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试主观题试题编制技术的初步探讨
2020-03-14李葱葱
李葱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事考试中心,北京 100011)
能力型考试是区别于知识型考试的一种考试评价理念,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不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测评目标,而是依据岗位需求,聚焦于工作岗位的胜任力测评,强调测查人的基本能力、适应能力和潜在能力。按照能力型考试的特点衡量,公务员的录用、遴选、选调等考试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能力型考试。我们知道,各类公务员考试评价的核心目标是公务员行政工作所需要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既包含现实的工作能力,也包括未来的发展潜力。鉴于对上述管理能力测评的深入性、动态性和多样性要求,公务员考试测评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即引导考生尽可能展现出多样化的、具有测评价值的答题内容,以观察、鉴别其管理能力的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这一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测评特点,对公务员考试主观性试题的命制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申论、案例分析、对策性论文等公务员考试主观题新题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一、怎样构建主观题的给定资料
申论、案例分析、对策性论文等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均由给定资料和题目设计两部分构成。如何根据命题设计的需要,从大量原始素材中有重点地选取不同方面的内容,并对素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构建起给定资料的框架结构,成为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命题中首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内容上的全面性
给定资料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考生全面认识、理解材料所蕴含的各方面信息,并对其答题提供依据和线索。从这个要求出发,给定资料要尽可能选取与话题(主题)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和说明问题的内容。考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丰富的材料,能够迅速把握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考生加深对话题的重要方面或关键环节的理解,从而既为考生全面、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视角,也为考生解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有助于考生在“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答题思路和方向。
(二)形式上的多样性
除了内容上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给定资料在选取、组合素材时,也要注意体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即注意运用不同类型的素材,以增强材料的层次性和可读性。比如宏观或理性材料,包括政策、条例、文件、法规、理论文章等;微观或感性材料,包括案例、事件、活动、行为、人物访谈或采访对话以及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等。一般来说,宏观和理性材料有助于考生对话题背景、问题的重要性等方面加深认识与理解,微观或感性材料则更多指向具体的管理情境,特别是通过选取真实的管理工作的活动、行为、事件等,尽可能在材料中揭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的工作状况,诸如管理行为与活动实施的基本条件、具体工作领域的问题情境、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冲突与困难等。也就是说,给定资料能够提供考生具体的作答情境和作答依据,并围绕具体的工作情境设计试题。
强调选材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可以提供考生诸多有益的、重要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命题者可以从多样化的材料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题点。这些题点由于材料类型的多样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有助于命制出具有不同测评目标的试题。比如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可以为写作命题提供明确的政策方向;生动的人物访谈或采访对话,可以有效测查考生整理材料、梳理观点等阅读理解能力;针对问题或现象的不同观点,则可以让考生进行评价或发表看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测查其综合分析能力。
(三)重视给定资料的创新变化
给定资料在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命题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材料内容对考生答题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由于主要测评目标是诊断和预测考生行政管理领域的专门性才能和发展潜能,给定资料除了供考生熟悉话题背景,提供其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方向外,更加重要的是能引发考生进行联想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借助深度思考,展现出具有测评价值的答题内容,这就对材料内容的创新与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材料组合过程中突出内容上的启迪性或启发性,对于更加充分地激发考生筛选、分析、加工、联想等思维活动,对于更加深入、有效地测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命题实践中重视给定资料内容的创新变化,需要格外注意选取那些有特点、有新意、能够激发命题创意的素材。比如某年国考申论试题采取网络对话的形式反映政府部门如何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给定资料把话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问题和各种观点,通过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巧妙而集中地加以呈现,网络化的语言使得考生能够较快地进入阅读语境,从内容庞杂的对话交流中去理解问题,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确保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总之,命题者需要逐渐领会、掌握从命题设计的角度打开视野,开阔思路,注意留心、关注那些既有鲜明特点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素材。比如一些现场访谈记录、座谈会议纪要或研讨会发言,一些重要的数据、图表、表格等。这些原生态的素材与机关工作大量接触的文件材料近似或相仿。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加工改编以形成给定资料,用于测查考生“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公务员工作的基本能力,从命题的角度看,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怎样从素材中发现“题点”
如同前述,公务员考试主观题构建给定资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从大量庞杂的素材中去发现题点,从而为命题设计提供充分的支持与支撑。这里所谓题点,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形成或启发命题思路、激发命题创意、适合加工编制成试题的素材内容。题点丰富的素材,对于提高命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善于从庞杂的原始素材中发现或发掘题点,或者适当改造素材内容以形成题点,是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命题非常重要的、颇见功力的一项工作,也是观察命题者命题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概括起来,从素材中去发现题点,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从素材的研究梳理中发现“题点”
公务员考试命题过程中,构建给定资料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命题者需要对庞杂的原始素材进行研究分析与梳理整合,这种研究与梳理的重要目的是寻找、挖掘题点,明确命题设计的基本思路;二是针对已选取的题点,进一步厘清命题的思路或创意,进而加工、整合相应素材,确定给定资料的重点内容和方向。由此可见,对素材进行研究梳理的重点,就是发现和挖掘题点,从素材的研究梳理中去发现题点,形成命题思路,是贯穿于整个资料构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命题设计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依笔者的经验,从素材中去发现题点,命题实践中需要着重把握两个基本的原则或要点:一是充分重视素材的加工与改造。有些材料可以直接形成命题的思路或创意,有些材料则需要依据命题设计思路进行必要的加工、改编、改造,目的是使题点更加清晰,材料与题点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更加明确。二是始终紧扣题点组织材料。命题的思路或创意一旦形成,如同确定了材料的主干和主心骨,接下来材料的组合要始终围绕题点,突出题点,贯彻“题点素材为主,相关素材为辅”的材料构建与组合原则,力求使给定资料为命题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支撑,进而实现对各项测评要素的有效测查。从素材的研究梳理中发现题点,是构建主观题给定资料一种普遍性、基础性的方法,并适用于形成各种测评要素的命题设计思路或创意,但在命题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测评要素,结合材料的具体特点,还有其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比较重要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笔者将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给大家做进一步的介绍。
(二)从关键和重要信息中发现“题点”
要命制较高水平的试题,较为深入地测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命题者需要深入挖掘那些对理解、分析话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并充分利用上述关键和重要信息形成题点,设计试题,以重点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以及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比如某年国考申论试题选取了城乡土地开发与利用这个话题。材料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介绍城乡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存量土地的产生及其管理,其中提到了“存量土地”和“地荒”两个概念。有关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材料内容并没有明确阐释,命题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题点,要求考生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这一命题思路的形成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内容的定性能力和抽象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是比较典型地从关键和重要信息中发现题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设计出试题。在构建给定资料的过程中,注意挖掘、利用关键和重要信息中的题点,就是有效把握、利用重要的考核点以实现对考生各项能力的测查。这既是构建给定资料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命题设计需要掌握的一个技术要点。
(三)从不同观点和意见中发现“题点”
为了从不同角度说明或反映同一事物或现象,给定资料经常会摘录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针对这些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碰撞,命题者需要具备敏锐、灵活的思维和嗅觉,善于捕捉其中一些有意义、有内容、有新意的题点,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考察考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从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中去发现题点,并不是任何观点或意见都可以利用,关键是善于发现这些观点和意见中有意义的、具有测评价值的内容,并针对不同能力测评要素,加工形成不同能力测查目标的试题,这种善于从不同观点中捕捉重要信息、形成命题思路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命题者在命题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和培养。
(四)从重要的字词、短语和语句中发现“题点”
公务员考试主观题给定资料中经常会有一些重要的字词、短语和语句被重点标注,这其中:有些是材料的“眼”,是点睛之笔,是对材料主旨和意义的高度概括;有些是表达出一种思想观点、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有些则是对某一段落或某一部分材料内容含义的归纳、概括。对这些重要的字词、短语和语句的认识理解,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考生理解、判断、分析、综合、评价等基本能力,对这些内容加以有效利用,形成题点,也是主观题命题设计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给定资料节选:有专家指出,网络舆论既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催化剂”,又是化解危机的“灭火器”。[1-4]76-81,100-101,18-20,12-14“催化剂”和“灭火器”这句话作为整个材料的“眼”,构成对内容主旨和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命题者把它作为一个题点,通过测查考生对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进而观察其驾驭材料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总之,高水平的命题者善于挖掘材料的测评价值以实现测查目标。命题者只有融会贯通,深入研究、吃透材料,同时打开命题视野,注意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加工利用题点,才有可能从貌似平淡的材料中“出新”,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奇”,设计出有特点、有思想、有深度的好题目。
(五)从不同材料的对比中发现“题点”
构建给定资料过程中,常常会选择若干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因此,从不同材料的对比中挖掘题点,形成试题,也是主观题命题设计常用的方法之一。选择若干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包括选择反映同一事物(问题)的相同性质的材料进行对比和反映同一事物(问题)的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对比两种类型。前者在命题实践中运用较多,其题点形成相对较易把握,常见的启示借鉴类题目大多属于此类,即要求考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成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借鉴或启示。后者则在命题实践中运用不多,其题点形成需要命题者加工整理,由于命题设计的难度相对较高,类似的题目目前尚不多见。笔者认为,从反映同一事物(问题)的不同性质的对比性材料中去梳理、发现题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命题视角,有助于启发命题者在融会贯通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挖掘题点的使用价值,创新设计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试题。
(六)从数据或图表中发现“题点”
为了体现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和真实性,给定资料常常会提供一些数据、表格或图表,用以说明某些事实、现象和问题,比如统计报表、调查数据、柱状图或饼状图等。善于从这些数据和图表中发现题点,形成试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测查阅读理解和归纳分析能力的题目表达形式,例如某组材料给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中反映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某些变化,沿着这一思路可以形成如下命题点,即归纳总结统计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主要特点。题目设计的主要测评目标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从具体数据中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这与机关工作大量接触有关数据报表,从中整理、提炼观点,形成文件等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相近或相似,体现出很强的命题的目标针对性。
三、怎样把“题点”改造成为试题
确定了给定资料的内容结构、明确了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编制试题,把确定的题点转化成为题目。作为主观题命题一项核心的工作内容,命题者有必要对题目设计重要的、关键的技术要点予以关注,认真研究,并在命题实践中注意发展创新,努力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水平。
(一)直接转化“题点”成为试题
所谓直接转化,就是指给定资料中的题点比较明确,题点的内容与测评要素和命题思路高度吻合或基本一致,可以直接形成试题或稍做加工形成成题,命题者仅需对题点进行必要的文字修饰和润色。总体上看,由于公务员考试主观题给定资料的内容较为庞杂,很多题点或者“隐藏”较深、命题的线索和方向并不清晰;或者题点的测评目标具有多种指向;或者题点材料与命题思路的关联性不够、材料对题目的支撑不足等。这些程度不同的缺陷在命题过程中尚需进行一系列后续的调整和加工,因此,给定资料中题点能够直接转化成为试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命题者按照测评目标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题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二)加工改造“题点”以形成试题
如同前述,对题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试题成立的各项基本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再加工和再创造不是仅指文字表述上的改动,而主要指对相关材料和题点的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包括明确命题方向(确定测评要素)、加工整合题点材料以支撑命题设计、推敲题目内容和文字以及拟订参考答案等几个方面。实际命题过程中,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各有侧重,命题者需要根据不同题点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工作重点。比如,有的题点需要重点加工整合素材,有的题点需要明确测评要素,有的题点则需要反复推敲题目内容。在上述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核心目标是编制、形成试题,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命题者需要重点关注并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题目的测评要素。这是题目设计必须明确的首要原则。明确了题目的测评要素,也就是明确了命题设计的方向,这对于实现考试测评目标、发挥考试评价功能至关重要。在厘清试题测评要素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具有多种测评目标的题点,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点、不同测评要素试题的组合搭配以及题目的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决定题目测评要素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题目的测试功能,要使题点与测评要素之间形成一种最佳匹配。即用最合适的题点、最适宜的材料、最能够实现测评目标的题目表达形式,实现对考生能力的有效鉴别与评价。推而广之,无论是具有多种命题方向的题点,还是只有一种命题方向的题点,对其加工利用都应遵循这种题点与要素间的最佳匹配原则。
2.重视题目与给定资料的关联性。题目与给定资料的关联性不强,是命题过程中最常见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法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调整材料内容以适应题目要求,也可以重新调整题目以适应材料内容,如果材料和题目完全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和对应且题目设计本身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则需要命题者对材料和题目进行重新编排与设计。此外,重视题目与给定资料的关联性,还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两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完全脱离材料内容设计试题。即不是根据题点材料转化或加工形成试题,而是凭借某些概念或主观臆想编制设计试题。针对这种脱离材料、脱离实际的概念化的题目设计,考生作答只能进行空泛的概念陈述,极易形成模式化的作答套路,进而影响试题的区分效应。因此,紧密依托材料内容,坚持从材料中发现、寻找有价值的题点,并加工改造形成试题,是解决题目设计概念化的根本方法,这一命题设计的重要原则,在主观题命题过程中必须始终加以贯彻和遵循。二是完全依据材料内容设计试题。与完全脱离材料内容设计试题恰恰相反,完全依据材料内容设题,表现为完全从材料的内容细节中选择题点,编制试题,题目的“层次”较低,或者说内容过于表层化,命题者没有对题点进行必要的加工,挖掘出细节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由于题目内容仅指向具体现象和表层含义,缺乏对材料内容必要的抽象概括和提炼,考生思考分析的空间非常有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要么是材料编排没有抓住重点问题和核心问题,要么是材料内容的信息量较少,特别是缺乏具有测评价值的题点,这就直接影响到题目设计的整体质量。
3.命题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在命题设计阶段,命题者首先需要对材料内容、特别是与题点有关的材料内容深入研究,吃透其内容实质和核心思想,逐步明确命题的创意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命题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评目标,对题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改造,有了题点,并不意味着就能形成好的试题,关键在于要对题点进行恰当、合理的使用。
总之,创新和发展主观题命题技术,需要命题者从兼顾材料特点、突破命题固有模式、考虑题目形式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题目的内容和形式。依笔者的经验,最终决定题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命题者自身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驾驭材料的能力、思维分析的能力、命题的原创性设计能力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命题工作的确是一项高智力、高投入、高付出的创造性劳动。
(三)参考答案在命题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把确定的题点转化成为试题,还有一点需要格外强调,就是要充分重视参考答案的作用。题目设计完成后,命题者需要进行试做,拟定参考答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给定资料和题目设计是否成立。包括给定资料、特别是题点材料是否与题目相对应,材料是否对题目设计形成有效支撑与支持;题目设计在内容、逻辑等整体结构上是否成立;题目表述是否准确、清晰,不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根据材料内容能否形成题目答案或者指引答题的线索和方向等。二是检验答题要求是否恰当和可操作。公务员考试主观题一般都附有答题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上,观点鲜明,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等;逻辑和表达上,分条作答,条理清晰,表达简洁流畅等;字数上,不超过××字,总字数××-××字等。命题者通过试做和拟定参考答案,可以对上述答题要求进行验证,通过必要的微调,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命题者通过拟定参考答案,再一次综合评估题目的质量,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题目设计。实践证明,这一环节构成最后一次对命题工作的整体检视与评估,对于确保命题设计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这也是公务员考试主观题命题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