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下的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03-15郭宇高美玲付学鹏王玉书祁宏英
郭宇,高美玲,付学鹏,王玉书,祁宏英
基于导师制下的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郭宇,高美玲,付学鹏,王玉书,祁宏英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追求,其中高水平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则影响到国家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导师制的开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抓手,以园艺专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阐述导师制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于提升园艺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中的成效及不足,以期为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园艺;导师制;创新人才
由于我国新时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随之而来也需要加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1].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传统农业形式也出现新变革,涌现出一系列如无土农业、包装农业、彩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以及家庭农场与互联网+等新型农业模式[2],所以培养有能力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联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意见》,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背景下,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启动了“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总目标是致力于打破传统培养模式,解决学生缺乏农林热情,创新意识不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4],为中国农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农林专业人才.
导师制一词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提出的,随后我国以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将导师制应用于本科生的教育阶段.目前,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一种新方法.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及对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应用能力,避免学生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目前,园艺专业对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引入了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当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阐述导师制在园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成效及不足,为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校导师制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1 园艺专业导师制实施的背景
为了提高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许多高校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基础上,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了导师制的培养制度.园艺专业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采用基础理论、实验实习和生产实践相融合的综合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可塑性及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3年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此本专业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园艺专业的学生从2017年起开始实施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在大一学生入学后,采取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学生分配到园艺专业各位教师名下,并与教师建立微信群,由教师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督促其努力学习,被分配的学生会一直在导师的指导下直到毕业论文完成和毕业就业.通过这种长期包保负责的模式,致力培养出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三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型农业人才.
2 导师制下园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成型的导师制实践形式不尽相同,但主要有3种基本模式:综合导师制、英才导师制、项目导师制[5].园艺专业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项目导师制的培养方法.
2.1 理论教学中导师制的实施
为了激发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引入导师制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是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积极措施.学生一般在入学后,首先会学习公共基础课,由于高中学习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的,而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如何在大学中生活.因此,在大一入学后确定导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指导和督促作用,降低了基础课不及格率.随后逐渐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此时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课教学上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相关文献的阅读,使其了解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导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单独性指导,指导其参加科研项目,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从而更好地链接学习与就业[6-7].自2017年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来,园艺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在2019年达到了30%以上;直接就业的学生,就业率也达到了80%以上,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分别进入了专业对口的农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等,就业单位对于毕业生工作能力及行为表现的反馈也较好.
2.2 实践教学中导师制的实施
针对目前大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以科研训练为切入点,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园艺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在科研训练中,导师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的科研竞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例如:在黑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园艺专业学生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导师通过指导学生课题调研、查阅文献、确定题目、科研思路及方法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目前导师指导的园艺学生论文已有多篇被核心期刊收录.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这一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的培养[8].
另外,园艺专业的教师多数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厅级及校企合作类的研究课题,所以在已立项的课题基础上,本科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导师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对于刚步入校园对未来迷茫的大学生而言,明确了发展方向,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其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也更加清晰明确.同时,对于园艺作物生长周期性较长的特点,提前开展实验,有助于较为完整地参与课题从田间栽培和科研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更系统化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导师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3.1 双师型导师的引进
目前,园艺专业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多数局限于理论教学,缺乏深入接触社会的经验,无法达到专业教学与工作实际有效结合,进而与专业实际就业方向脱节[9].因此,需要引进双师型导师,发挥其理论知识扎实与了解就业需求的双重优势,将目前园艺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引导给学生.同时鼓励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深入企业实际考查调研,及时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并将社会实际生产需求融入理论教学中.
3.2 实践教学基地的搭建
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专业课成绩较高,但却无法将所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田间实践中.因此,对于园艺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让学生真正走入田间实际进行动手操作.如让学生从搭建温室大棚开始,完成播种、育苗、定植及授粉,直到果实的收获采摘和后期贮藏加工等一系列的实践.在此过程中,做到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整个园艺作物生长周期的管理能力.园艺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基地的规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培养[10].而搭建校内实践基地可以很好地夯实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如齐齐哈尔市园艺所和位于齐市周边农村企业(大民屯、青昕蔬菜种植社等)合作,利用其现有的蔬菜基地设施可以完成实地调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并将其转化成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合作教学,夯实实践教学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对接.
综上所述,在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号召下,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充分帮助园艺专业的学生找准方向,掌握所在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园艺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导师具备高水平的科研素养和田间实践的能力,以此才能完成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在园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实施时间不长,仍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方法和制度,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导师制在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作用,为高等院校优秀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新途径.
[1] 闫双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134-135
[2] 李继福,李燕丽,尚正春,等.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08-109
[3] 樊东,张艳菊,邹德堂.基于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植物生产类专业建设体系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1):35-37
[4] 陈俭,詹一览,黄巧香.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43-45
[5] 罗晴.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94-96
[6] 韩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评论,2015(10):105-108
[7] 范依航,郝兆朋,刘小勇,等.基于导师制下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J].机械设计,2018,35(S2):309-311
[8] 姚运金,张婕,陈树海,等.本科生导师制在化学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5):20-24,31
[9] 庞敏,黄科,杨东林,等.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64-266
[10] 邹晶晶,曾祥玲,蔡朝晖,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227-228
The training mode of horticulture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tutorial system
GUO Yu,GAO Meiling,FU Xuepeng,WANG Yushu,QI Hongy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Agriculture Forest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The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highest pursuit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 affect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gri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tutorial system provides a powerful step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Takes horticulture major as an example,in order to explai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i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horticulture undergraduate in terms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teaching,when th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lan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ducation.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orticultural major in colleges.
horticulture;tutorial system;innovative talents
S6∶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0.06.019
1007-9831(2020)06-0084-03
2020-03-1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SJGY20180559)
郭宇(199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助理实验师,硕士,从事西瓜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E-mail:guoyushengming@163.com
高美玲(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从事瓜类遗传改良及遗传育种研究.E-mail:gaomeiling05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