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吸痰法在喉部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15黄芳李兆兰杨小艳
黄芳,李兆兰,杨小艳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天门)
0 引言
气管切开是喉部手术后为防止术后局部肿胀阻碍呼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全喉或半喉切除后建立人工气道所采取的常用方法[1]。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有效地吸痰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不同的吸痰方法效果不同[2]。为探讨不同吸痰方法的有效性,现对60例喉部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两步吸痰法进行吸痰,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会批准后,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科的喉部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神志清楚,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②喉部手术后行气管切开;③患者知情理解,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无法配合;②合并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③不能完成本研究满意度调查者。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原发疾病均确诊为喉部恶性肿瘤,在全麻下行喉部分或喉全切手术及气管切开术,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手术方式(例)男 女 喉部分切除术 喉全切除术对照组 30 23 7 56.90±6.69 16 14观察组 30 25 5 58.80±6.84 20 10 χ2 0.42 1.11 t 0.628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s)
1.2 材料
两组60例患者均使用上海贝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有囊型气管切开导管,其内径为8.0mm;吸痰时采用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Ⅰ型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气道湿化选用富利凯医疗用品(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切面罩型医用雾化器。
1.3 气道湿化
患者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液,取8mL注入储液杯,连接上吸氧罩,置于气管导管外,氧流量根据雾量及痰液性状调节为3-5L/min,行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储液杯内湿化液及时添加,每20-40min补充一次。
1.4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吸痰时机选择:病人自觉有痰或呼吸伴有痰鸣;听诊肺部闻及痰鸣音; SPO2≤90%及呼吸不规律时,采取及时吸痰。操作时调整负压40.0~53.3Kpa,吸痰前、两次吸痰之间均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每次尽量吸尽痰液,避免反复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或窒息[3]。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4.1 对照组
运用常规吸痰法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呈关闭负压状态,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深入气道超过内套管末端1~2cm[4],然后开放吸痰管负压,采取左右旋转并向上提管的手法吸痰[5]。
1.4.2 观察组
运用两步吸痰法,吸痰分两个步骤:第一步,不关闭负压,直接用吸痰管前端进入气管导管,插到气管导管内听到痰鸣音的地方即停留,给予重点吸引,尽可能吸尽气管导管内堵塞管道的痰液;再自上向下左右旋转吸痰,吸痰管深度不超过气管内导管长度,尽量不刺激病人产生咳嗽反应。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第二步,一手返折吸痰导管末端,呈关闭负压状态,另一手将吸痰管前端深入气道内超过内套管末端1~2cm,刺激病人产生咳嗽反应,然后开启吸痰管负压,自下而上边吸边左右旋转吸痰管,吸尽痰液。
1.5 评价方法
①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值变化;②观察并记录术后72小时内每次吸出痰液的粘稠度[6],分Ⅲ度:Ⅰ度痰液呈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较Ⅰ度粘稠,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有少量痰液滞留,易被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Ⅲ度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生理盐水冲净;③观察并记录吸痰次数、每次吸痰量;④患者的满意度:包括对于护士吸痰操作技术的满意度和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痛苦的满意度,满分100分,每次吸痰完毕后由研究观察者指导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两种方法吸痰,吸出痰液粘稠度、吸痰量、吸痰次数、吸痰前后SPO2值、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出痰液粘稠度、吸痰量、吸痰次数、吸痰前后SPO2值、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吸出痰液粘稠度、吸痰量、吸痰次数、吸痰前后SPO2值、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痰液粘稠度 吸痰量 吸痰次数 吸痰前后SPO2值 满意度(%)Ⅰ、Ⅱ度 Ⅲ度 <5mL ≥5mL 吸痰前(%) 吸痰后(%)对照组 30 45.40±1.78 23.60±2.01 38.30±3.37 22.20±3.08 62.800±8.72 91.60±1.58 94.50±2.50 89.70±1.77观察组 30 27.30±1.83 27.60±2.11 27.30±2.87 27.00±3.27 50.200±4.02 91.90±2.18 95.50±2.07 96.9±1.20 t 22.45 4.33 7.86 3.38 4.151 0.352 0.97 10.6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液粘稠度方面的区别
采用常规法吸出痰液多为白色稀薄痰,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无或少许痰液滞留,且吸痰量不多。而采用两步吸痰法,吸出的痰液多为气道深处的粘稠痰液,吸痰量多。常规法由于吸痰管直接进入气道刺激呼吸道黏膜,易导致气道痉挛,患者反应剧烈 ,促使患者拒绝继续吸痰,反而不利于吸出更多的深处痰液。而采用两步吸痰法,第一步即能将临近病人气管切口处的痰液吸出,从而解除呼吸道梗阻;第二步再深入气管,患者逐步适应,有利于尽可能彻底地吸出深处粘稠痰。
3.2 两种吸痰方法在吸痰次数、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区别
常规吸痰法插入吸痰管即引起患者剧烈咳嗽、疼痛、憋气、有窒息感等,往往惧怕吸痰,一次很难将痰液吸干净。而两步吸痰法第一步由气管导管自外向内吸痰,气管内的压力很小,痰液随吸痰管的插入被吸出,吸痰过程中因未触及气道黏膜,几乎不引起病人不适感。部分深处无法吸出的痰液通过第二步,关闭负压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套管下1~2cm处,然后开启负压,刺激病人产生咳嗽,气道深处痰液因咳嗽反射向上涌出,自下而上顺势可将痰液一并吸出,吸痰更彻底,两次吸痰之间间隔时间更长,有利于患者休息 ,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更易于接受,对吸痰的满意度更高。
3.3 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吸痰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同时,也是对病人的刺激,操作不当易加重低氧血症,反映在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7]。常规吸痰时先插入吸痰管,气管内压力随之增大,可能将部分痰液推向下呼吸道深处,同时由于气管上方痰液未清除,下方痰液无法更多地向上方移动,吸痰管和痰液占据了气道大量空间,气体交换受限,导致患者缺氧,SPO2值下降。两步吸痰时第一步先吸出气管导管内痰液,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有利于更多空气进入气道,第二步吸尽气道深处痰液后能较快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临床观察发现,两种方法吸痰前、吸痰时SPO2值均不同程度下降,吸痰后很快上升到95%及以上,常规吸痰法与两步吸痰法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种吸痰方法均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4 喉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居多
本实验中患者70%以上为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有所退化,行气管切开后,痰液常粘稠不易咳出[8]。因此,气道湿化非常重要,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氧动雾化湿化[9]能有效降低痰液的粘稠度,稀薄的痰液更易被咳出、吸出。手术72小时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饮食、活动逐渐增加,体力逐渐恢复,在气道湿化满意[10]、患者自行咳痰增多的情况下,吸痰操作减少,不再进行此研究。
4 结论
对喉部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两步吸痰法吸痰,可有效吸出患者呼吸道深处的痰液,吸痰彻底, 维持有效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吸痰的安全性;同时能减少吸痰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并减少护士吸痰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