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民办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2020-03-14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校企

刘 鑫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高质量的人才需要以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创业型人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在办学职能上与公办院校存在不同,民办高校更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更应积极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中,校企合作成为重要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实际实践中,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仍面临诸多困难,培养的效果与实际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分析当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利益主体优化培养模式。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意义

(一)校企合作符合创业型高校发展的需要

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性教育,创业型教育更具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技术性人才为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1]88-92。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民办本科院校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发展至今,不仅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了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对高校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二)校企合作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为我国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仍有很多人才无法与企业岗位实现完美对接,其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七百多万,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直接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而民办高校与其他大学相比,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但同时出现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地方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更多的企业需求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只有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完美对接,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6-8+101。笔者在对某大学200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企业合作培养,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这种培养模式,这也侧面反映了在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校企合作不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上的缺失

创业型人才是指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该类人才的任务和责任。但是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中,虽然明确市场动态人才需求,也愿意主动参与市场服务,但在实际实践中却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发展,而没有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着重考虑。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所需人才对接不上或错位的问题。创业型人才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是学校、政府以及企业应共同承担的培养责任,因此对其的培养计划也应由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制定,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现与市场有效对接。但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计划中,只涉及了高校主体,企业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当中,这就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动态需求。即使高校对市场人才需求有较高的敏锐性,却因其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实际对接企业运营等而造成制定的培养计划缺乏动态性和针对性。这同时也是企业无法主动参与校企合作计划的重要因素[3]37-38。

(二)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师资力量不足

校企深度合作是指双方从招生到就业这一整个过程中全方位的合作过程。即学生入学即招工,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在当前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培养目标和计划缺乏针对性问题之外,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设置中文史类、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居多,理工科专业较少,而这部分专业在实践中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条件和资源的不足,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薄弱、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保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都导致人才培养脱离了实际。师资力量方面,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引进上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本校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的支持,师资队伍中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少,特别是创业型的高级教师少。由于校内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致很多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逐渐下降,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三)缺乏合作共育的保障机制,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涉及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主体。在人才培养建设中,由于民办高校的职能和定位等特点,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有着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企业又缺乏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加之人才培养会存在高风险、利益少等因素,企业对人才培养产生消极的态度。同时,由于三方主体缺乏共同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导致各方人才培养主体工作责任不明确、不协调,从而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成效低下[4]51-52。基于这些因素影响,造成高校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校企合作无法深度融合。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主要以观摩、流水线工作等为主,缺少与自身专业对接的岗位工作机会,其自身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另外,相关对接企业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弱,和对成本风险的考虑,在高校生实习期间,不愿专门为其配备指导人员和相关的生产线设备,最终导致实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创业型人才培养规模大,企业对接力量有限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失调的问题,即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当下,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及时做出同步配合。但是民办高校被限制于人才培养周期长,无法跟紧社会发展的周期等问题上,导致民办高校无法与人才需求的结构同步化,最终使得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另外民办高校在办校的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在计划性和利益性的招生目的驱动下,使得学校招生规模愈加庞大,这就给对接的企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加之民办高校自身的性质和生源特点,使得民办高校寻找对接的企业,存在接受能力不高、规范性不强等特点,从而导致校企合作的力度低下,影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校企合作创业型人才培养主体利益分析

学校、政府以及企业三方主体共同承担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责任,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个主体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应满足各方主体的利益,进而使各主体之间形成联动效应,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5]7-10。学校是人才培养阵地,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社会人才的需求提供人才输出服务,为政府调配市场经济资源起到有利作用。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协调者。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加大对其投资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学生寻找有利的合作企业提供帮助;同时还应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提高企业对创业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当中。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才实践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可以为其提供锻炼的平台,促进人才强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后,企业应对人才培养责任意识。

(二)校企合作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1.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合作共育,高校应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完美对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1)在专业招生期间应做好预测,根据市场的动态性深入考虑和分析,总结每个阶段市场经济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确保学生毕业后企业对人才的接受能力[6]67-71。(2)应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高校应坚持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差异化原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高校近期以及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与企业共同设置校本课程中,应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应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企业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积极落实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习、训练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运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式,培养出具备创新、实践、知识与素质等一体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企业应为高校人才实践提供相关帮助,从而实现实践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3)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础,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高校应注重引进双师型的人才,并对校内教师加强培养。结合校本专业课程的不同要求,确定校外教师的引进比例,调整校内师资结构,为教师提供走进企业工作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增加自身实践技能,促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民办本科院校具备地方性特点,培养创业型人才,需要高校积极关注地方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并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为社会地方市场经济服务。

2.政府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应依据国家相关要求,探索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策略,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合作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建立相关律法条例,促进各方主体人才培养责任意识的提升。其次,要制定相关的保障条例,包含权责与奖惩等,以此来确保各方主体利益;针对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培养主体参与合作的积极性[7]17-21。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建立沟通部门协调三方主体的工作,以此来确保相关政策、机制以及策略的落实。

3.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合作对自身的价值。(1)通过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创业型人才培养应承担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政策的引导,呼吁大型企业领头承担学生校外实践的责任,发挥领头和示范作用。(2)采取鼓励策略,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引入企业从业人员参与高校授课,运用荣誉奖励的方式促使其在授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充分实现校内资源与实践的完美对接,实现教师双师型的转换;企业相关人员也可以运通过兼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当中[8]27-29。

4.校企双方应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形成良性合作循环。在学生实训中,学校应借助企业在生产中的相关资源,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通过实践基地平台合作的深入,校企双方共建诚信关系,通过良好的合作促进各方利益发展。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学校应积极参与企业联系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共同推广到实践当中,提高校企的创新能力。

结 语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民办本科院校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革新校本课程;加强对企业行业的调研工作,分析专业服务培养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大培养力度,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校企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