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自觉:学生社团的发展之道
——以广西师范大学望道社团为例

2020-03-15黄伟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陈望道剧社广西师范大学

黄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每个大学都有许多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休闲团体。学生社团集聚的往往是有共同爱好、共同志趣的学生群体。学生社团的活动构成了大学课堂的补充,也是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渠道,是发现学生个性潜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学术传承与学术研究是大学的核心职志。大学学生社团往往具有明显的学术性。学术型社团通常是基于某个学科或某个学科方向的学生社团,它可以直接进行学术研究,也可以为其文化活动注入学术,或者在课外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学术修养。

2014 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几位教师,基于对抗战桂林文化城的深度研究,觉得有必要重排重演桂林文化城时期的话剧,使桂林文化城获得一个活态的呈现,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学生中的话剧爱好者为基础,辐射全校,成立了广西师范大学望道话剧社,排演了抗战时期田汉的话剧《秋声赋》、欧阳予倩的话剧《旧家》和《桃花扇》,推出了活态呈现抗战桂林文化城的“新西南剧展”,在桂林、广西乃至全国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8 年,望道话剧社的指导教师团队基于今日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全媒体表达能力,推动成立了望道记录社。望道记录社成立之后,配合学校筹建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的工作,采访了著名作家陈建功、林白,著名出版人刘硕良、聂震宁,著名媒体人靳羽西、肖全,等等,征集了大量桂学博物馆的藏品,并同步报道桂学博物馆的筹建进展,对桂学博物馆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2019 年,考虑到国家正在推广“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大学生自然应该成为全民阅读的主力,教师团队推动成立了望道读书社。望道读书社成立后,举办了读书分享会,营造了专业与通识的良好读书氛围。自2014 年第一个望道社团成立,迄今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已经出现了三个以望道命名的学术型学生社团。

一、望道含蕴

望道这个名字来源于陈望道。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文译者,著名教育学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第一任中文系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师团队以陈望道的名字命名望道话剧社,一是缘于陈望道在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力,二是缘于陈望道在广西师范大学校史上的影响力,三是缘于望道这个名称有“守望正道”“追望大道”“敬慕有道之人”的含义。

首先,陈望道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影响力。1920年,陈望道首次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全文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首次出版[1]41。也是1920 年,陈望道担任《新青年》主编[1]46。还是1920 年,陈望道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组建[1]52,参与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53,为中共建党做了很重要的工作[1]57。陈望道不仅在政治文化领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学术文化领域也有很大的贡献。1922 年,陈望道在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作文法讲义》,民智书局如此介绍这本书:“近来讲方法的书虽然渐渐有了,但是还不曾有讲作文法的书。现在此书应时势底要求而出,并且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实地试用,确能给中国作文法开辟新纪元,制造新生命”[1]59。1932 年,陈望道在大江书铺出版《修辞论发凡》,该书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力作,引发了我国语言学界的第一次“修辞热”[1]111。刘大白在为这部书的初版写的序中说:“直到一九三二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论发凡》出来,才得有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1]1101960 年,陈望道出任修订《辞海》总主编。在教育文化领域,陈望道1920 年应聘至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开设文法、修辞课程,1923年出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1925 年担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1929 年出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1932年应聘安徽大学讲授“普罗文学”,1935 年应聘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讲授“修辞学”“中国文法学”课程,1940 年重返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42年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1952 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直至1977 年病逝。综上,陈望道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史、学术文化史和教育文化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极高的地位。

其次,陈望道与广西师范大学的渊源。1935 年,陈望道应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教务长陈此生的邀请,带领一个团队从上海来到桂林良丰,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在广西师专,陈望道不仅在课堂了开设了修辞学和中国文法学课程,而且在课堂外组织了许多文化活动。他组建了广西师专剧团,亲任团长,先后举行了两次话剧公演,第一次演出的是田汉翻译的日本菊池宽的《父归》和欧阳予倩的《屏风后》,第二次演出的是俄国果戈理的《巡按》和苏联脱烈泰耶夫的《怒吼吧,中国!》。话剧不仅在桂林郊外的广西师专校园演出,而且到桂林城里的中学演出,在校园内外皆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创办了师专校刊《月牙》,出版了“反文言文专号”“抗日专号”等专刊,对整个广西文坛和广西学术界都产生了影响。他还领导广西师专的师生 以《桂林日报》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文白之争”,在桂林宣传和推广新文化,提升了白话文在桂林的地位。作为广西师专的教师,陈望道的作为,对广西师专的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广西师专其他教师也起到某种示范作用,是广西师专的文化传承,更是今日广西师范大学的精神遗产。

最后,望道这个名称的内涵。望道之望,可理解为守望、追望之义;望道之道,可理解为道路、道理、规律、方法、真理、境界之义。望道,应该包含探索道路、探究道理、探讨方法、探求真理、探察规律等内涵,也应该包含守望大道、守望正道、追望大道、追望正道等内涵。如此看来,望道一词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非常切合大学文化的实际。大学,以学术文化为其核心价值,正是探究道理、探讨方法、探求真理的地方。百度搜索,可知“望道”还有敬慕有道之人的含义。这个解释也非常有意思,将“望”解释为敬慕,将“道”从客观的规律方法解释为主客观统一的有道之人。敬慕有道之人,向有道之人学习,向得道之士学习,尊敬师长,也符合大学文化的真谛。

正是基于以上的缘由,我们以望道命名上述学生社团,包含了向陈望道这样的文化先贤致敬,传承大学优秀文化的意思;包含了探究方法、探求真理的意思;包含了守护人间正道、守望自然大道的意思。

二、学术兴趣

学生社团是基于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学生组织。在教育越来越趋向功利化的当今社会,兴趣爱好会变得越来越珍贵。表面上看,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组织,学生一旦毕业,即与学生社团脱离了关系。然而,学生社团的意义却不局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影响。胡适在题为《赠予今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演讲中说:“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2]290这个忠告是对毕业生说的,但是,在基础教育基本成为应试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发现和养成就变成尤其重要。

兴趣爱好为什么重要?一方面,兴趣爱好能保障一个人拥有长期从事某项事业的内在动力。我们知道,生也漫长,如果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兴趣,很难想象他能够在这项事业中可持续地发展。另一方面,兴趣爱好往往也是一个人才能潜质之所在,而才能潜质必须在工作中凸显,在团队中发现。而学生社团作为基于兴趣爱好的学生共同体,确实是一个学生发现自我、释放潜能的空间。

望道剧社《秋声赋》秦淑瑾的第一个扮演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级本科生谭思聪在一次沙龙中曾谈到她演出的体会,她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当她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她的闺蜜都忘记她是谭思聪的,闺蜜看到的是另一个人;第二个意思是,她认为剧中秦淑瑾这个人物的另外一面是被胡蓼红激发出来的,胡蓼红将秦淑瑾独立、勇敢、果断的另一面激发出来了。[3]266谭思聪这番话既说了她自己,也说了剧中人,但合起来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人其实是有潜能的,人的潜能需要激发。而望道剧社,恰恰激发了谭思聪这样一批同学的潜能。

其实,通过学生社团发现自我潜能的不仅有舞台上的学生演员,而且也有舞台下的学生导演。2017 年春天,望道剧社推出了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花桥荣记》,该剧由2015级朱玢倩导演。上大学以前,朱玢倩没有接触过话剧,既没有当过演员,也没有做过导演。然而,正是在望道剧社的日子里,朱玢倩担任了导演的角色,带领《花桥荣记》剧组进行了多场重要演出,赢得了众多普通观众和专家观众的好评。广西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了纪录片《西南剧展 岁月流音》,以朱玢倩为主角,记录了望道剧社的成长过程。

望道剧社以戏剧排演为中心,学生剧社最能够得到锻炼的自然是演员和导演。然而,真正走进望道剧社,我们发现,望道剧社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和释放。比如,望道剧社做了一个望道话剧社的公众号,开设有剧评专栏、演出风采和剧组招新等栏目。公众号中的推文既有纪实文章,也有评论文章;既有影像,也有文字。创作和编辑这些推文,对望道剧社的社员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望道话剧社公众号已经有3 年多的历史,阅读望道话剧社公众号中的推文,既是一种阅读的享受,也可以见证望道话剧社社员们的成长。

三、学术自觉

兴趣导向几乎是所有学生社团的共性,那么,望道社团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个性或者独特性是什么?或者说,望道社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望道社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术自觉。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谈到大学的性质,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324胡适《赠予今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演讲中建议大学生毕业后“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建议其实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精神;第二个层面,大学生哪怕离开了学校,也应该寻找一两个问题去研究。由此可见,无论是蔡元培、还是胡适之,他们谈到大学,开宗明义说的就是研究。大学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研究的精神,就是要研究高深的学问。而研究的态度、研究的精神,就是学术自觉。当然,对于大学而言,这种研究的精神是与学科体系相联系的。它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是即兴发挥的创作,而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发现。

仍然以望道剧社为例。

排演话剧,本是各个大学文学院的文化传统。在望道剧社成立之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排演过《雷雨》《于无声处》《桃花扇》等话剧。这些校园戏剧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表演能力。然而,这些校园戏剧活动主要是以师生的戏剧爱好为导向的,在剧目选择上,往往是别人选择什么,我们也选择什么。事实上,我们看高校里的校园话剧,多是《雷雨》这样的现代经典或《暗恋桃花源》这样的当代经典,具有相当的同质性。望道剧社排演话剧,与众多高校文学院话剧排演的一个重要区别,正在于其剧目选择的学术自觉。广西师范大学望道剧社为什么选择田汉话剧《秋声赋》、欧阳予倩话剧《旧家》和《桃花扇》作为其第一季话剧剧目?这是因为这三部话剧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它们都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戏剧。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前面的二十年是以北平、上海为中心的,可称为北平、上海的双城记。进入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版图开始出现多个中心,重庆、延安、桂林、昆明都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重镇。遗憾的是,大多数高校文学院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多是详前二十年,略后十年。原因主要是因为前二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后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广西师范大学望道剧社首期推出的《秋声赋》《旧家》和《桃花扇》三个剧目,都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剧目。其中,田汉的《秋声赋》和欧阳予倩的《旧家》自20 世纪40年代以后,在中国的戏剧舞台完全不见其踪迹。由此可见,广西师范大学望道剧社选择以上三个剧目,并不是跟风式的戏剧活动,而是建立在深入的科研基础上的经典选择。他们在大量桂林文化城戏剧中挑选出这样三个剧目,显然有其深层的学术考量。更为重要的是,广西师范大学排演这三台话剧,是将其作为“新西南剧展”第一季的核心剧目进行排演的。既然是“新西南剧展”,自然有“西南剧展”。原来,熟悉中国现代戏剧史的人们必须知道西南剧展。这是欧阳予倩、田汉等人在桂林文化城共同发起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包括了戏剧展演、戏剧资料展览和戏剧工作者大会三项活动,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戏剧盛会。如此重要的戏剧活动,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所提及,但由于研究相对薄弱,大多数高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很少涉及。

广西师范大学望道剧社正是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第三个十年这个较薄弱的板块着手,尤其是从最薄弱的戏剧文体着手,体现出望道剧社策划者的文学史眼光,突出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地缘优势,使得“新西南剧展”不仅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校园戏剧文化活动,而具有了打捞现代文学历史、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意义。新西南剧展与其说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如说是校园学术活动,一经推出就丰富了人们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的认知,更新了人们对桂林文化城戏剧活动的看法,吸引了众多专业戏剧工作者的眼球,引起了不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对于广西师范大学望道剧社的学生来说,他们参与排演新西南剧展,其收获就不仅止于表达与表演能力的提高,而且帮助他们建构了更开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视野和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探究意识。

四、学术三力

学术型社团并不意味着将学生培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究。望道社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自觉,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学术能力,可称为学术三力。

哪三种学术能力?分别是学术内力、学术实力和学术活力。学术内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内心力量,也指学生经过知识建构和学术训练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学生从事学术事业的基础素质和内在资质。学术实力表现为掌握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具体程度,也表现为运用知识、理论与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术活力表现为对时代脉搏的敏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够与现实对话,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进行望道读写社的阅读指导中,提出了三种阅读导向。

第一种是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名著,具有典范性的传世之作,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华所在。经典一方面来自专业必读书,另一方面来自具有通识意义的跨学科人文类名著。阅读经典,正是为了吸收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精华,为自身建构一个内力深厚的精神基座,形成博雅的知识视野与人文情怀。

第二种是读原典。原典在这里特指原始版本、权威版本的经典。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已经从开卷有益的时代进行选择信息的时代。许多经典被包装成各种版本稀释或扭曲了原著的信息。如果我们只是读类似“心灵鸡汤”式的经过稀释了的经典,那么,我们获得的信息必然是篡改过的信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误读,是没有根底的阅读。只有通过原典阅读,才能获得真实纯正的经典信息,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是有根的阅读。同时,原典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学术训练,因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阅读第一手文献是学术的基本要求。望道读书社对原典阅读的强调,是帮助社员们进行基本的学术训练,帮助建构社员的学术实力。

第三种是读热典。热典在这里指的是当下有影响的作品。比如,2018 年,我们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包括当年度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2019 年,我们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目包括当年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近几届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尽管获得了国家级奖励,有文坛上有较大的影响,也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但由于尚未经过较长的时间检验,不能当作经典阅读。那么,为什么建议同学们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当下时代的脉搏,了解当下文坛的状况,沾染当代文学的灵气。毕竟,当代文学是活的文学,是正在进行时态的文学,是高原还是高峰尚未见出分晓的文学,阅读这样的文学,可以锻炼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审美活力和“与时代同步,同读者同心”的活力。

阅读并不是大学时代的事情,学术自觉也不应该随着大学毕业而终结,学生社团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这种学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不直接指向专业方向,更倾向泛专业方向。换言之,学生社团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建构,不是通过专门的课程论文、学位论文进行的,而是通过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社团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学术潜能,并通过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社团活动中养成学术内力、实力和活力。

结 语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术兴趣、学术自觉和学术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应该获得的重要素养,大学课堂固然是养成这些素养的重要地方,但课堂之外的学生社团却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永久性地获得相应的素养。学术性应该是大学学生社团的核心追求,而教师与学生在学生社团中的教学相长,亦应是大学教育的有机构成。

猜你喜欢

陈望道剧社广西师范大学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信仰的味道(连载二)
戏剧演出
冲锋剧社在唐县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吴士文与陈望道
陈望道退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