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小儿推拿和蒙脱石散干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2020-03-15马静江澄
马静,江澄
(德阳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四川 德阳)
0 引言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较为急性的消化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因由轮状病毒引起故命名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多通过大便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轮状病毒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该病主要是好发于婴幼儿,临床主要症状为患儿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1],其具体表现为患儿在发病的1~2d常出现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并带有少量黏液,除此之外该病可并发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儿还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2]。目前临床多应用蒙脱石散治疗[3],为提高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药离子外用导入配合小儿推拿和蒙脱石散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该病患儿共62例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参考的是《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4]中关于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则参照《中医儿科学》[5]中关于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半岁到3岁;③大便为水样便、蛋花样便,每日次数大于等于7次;④粪便常规镜下未见脓球细胞,有少数患儿可以见少量白细胞及红细胞,大便培养呈阴性[6];⑤患儿家属愿意配合作此项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 组患儿性别、月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补液、降温、控制患儿的感染、调整患儿饮食、纠正其脱水情况,并运用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7]。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外用治疗。
采用中频中药导入治疗仪,使用双极对置法,一个电极药垫置于患儿的穴位大肠俞穴,另一个电极药垫置于腹部的神阙穴,每片药垫滴入我院儿科所研制的中药透皮剂(主要成分为吴茱萸、五倍子、白术等),使药垫渗透。电流强度根据患儿病情而定,一般调到5mA左右。本位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7d。
小儿推拿采用手法为:每日分阴阳300次、清大肠300 次、清补脾800次、摩腹400次,推上七节骨400次,捏脊3~5 遍。穴位的辩证加减:若呕吐则加揉板门;若腹痛则加揉外劳宫;若尿少则加清小肠;若发热严重则加清天河水。治疗时间30min。
两组均治疗7日。
1.3 观察组指标
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以评价临床疗效。具体分级:以体温恢复正常、无相关感染、尿量正常、无口渴、大便次数小于1日2次、大便成型或糊状、血象正常、粪便镜检阴性为显效;以患儿体温有效控制在37.5℃以下、症状减轻、尿量恢复正常、无口渴、大便次数小于1日4、大便成糊状、血象正常、粪便镜检为阴性为有效;以发热、咳嗽、仍然尿少口渴、大便次数大于每日7次、大便为水样以及蛋花样、血象不正常、粪便镜检阴性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釆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病人临床效果见表1,数据中可知观察组患儿经干预后有效率达9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仅77.4%,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本病的主要特点为一般发病急,病情较为重,潜伏期通常为两三日。患儿起病急,主要的临床表现体现在大量的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或者蛋花样,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来说一日可以在5~10次,重者患儿甚至超过每日20次。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而有数据统计有30%~50%的本病患儿早期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本病的腹泻病程较短,一般3~5天,多数具有自限性。免疫缺陷患儿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其严重者可阻碍患儿正常发育。目前临床治疗此病主要是通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儿进行黏膜保护剂等治疗,本取得一定疗效,但仍不理想。比较常用的黏膜保护剂为蒙脱石散,其是临床治疗腹泻的常用药,其为粉末状药剂,药性温和,无副作用。
而从祖国医学来看,小儿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中医儿科学“小儿泄泻”范畴。《古今医统·幼幼汇集·泻泄门》以专门的篇章明确阐述本病的相关病因病机:“泻泄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内因,必致泻泄”。本病病因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属于外邪,而本身来说小儿脾胃虚弱,又易导致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最终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8]。
本研究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的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小儿推拿。中药离子导入的治疗原理在于:通过热疗和促进剂的应用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通道,认为造成药物通过的直接通到,使药物顺利通过,而通过对相应穴道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而本次研究中,中药导入穴位采用电脑中频将中药通过大肠俞、神阙穴导入能够使局部组织发热、血液循环加速,在局部浅表组织中,中药离子浓度高,且存留时间长,易于保持中药特性,并逐渐渗透入淋巴液、血液中发挥作用。此外,其可有效的避开了患儿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作用,比口服药效能更好,易于本病患儿接受。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而次研究中,小儿推拿可以降低胃泌素、胰岛素的异常水平,从而提高患儿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水平,维持患儿胃肠道内的菌群平衡。综上,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小儿推拿和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方便有效,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症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