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科护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020-03-15梁银霞杨琼唐园蒙主恩梁洁韦义萍
梁银霞,杨琼,唐园,蒙主恩,梁洁,韦义萍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0 引言
体质健康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1]。研究调查发现[2],带教医护人员反映实习生的身体素质偏差,难以胜任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体育锻炼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护生(护理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主要在临床一线服务,高强度,快节奏是工作主要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实施整理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需要花更多时间全方位了解患者,因此对护士工作效率有了更高要求,而护士体质健康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为了解广西在校护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19年2-3月对广西医科大学308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实名制问卷调查,为提高广西在校本科护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16-2018级全部在校本科护生450名,剔除破损、重复、缺项、无效问卷,收回329份,回收率73.1%,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93.6%。其中男29例(占9.4%),女占279例(占90.6%)。纳入标准:意识清醒,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在校本科护生。排除标准:符合国家规定,不参加体质测试的在校护生[3]。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学者相关研究[4]的基础上,设计了《在校护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主要由22个题目组成,分为一般资料、体育态度、体育锻炼频率、体育信息来源、体育活动目的。采用Linker量表形式回答,分5级评分法对“完全同意—比较同意——般—部分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赋值。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7。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调查前使用互联网向每一个被调查的护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并确保得到回复后,发放链接进行实名制问卷填写。
1.2.2 项目测试法[3]
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以新《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总分按照健康标准制度,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总分评定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为及格,59.9分以下为不及格[5]。最初测试数据由实名制调查问卷可得,后由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提供2016-2018年在校护生的测试数据,并逐一对问卷的体测成绩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以在校护生平均体育得分分级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拟合,分析在校护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对在校护生各因素进行量化赋值,见表1。
2 结果
2.1 在校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级分级
由表2可以看出,在校护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中,不同年级护生体育分数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9.67%的学生达到及格率,但仅有2名(0.65%)同学达到优秀,优秀率不足1%。
表2 护生体育分数等级构成比比较
表1 各影响因素及量化方法
2.2 在校护生体质测试均分
从表3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级男生、不同年级女生体测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二男生和女生的体测成绩均低于大一,大三;相应年级的男生与女生体测成绩比较,女生成绩高于男生(P<0.05),总体来说,男护生的身体素质比女护生偏差。
表3 在校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均分(分
表3 在校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均分(分
大一 大二 大三 F P男 72.75±5.69 70.83±8.89 72.09±5.05 345.391 0.001女 77.60±6.78 75.56±4.54 75.88±4.14 3.319 0.038 t-2.587-1.059-2.493——P0.0200.0210.025——
2.3 在校护生体育态度各纬度分析
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关于体育态度的题目17道题目,其中体育认知和体育行为倾向各5道题目,体育情感7道题目。据表4分析,纵向来看,大一、大二、大三的体育认知水平没有区别(P>0.05),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体育态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大三得分均比大二高。
2.4 在校护生体质健康多因素分析
影响在校护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为:年级、体育情感、体育行为倾向、体育信息来源、体育活动目的(P<0.05),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体育情感、年级、体育行为倾向、体育信息来源、体育活动目的。
表4 在校护生体育态度各纬度得分(分
表4 在校护生体育态度各纬度得分(分
年级 人数 体育认知 体育情感 体育行为倾向 体育态度总分大一 101 19.79±3.32 25.23±6.41 14.86±3.96 59.88±11.78大二 105 18.97±3.41 21.89±5.67 12.84±3.19 53.70±10.29大三 102 19.27±3.26 23.41±6.67 13.35±3.86 56.02±12.01 F— 1.171 6.750 7.674 6.833 P— 0.31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体育态度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包括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体育情感包括情与感两个方面: 感是对有关体育事物信息的感悟理解;情是对体育的感情喷发,感情是认知理解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6]。体育认知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欲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认知和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7]。
体育情感为影响护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情感得分越高,体质健康水平越高,因此积极培养护生的体育情感利于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知信行”(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 模式是一种改善人类健康行为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划分为相关知识获取、建立信念以及形成行为等连续性过程[8]。体育态度包括从认知到行为倾向转变的过程,可用知信行模式解释,即体育认知(知),体育情感(信),体育行为倾向(行),有知识不一定会引起行为的落实,所以关键还是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转变[9]。大二的体育情感得分均低于大一、大三年级,其存在的因素可能为大一学生的对体质测试的积极性高。新生入校期间,面对新环境,新起点等会更积极地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对体质测试更为重视。其次,大三学生通过三年的临床知识学习,对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深知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同时学生还伴有行为效果和效益,感知到体育活动对健康状况有改善作用,因此即使大三学业繁重,也有准备锻炼的行为动机。再者,大三护生对护理职业特点理解加深,繁重的工作需要有健康的体质作为支撑,体育活动对未来职业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在体育活动课程中,可以实行“体医融合”模式,即体育活动中渗入医学知识。国家于2016年推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10]。
表5 影响在校护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在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护生“体医融合”的思维;前者可以设置体育项目知识和健康知识,前者包括体育项目的发展等,理论课堂同时可以使用“师生合作教学模式”,学习运动与医学知识;后者可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疾病实例深化运动对健康促进作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护生“体医融合”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体育课堂时,强化有氧运动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加深护生对体育活动益处的理解,让护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年级是影响在校护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大一和大三比大二的体测成绩高。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研究"已有成果显示[11]:医学生近5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根据知信行模式,只有全面理解知、信、行复杂转变过程,才能减弱消极因素,达到转变行为的目标。三个年级体育认知无统计学意义,但大一和大三的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倾向比大二高,对健康信息获取之后的应用比大二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校在校护生体质测试成绩大部分处于及格水平,与有关研究的结论一致[12]。这提示护生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许凡宇研究发现[13]:体测总分等级的评价男女不均衡,而女生良好率和及格率均高于男生。本研究也提示男护生的身体素质比女护生偏差,结果可能与专业男护生数量较少,集体进行体育锻炼机会少,能动性缺乏,以及抱着男护生容易就业的侥幸心理有关。此研究结果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韩云峰[14]对某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调查发现,男生体育健康素养低于女生,女生更关注健康问题,更愿意获取相关体育信息以及参加体育活动。健康信息素养是指理解、获取,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15]。这说明在提高男护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提高男护生健康信息素养,应提高男护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以及获取健康信息后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护生体育情感的培养,特别是男护生;给予护生有效体育活动管理和干预,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师生合作教学体系,践行“体医融合”模式,使体育情感向体育行为倾向过渡,进一步提高在校护生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