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2020-03-15邓晖
邓 晖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事关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6 号〕中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地方本科院校在其转型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免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
一、转型发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转型发展的内涵
2015 年10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所谓的转型发展,就是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常态下,要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是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其手段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趋势是以学术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逐步向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为主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习实训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即转型高校借助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基层参加实践,增强广大学生群体的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转型发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背景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不再局限于大学课堂,而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渐复杂化,教育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环境和教育主体较为单一。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前往企业锻炼,教学环境变为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域,教育主体涉及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社会组织,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学校更多是通过课堂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等。而企业的教育则融入了许多实践的因素,如民主法治、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具体怎么践行才能运用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才能更好实现一个企业的经济价值,教育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H 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较早推行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尝试中,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了凤凰数字媒体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宝贤餐饮管理学院等十余个二级学院,让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此文以广西H 学院为基础,并结合部分合作企业的情况,以问卷和非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对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0 份,回收305 份,其中有效问卷293 份,有效回收率为91.6%,调研对象涵盖文、理、工等各专业。
(一)不同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方面。外出实习时,10 个以上学生在同一单位实习的仅占据29.5%,实习地点较为分散。45.4%的被调查者表示,实习期间有带队老师一起前往,但陪伴实习时间较短;20%的人表示没有带队老师,并且老师们很少去实习单位看望他们。通过“学校老师比较关心自己哪些方面教育”多项选择题测试,有72.4%的被调查者答案包含了“人身财产安全教育”,67.6%的被调查者的答案里包含了“职业发展教育”,而仅有70%左右的被调查者的答案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纪律类教育”。学生们还表示,实习期间,老师们会在校内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大部分人因岗位工作脱不了身,不经常回校参加,只能通过QQ、微信里的教育资料进行自我学习,学习效果取决于个体自觉性。
2.在学生个体困惑方面。67.6%的被调查者的答案包含了“自己在实习期间会因业务不熟而感到很焦虑”;48.1%的人的答案包含了“实习期间工作节奏快而没有时间兼顾毕业设计”;42.7%的人的答案包含了“因实习工资低,经济较为困难”;36.2%的人的答案包含了“因职业规划不明确,而对前途感到渺茫”;34.5%的人的答案包含了“感到实习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而难以适应”。但实习期间遇到困难时,超过45%的被调查者会选择跟学校老师或在同一单位实习的校友倾诉和寻求帮助,37.2%的人会选择向家人倾诉和求助,而只有14%的人会选择向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倾诉和寻求帮助。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初次走进社会,因环境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在实习期间会在生活、工作方面出现多种不适应,常常感到无助和焦虑,他们希望有学校老师的陪伴和指导,给予他们精神力量。而学校在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虽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纪律、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但在开展以上教育活动时,往往因实习生较为分散,老师们无法将教育活动覆盖全体学生,而只能通过新媒体工具进行指导和教育,教育活动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二)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情况
笔者跟随实习带队老师对部分企业进行了随机访谈,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思想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大部分的企业表示,他们一般通过岗前培训、党员大会、个人谈话、考试考勤等管理制度来对实习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围绕党纪党规、工作技能和效率、为人处世等方面展开。相对正式员工而言,实习生工作周期较短,因毕业设计等原因请假时间较多,工作稳定性较差。此外,企业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高校,实习时间、个体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各大高校与企业之间沟通较少,企业对实习生了解也不够深入,在对其管理和教育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家庭结构方面,有159 名(占54.3%)被调查者家中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组成,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且超过半数父亲和母亲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无本科学历记录,有70 名(占23.9%)被调查者家中由父母和本人组成,来自城镇家庭的居多,父母亲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占很大比例,有15 位父亲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 位母亲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在家庭和个人的互动方面,44.7%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人很关心自己,虽然家人很少来学校,但会经常与自己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生活和学习近况,并给予自己一些意见和建议;30.7%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人很关心自己,但他们不了解大学生活情况,因此他们的建议对自己的决策影响不大;12%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人很关心自己,会经常来校看望自己,并积极帮助自己做许多决策;12.6%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人不太关心自己,平时很少交流,家人也不太了解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家人比较关心自己哪些方面教育”多项选择题测试,有超过74.7%的被调查者的答案包含了“职业发展教育”和“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而仅有25.3%的被调查者的答案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纪律类教育”。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家长是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但重点多数是放在孩子的职业发展教育和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方面,对孩子的思想政治状况关注还不够。此外,因学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以致家长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存在很大差异,即有接近一半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无法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来。
(二)转型发展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计划性的价值引领来纠正个体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方式,有效结合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优势资源,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实习实训内容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学生所在的实习地点较为分散,实习带队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地培养和照顾每一位学生。学校也难以与各企业之间保持定期有效的沟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一般会选择老师、同学和家长等熟人圈子倾诉,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较低,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深入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此外,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实现盈利,在管理和教育实习生时也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略实习生思想上的教育,难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学校则因为地域分散而难以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全方位管理效能,再加上存在“实习看成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为完成计划而不得不开展工作”的功利思想,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在实践环节中没有得到真正重视。[3]145-147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因自身的学历背景、成长环境与新时代孩子的成长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参与到孩子们大学学习生活中去,以致自己在教育引导孩子们时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学校、企业、家庭等教育主体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因缺乏有效沟通,尚未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未形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使得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现象,与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资源和新的动力。学校要及时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及时化解不利因素,转劣势为优势,进一步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完善实习领导机构和实习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个人,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的特点。完善学校实习领导机构,健全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奖惩考评制度,明确各教育主体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从制度上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支持力度。为了便于实时把握实习生的思想状态,学校要联合企业实行实习生双导师制,即学校选定一批教师作为学校导师,全程为实习生提供远程教育,并进行阶段性巡视,让实习生们在教师们言传身教中,全面提升业务、思想、意志和品质。企业也要选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负责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企业导师负责培养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传授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实习生融入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实习双导师制能有效打破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真空”状况,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二)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深入挖掘思政资源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被全企业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它们作为企业文化包含了大量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如企业家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森严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对行业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等有直接的体验与感悟。企业多样化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让思政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寓德于行。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老师应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企业的制度、管理及特色文化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努力挖掘企业中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爱国奉献精神等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整合成典型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材当中去,丰富教育内容,通过优势资源互补,来实现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无缝对接,从而转变传统教育“脱节现实发展态势”,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现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向学生诠释“中国梦”时,我们可以挖掘众多企业家的故事,因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的努力奋斗,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自信、专一、担当、奉献、创新、务实等品质也是高校的育人目标。把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直面社会,在“学生”“学徒”“企业员工”等不同角色转换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以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
(三)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转型发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丰富的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这样的高要求都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5]38-39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做好顶岗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符合学校树德立人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发挥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性合作,共同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团队。
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处的老师等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前往企业学习考察或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思想政治问题的预判和处理能力。企业方面,可以组织具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去高校承担一定的思政教育教学任务或者定期为学生作思政专题报告,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而结合企业文化做好内部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给顶岗实习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外,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承担着个体初始社会化的功能,对个体的成长影响最为持久。家训是我国传统德育资源中的文化遗产,其中记录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和教育成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6]31-33如果在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备力量,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结 语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和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既带来了本科教育理念的变化,也给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三全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教育环境复杂化、教育主体多元化等新特点以及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覆盖的迷茫和困惑。构建一套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需要从制度上做统一的安排,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的规范执行,也要从内容上挖掘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资源优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相融合。此外,优秀教学团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生活场域主要是学校和实习企业,其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应努力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同时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有助于化解种种难题,形成良好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