这对明确政府及主管部门办学的职、权、责与提高办学积极性十分有益。②“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支柱“健康、参与、保障”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其中“健康”是目的、成果;“保障”是基础、条件;“参与”是前提、关键。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并促进身心“健康”;而有了充分的“保障”和身心“健康”,才能提高“参与”的水平和积极性,实现更好的“参与”。这对提高每一个办学人和全体学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学习的积极性都极其重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联动,才能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出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难点:①“积极”一词不单是指积极地获得健康,也包括所有老人都能持续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这对提高入学率、到课率、参与率起到促进作用。②“积极”还体现为政府、老年教育机构、研究者和社会大众都应该有所作为。这对政府进一步重视、社会热情参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壮大极为重要。③“积极老龄化”的真正含义远远超过“老有所为”。因为“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社会、贡献力量的一面,而“积极老龄化”还包含“六个老有”中的其他五个方面,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④保障不仅仅指经济保障,还包括医疗保障、社会救助、长期照护等,涵盖了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居住安全等各方面。这就为学校开拓创新、政府顶层设计、社会积极响应、部门通力协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舆论监督。
2.只有清楚“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位置,才能最大化发挥老年教育的作用
①摆正位置,勇于担当。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虽然不是大局却事关大局,不是“中心”却时刻影响“中心”。这项工作做好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要通过再宣传、再学习和再认识,使“积极老龄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促进政府相关部门、老年教育机构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将“积极老龄化”理念贯穿于老年教育事业之中,从而增强底气,勤奋工作,勇于创新,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②开门办学,合作联动。不管是何部门主管的老年大学,都要打破门第,办没有围墙的老年教育,面向社会全体老年人。③课程丰富,满足需求。开全开足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育健身、文学语言、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课程,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④教学灵活,形式多元。有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网络学习、居家学习、旅游学习、社区学习、自助学习等,确保政府放心、社会点赞、老人满意。
3.改革创新,用老年教育新实践让“积极老龄化”在中国大放异彩
①整合资源,边养边教。整合利用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②教养融合,以教促养。积极探索在老年养护院、城市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立固定的学习场所,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③帮扶弱者,以教促康。关注失能失智及盲聋等特殊老人群体,提供康复教育一体化服务。④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积极培养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教育支持。⑤长者风范,社会楷模。发挥老年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在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治安维稳等方面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山西大同云岗区老年大学 崔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