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规范化
——以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为例
2020-03-15张春利
张春利
(闽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随着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的增多,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形态的译文也就越来越多,为此需要对该景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剖析和探讨,加强公示语英译规范化,使到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旅游的人们能更加体会到当地长期存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
一、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文化内涵
译者在翻译工作中不但需要处理两种文字,而且还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环境等,尽力避免出现误译文化信息的现象。在翻译旅游景点公示语或景区宣传资料时,应巧妙地使用词语,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力求真实表达其含义。例如,在介绍石狮市宝盖上的万寿塔时,景区英文宣传资料这样写道:“Wanshou Pagoda is also nicknamed Guansuo Pagoda”[1]173-187,此处介绍万寿塔又叫“关锁塔”,但此处动词nickname 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给……起绰号”的意思,尽管也达到了原语信息的目的,但是给外国游客的感觉过于随意和口语化;反之,如果我们将其译成“Wanshou Pagoda is also known as Guansuo Pagoda”,使译文更加书面语化,能够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关锁塔”一词的真正含义。
二、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的内涵及其常见错误
(一)英译规范化的内涵
语言规范通常是强调人们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在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应该遵守的标准和典范。语言翻译的规范化,是指在翻译语言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语言发展和使用的客观规范。语言规范也可以研究相关语言著作如语法书、语言学著作等;同时,加强英译规范化宣传教育,推广并使用。
(二)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中常见的错误
在翻译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过程中,译者们容易犯两类错误:一是语言语用错误;二是社会语用错误。语言语用错误主要是指译者在翻译中出现的语法、语音和词汇方面的错误;社会语用错误主要是指译者由于不了解不同于自己语言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而在语言的翻译和运用过程中出现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
通过实地考察,宝盖山上的一则警示语“禁止往山下扔石块、酒瓶、杂物”的译文是“Forbidden to Throw the Stone, Wine Bottles, and Sundries down the Hill.”。该句翻译未遵循英语句法规则而且晦涩生硬,建议修改为“Don’t throw stones, wine bottles, and other trash down the hill.”。宝盖山风景区公共洗手间中立有这样的提示牌:“小心地滑”,提示牌上的英文是“Carefully slide”。该译法不符合欧美人的交际习俗,改为:“Caution: wet floor”。由于中西方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和人文环境等诸多不同因素的存在,容易在语言上产生差异,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势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三、基于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策略
(一)加强译者的文化素养,提升译者的国际惯例认知水平
公示语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服务信息,英译公示语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来华的外国人,因此,在中西文化背景和国际惯例认知能力方面,要求译者具有极高的素养,能够遵循国际规范,提升翻译效果。例如宝盖山风景区随处可见"禁止在此吸烟"的公示语,该公示语被翻译为“Do not smoke here.”。事实上,该公示语可以缩减为“No smoking here.”,这样翻译简单易懂,符合国际惯例。
(二)高度重视英译公示语的理据性原则
译者在英译公示语的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其理性原则,既能做到意义精准,又能保持其依据性和简洁性。宝盖山的花海里写有“请勿踩踏草坪”的公示语,这类公示语不能按照字面直译,否则会破坏其拟人色彩,形成译文冗长令人费解的尴尬局面,违反简洁性原则而且也无据可依。公示语英译如果可以同时做到简约又有音韵美,可以堪称完美。宝盖山风景区一草坪中的公示语“小草青青,脚下留情”被译成:“Green grass, please don’t trample.”; 建 议 修 改 为:“The grass so fair;It needs your care!”。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尾韵的修辞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使用,具有极强的音韵美,同时也唤起了受众的怜爱之心,使公示语的警示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避免英译中受众缺失
著名学者姚斯认为,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译文的质量影响和决定着受众的期待水平。事实上,宝盖山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质量与受众产生了审美距离,最终将会导致交际失败。如,宝盖山风景区有“请勿随地吐痰”的公示语及其英译“No Spitting!”这样的译文质量不能达到增强语境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引起外国游客的逆反心理。
(四)完善公示语翻译标准
公示语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虽然近年来广大学者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翻译标准,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仍然存在胡编乱译、翻译不到位等问题。所以,在公示语翻译的漫漫长路上,仍需翻译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的公示语英译标准。[2]19-20
四、基于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方法
(一)音译加意译法
从结构上分析旅游景点的名称,可以将其分为“区分名+种类名”的偏正词组,即景点的称呼+辨别景点类别的形式。这种用法在翻译景点宣传资料时比较常用,例如昆明湖、少林寺和普陀山等著名旅游景点的翻译等,分别译成Kunming Lake、Shaolin Temple 和 Putuo Mountain 等词的翻译;宝盖山风景区中的宝盖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译成Baogai Mountain。
(二)音译加注释法
音译加注释法,是指译者在英译国内景区资料时解释或注释某些习惯用语以及相应词汇的翻译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注释法是增词法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通常是解释译文中的词语,以达到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例如,宝盖山风景区的万寿塔,别名姑嫂塔,在明何乔远的《闽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建了姑嫂塔。“姑嫂”塔的姑嫂一词在汉语中表示两个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姑嫂塔直接译成sister-in-law pagoda,有失妥当,容易误导外国游客误以为是某一个人的塔,无法理解是姑嫂二人之塔;为此我们可以采取拼音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该词:“姑嫂塔”——“Gusao (Sisters-in-law Pagoda)”,这种译法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有利于国外游客理解景点内涵,既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又体现了原文的真正内涵。[3]226-227
(三)减译法
汉语在描述事物时讲究用华丽的辞藻遣词造句引进据典,而英语恰恰相反,它崇尚干净利落明白通晓,因此,在公示语或景区资料英译的过程中,应在忠实原文宗旨的情况下适当删减,有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增译法
增译法,强调实用性强的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符合原语宣传资料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所以,要求译者在忠实原文基础上适当地增添。如,在宝盖山风景区关于万寿塔介绍时写道“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万寿塔”这样的字样,译者将“清道光”译为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此处涉及朝代名称及历史人物,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可能知之甚少,所以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地添加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故将其译成“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Guang(1821-1850)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在翻译过程中补充公元年份,既能够帮助国外游客了解和熟悉中国历史朝代、人物及其丰功伟绩等,又有助于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
(五)直译
直译就是真实有效地将原文信息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多用于介绍没有太多特殊文化的内容,直译比较不会引起读者误会[4]136。例如,在宝盖山风景区的简介中提到“石狮市是亚洲最大服装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对应的英文直译成“Shishi city is Asia’s largest clothing city, Fujian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famous home towo foverseas Chinese.Shishi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core area around quanzhou bay.”。这段翻译直接针对石狮的地理位置、经济支柱型产业等进行了地位介绍,属于直译。
(六)文化替换
文化替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法找到与原文本对等的目标语,在这种情形下,译者可以把读者不熟悉的事物替换成目标语语境下读者熟悉的事物进行翻译,这种方法又叫“类比”。这种翻译方法经常在具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翻译资料中使用。例如,在宝盖山风景区的英文简介中提到了石狮,但是有些游客并不了解石狮,可以在介绍石狮市时提及“石狮,常常被人们称为‘小香港’”,借助香港经济、文化的繁荣来介绍石狮,有助于目标语读者了解石狮。例如:Shi shi is known as "little Hong Kong".。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于“香港”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相信目标语读者对石狮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5]2017。
(七)改写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面对许多特定学科术语,术语极大程度上阻碍了目标语读者深入领会原文所传达的信息,译者可以把类似术语改写成相近或内涵相同的表达方式。在介绍宝盖山姑嫂塔时提到“此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的话,会造成外国游客理解出现困难,故改译为“Built during the reign of Shaoxi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usao pagoda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800 years”。
五、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的必要性
(一)石狮市旅游景点开发的必然要求
英语规范化是石狮旅游景点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石狮市服装产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客商前来石狮参观和考察,促进了石狮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石狮市的国际影响力;海博会的顺利召开,吸引了大量外商来石投资,促进了石狮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石狮的城市影响力。石狮市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向世界树立和展示了石狮形象;在翻译石狮市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过程中,译者务必保证英语规范化翻译,避免文化误译等问题,为石狮市与世界的交流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高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在翻译景区公示语资料的过程中,译者应在考虑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考虑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注重翻译的规范化操作,避开理解误区。石狮市的一些旅游景点缺少中英文资料介绍,缺少英语公示牌,严重影响了石狮市旅游景点的形象,同时也给外国游客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不利于石狮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影响对外交流的成效;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直接影响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三)创造石狮市优良旅游环境的必然要求
井然有序的旅游环境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在旅游景点公式语英译过程中,应该优先从译文的读者对象入手,着重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差异,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传播功能,以此吸引外国游客的注意力,提升城市的文化教育素质和水平,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结 语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了朝阳产业。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旅游景点资料译本的可读性;并具备跨文化意识,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确保译语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接受目的语文化。因此,译者必须谨记旅游景点英译规范化的重要性,牢牢掌握英译规范化策略和方法,恰当规范英译旅游景点公示语,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