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谢客的“羹”
2020-03-14格非
快乐语文 2020年1期
文/格非
吃闭门羹,指的是被拒绝了。为什么要用“羹”来拒绝客人呢?有这么大魔力的“羹”到底是什么羹呢?
“闭门羹”语出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讲的是一名艺妓的故事,“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相传在唐代,宣城有一个名叫史凤的艺妓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慕名前去拜访的人一波接一波。访客太多了,史凤根本应付不过来,为此伤透了脑筋。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并希望借此结识一些真才子。唐时诗歌盛行,她就立下了一条规矩:所有访客需先送上一首诗,若诗能被看中,她便会与访客相见。如此一来,不会作诗的俗人自然被拒之门外了。对于写了诗歌但纯粹是滥竽充数的人,史凤便命家人端上一碗羹给访客,婉言谢绝。久而久之,不需家人说话,访客见到端出羹,便识趣地告辞了。故事传开后,“闭门羹”就成了拒绝的代名词。以羹相待,比起直接拒绝自然妙多了,可见史凤真是一位聪明的女子呢!
然而,史凤端出的“羹”是什么食物呢?最早的羹是指羊肉熬制的糊状食品,后来,凡是粮食、果品或蔬菜熬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称为羹。据说,史凤的“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现如今,在安徽沿江一带有一道同名菜,还是当地的传统名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