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想青年”特征及治愈路径研究
2020-03-15夏丽
夏 丽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1)
“佛系”还未走远,“光想青年”又强势来袭。2019 年,天猫官微发起“光想青年选拔赛”活动,寻找一位“光想青年”,由天猫联合各品牌为他(她)实现愿望。“光想青年”概念首次被提出,并且给出“总是光想,但从未行动”的官方释义。“光想青年选拔赛”活动发布后迅速引发大量网友围观互动,在各大微博和论坛引起强烈反响,很多青年纷纷表示,戳中内心,认为说的正是自己。
目前学术界对于“光想青年”地关注还较少,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将围绕“光想青年”的含义、特征、影响以及调整其“光想”现状的路径做系统深入地研究和阐述,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一、“光想青年”含义与特征
“光想青年”在百度词条的释义是:光想着干点啥,就一直干想着的人。如:光想买书不想看,光想旅行不出门,光想成绩好不学习,光想挣钱不工作,光想中奖不买彩票,光想脱单不恋爱,光想减肥不运动,等等。“光想青年”主要指一群有想法,但少行动的青年。内心可能想过一千遍或者有一千种想法,但最终都只是停留在内心想法,没有一个付诸实际行动。
“光想青年”,首先反应的是当下青年主要是“90后”和“00 后”的理想虚无,行动缺失。理想是指有可能实现的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光想青年”虽然也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和愿望,如想成功、想学习、想旅行、想挣钱等,但因其仅停留在美好的设想阶段,而无实际行动,我们认为这种看似有理想实则是理想的虚无,是一种空想。我们常说空想和理想之间的落差就是一个实践,如果能将美好的设想切实有效地实践,那是理想;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光想,那就只能是白日做梦一场空。其次,“光想青年”身上也折射出逃避现实,沉迷现状的消极心理。“90 后”“00 后”青年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本应该是阳光,乐观、积极、进取的“雄鹰形象”,但在“光想青年”身上看到的却是消极、颓废、逃避现实的“鸵鸟形象”。面对生活和未来,一面高喊着“我要怎样怎样”的豪情壮语,一面却是毫无实际行动的原地踏步。
二、“光想青年”产生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光想青年”能够出现并且得到众多青年的追捧和标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价值多元,中华传统价值观被冲击
1978 年我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国家和社会进入发展快车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不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普遍强调经济、追求物质。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急速提高,逐渐富裕起来。“90 后”“00 后”出生成长在这样的新时期,没有祖辈和父辈那种为生存、为生活艰苦奋斗的经历,而更多享受的是来自父辈创造的丰腴而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个时期成长的青年,虽然不为物质所扰,但精神追求的实现却陷入了迷惘,甚至误入了歧途[1]10-19。因为其成长的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打开的时期,西方的资本、技术来了,西方的各类思潮、文化和价值观也来了。这个时期的“90 后”“00 后”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但多元多变的特殊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完全形成,其认知、情感、情绪等都易受到外因影响,面对西方各类思潮、文化和价值观的汹涌来袭,难免会产生一些片面地认知,盲目地追随。如后现代主义、奶嘴文化等就受到大批国内青年的认同和追捧[2]80-81+86。折射到现实中,这些青年就会表现出理想虚无、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颓废消沉。
(二)成长教育中人格素养教育常被忽视
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孩子成长教育中,不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3]7-9+19家长认为,多才多艺和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准。因此家庭教育总想着怎样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培养孩子多才多艺,以及让孩子乖乖地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忽视孩子的个性需求,忽视孩子的选择权,忽视孩子的主动性。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可能会多才多艺,可能会乖乖听话,但是随着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后,可能就会表现出社会的不适应感。他们会没有主见、没有主动性、没有责任感甚至还自私自利。学校教育中也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好,注重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这些学生长大后也许成绩会很好,但却缺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缺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缺失责任和担当。再加之社会大环境中金钱至上、及时享乐等消极人生态度的弥散,舆论又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又经常处于缺位状态,难免会让这样一群孩子在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在没有父母监督、老师监管减弱后,变成一个消极颓废、没有目标、不愿行动的“光想青年”。
(三)心理健康教育常常缺位
在青年孩子成长和教育中,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时常被忽视,甚至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几乎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时常大门紧闭,心理咨询老师也多是“半路出家”的兼职。有些学校连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更别提对青年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理调节和防御体系。部分青年正是因为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当出现心理异常后,会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该怎么办。有些青年甚至认为心理问题是羞于跟别人诉说的丑事,不能也不愿意跟别人诉说,一味地拖延逃避。因为没能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危机干预,导致心理异常不断加深,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相关心理研究资料显示,当代青年心理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很多青年心理脆弱,情绪波动性大,容易出现空虚、焦虑、偏执、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4]13-21现实生活中,当代青年对明天和未来也有各种美好愿望和目标,想追求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好的经济条件等,但每当他们发现这些目标实现需要自身努力奋斗,并且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并不一定就能达成目标时,消极心理就会对其选择和行为产影响,最终他们可能不是积极尝试努力,而是犹豫不决、踯躅不定,甚至最后选择逃避和放弃。一次、两次、三次……久而久之渐渐地就形成了畏缩不前、安于现状的消极心理习惯。
三、“光想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光想青年”在网络和社会的流行,折射的是当代青年消极的心理状态和颓废的生活态度。如果任由这种消极颓废在网络和社会蔓延,势必给自身和国家社会都带来深深的负面影响。
(一)自身层面
青年正处于人生关键的“拔苗孕穗期”,这个时期的思想状态、行为实践将会影响其今后整个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这个时期,青年本该朝气蓬勃、充满热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勇于实践,用奋斗来挥洒青春汗水。但如果做一个“光想青年”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大把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空想中,整日浑浑噩噩,安于现状,那荒废的不仅是当下的青年时光,更是影响今后很长的人生道路。
(二)国家层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青年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新时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5]123-155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勠力同心、接力奋斗。 而“光想青年”让我们看到的是当代青年中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理想虚无,行动缺失,心理消极。这样的青年连坚定的个人理想都没有,连积极健康的心理都缺位,更别妄谈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了。“光想青年”在网络上一出现,就迅速蔓延并被众多网络和社会青年追捧,表明其不仅是得到某一两个青年的认可,更是在社会中有一群的追随者。如果任由其无限蔓延,其影响的将不仅是一个或一群青年,而是会将这种负面心理和负能量传染到整个社会和国家。
四、“光想青年”的治愈路径
“光想青年”一出现就受到众多“90 后”“00 后”青年热捧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青年理想缺失、心理消极的客观存在,也认识到其对自身和国家社会的负面影响,更意识到为“光想青年”开出一剂良方,治愈其“光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坚定核心价值观,重塑理想信念
当今,在世界和中国都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锋交融,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社会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共同精神追求,是社会是非判断的普遍标准。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尤其是“90 后”和“00 后”青年,透过纷繁复杂现象,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可以使其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可以使其将个人小我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我之中,并不懈奋斗;可以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的青年。[6]119-122
1.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积极行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尤其是要加强 “90 后”“00 后”青年的初心和使命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根基。
2.加强舆论正面引导。每个人都生活在舆论的磁场中,舆论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舆论的不同引导可能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因而在全社会尤其网络环境中,加强舆情监测,及时给予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十分重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让青年人感受到生活的社会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正能量,让其能发自内心地肯定和喜欢自己当下的生活,并且也想通过行动加入其中,去做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正能量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抓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利用思政课堂,用学生易懂易受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相关理论传授给学生,实现大水漫灌。另一方面,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也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相关元素,并且将其融入相应的教学中,实现精准滴灌。同时校内其他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社团等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积极健康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社会、学校、家庭等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体系。
1.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首先,校园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不仅在大学,而是要在各级大中小学都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孩子从小就能系统地接触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有理性认识和正确判断。这将帮助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客观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心理问题能及时给予危机干预和解决。其次,社会要打造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社群舆论等多种渠道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在社会中形成人人了解心理健康,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最后,家庭要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家庭成员尤其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在孩子教育中,要懂得用正确的心理观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不溺爱孩子也不控制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尊重、正当的爱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在健康稳定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2.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普测。每一个新学习阶段开启时,孩子都会遇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在新生入学时要及时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或开展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能清楚了解和认识新变化,积极调整心理,尽快适应新学习、新生活。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及时进行覆盖每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有心理异常的新生及时给予心理危机干预,有针对性地疏导和解决相应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3.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各类学校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从“以学生为本”出发,加强专业心理咨询师配给和培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渠道,组建一支包含心理咨询专家、辅导员、班主任和志愿者等一起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相关平台,开设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这既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针对性也兼顾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保障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疏导和解决。
(三)躬身实践,锤炼实干品质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好的理想和目标都需要躬身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光想青年”身上缺失的正是实践的品格。要治愈其“光想”,一定要加强实践教育,让其从“光想”走向“实干”。“光想青年”,有些是长期受教育过程中一直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因而实践意识淡薄,主动参与实践意识不强,一遇到问题就左右摇摆退缩不前,习惯性的选择后退。有些是自身懒惰和消极心理的影响,不愿意投身实践。对“光想青年”进行实践教育要因材施教,多管齐下。
1.调整育人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同向同行。教育中要注重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将与理论相关的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要走进青年,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深入挖掘青年的兴趣,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也要紧贴学生实际,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其从被动参与者转化为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让青年对实践从毫无兴趣到充满期待。
实践教学和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让青年逐渐融入校园和社会的大环境,找到参与的热情、生活的兴趣;逐渐从迷茫颓废,安于现状的“光想青年”蜕变为乐于参与,勇于实践的“实干青年”。
(四)学习榜样,在榜样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
学习榜样,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诗经》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表达了对崇高榜样的无限景仰,并下定决心追随榜样的心态。生活中,榜样就像一座灯塔、一个标杆,总能照亮前行的路,总能激起斗志和激情。自古至今,我们一直通过汲取榜样的光辉,来鞭策和激励自己不断前行。[5]对于“光想青年”,学校也可以围绕这个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榜样教育。
“光想青年”身上表现出的是理想的缺失,实践的退缩、心理的消极,所以我们可以选取古往今来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各类榜样,可以选取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各类榜样,让榜样们真实而鲜活的思想、精神、行动给“光想青年”一个思想的洗礼和行为的示范!榜样选取时,领袖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是我们的学习榜样,身边的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我们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光想青年”的实际和内心,选择能在 “光想青年”内心产生认同心理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其真正愿意去了解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身上的奋斗向上的精神。[7]16-27榜样教育可以激励“光想青年”走出迷茫颓废,做一个在新时代勇于实践和奋斗的青年。
结 语
“空想误国,实干兴邦”,美好的未来都是通过实践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闪亮、最美丽。“光想青年”一定要甩掉“空想”,确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韶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