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2020-03-15广东陈丹萍
◇ 广东 陈丹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涉及很多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实际化学课堂教学中也最难贯彻.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化学课堂,教师在化学学科的情感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
要更好地把握新课标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大的转变,要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真真正正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转变为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 营造氛围,快乐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快乐教学.
1)教师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营造教学氛围,扣击学生心弦,产生情感共鸣,快乐教学.例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教学中,在讲授乙烯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让学生双手交叉于胸前,并提问“现在每位同学就是1个乙烯分子,大家能连在一起吗?”“不能.”“是的,乙烯分子之间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如果老师要求大家一定要连在一起,大家该怎么办呢?”“打开双手,手牵着手.”“对了,乙烯也一样,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的双键打开并连在一起,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的主要成分.”
2)利用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快乐教学.非语言信息又称体态语,包括眼语、脸语、手语等.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微笑的表情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可以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思维潜力.教师的体态语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做到该喜就喜,该怒则怒.例如,讲到侯氏制碱法时,应满怀自豪之情;讲到环境污染时,应满怀悲愤和惋惜之情.通过丰富的非语言交流,营造教学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快乐教学.
3 构建情境,快乐学习
化学知识综合性强,因此,要根据化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构建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快乐学习.
1)新颖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例如,学习“生活中的常见有机化合物——乙醇”时,先设问:“今天我们来了解酒——乙醇.一提起酒,大家会想起哪些诗句呢?”接着让学生列举出与酒有关的诗人及诗篇(展示相关图片).设问:“刚才所提到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为什么酒存放得越久越香醇呢?我们进行新课的学习,了解乙醇的性质.”这种“布疑设悬”的导入方式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要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启发点,设置教学情境,使之既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艺术性、情感性.例如在有机化学中介绍苯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化学版的青花瓷的歌词“苯遇高锰酸钾,变色不容易,甲苯上加硝基,小心TNT;在苯中的碘分子紫色多美丽,就为萃取埋下了伏笔”.这样的教学使知识形象生动又有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小结.一节成功的化学课,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借助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重视收尾.虽然收尾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最后这个环节做得好,就能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讲解“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在结课时利用口诀“有弱就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又留下疑问:“日常生活中你接触到哪些会发生水解的盐类?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的心中就留下了一个问号,引导学生继续带着问题预习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化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再现化学史实、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及与之有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