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宏观数据的变化看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
2020-03-14陈光耀
陈光耀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社区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事业,由于其目标是提高所在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具有时代性与本土性两大基本特征。时代性,意味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与重点。进入新时代,就必须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系统思考;本土性,意味着要着眼于国情,着眼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情进行综合分析,让受教育者能够有获得感。
本文选择了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四个重要宏观数据——人均预期寿命(以下简称预期寿命)、生育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通过考察与分析这些宏观数据的变化,探索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数据以1978年为起点,以便比较系统地了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变化,从时代性与本土性两个方向探讨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四个社会发展指标的变化及分析
(一)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与分析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据1978年人口不同年度的抽查统计,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男性为66.9岁,女性为69岁,算术平均值为67.95岁,(比解放前增长近一倍);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40年共增长约9岁。
预期寿命40年增加了约9岁,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卫生医疗的进步。不过,这是一个大趋势,全世界在这个时间段,基本都是在增加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8年版的《World Health Statistics》提到的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全球的预期寿命为76.7岁,其中,我国排在第52位。
我们可以从预期寿命的增加看到,老年人在全部人口的比例也在提高。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全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约1000万,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具有未富先老的典型特征。随着农村非老年人口的大量外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大超过城市。
(二)育龄人口生育率的变化及分析
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以来,特别是自1995年开始,我国的生育率基本在1.6%上下波动,放开二胎后,生育率不升反降,2018年的生育率是1.4%。现在社会的主流群体是80后、90后,他们是比较开放的一代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完全绑定在孩子身上,而且生一个孩子会带来一定的生活压力,因此,想要他们多生一个孩子变得较为困难;离婚率逐年上升与结婚率逐年下降的现实,也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观念变化、经济和现实压力、工作生活方式改变都会带来生育率的下降,从而导致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社会老龄化的加速。
(三)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分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逐年下降的,由1978年的57.5%下降至2018年的28.4%,其下降幅度近一半。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相匹配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受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在大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稳步推进以“提低、扩中、调高”为主线的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顺应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1]
(四)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0.4是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
一些学者认为(缺少官方的统计数字),解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以下。从国家统计局自2012年公布基尼系数以来,历年数据都在0.4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之上,这对于国家的安定与稳定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数据,也是考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
张车伟等认为,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破除城乡地区间的要素流通障碍,促成城乡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带来了两种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结果,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力并没有消失。除此以外,仅仅是统计体系自身的问题,就使“统计外收入”大量存在。这让我们对目前公布的基尼系数的可靠性产生了质疑。[2]
按照这样的分析,当前我国尚未进入收入差距缩小的轨道,其中的重要原因包括大量的“统计外收入”长期游离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之外。由此可见,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仍处于“警戒线”水平之上,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采取的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尽可能缩小这些差距。
二、以时代性为着眼点解决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从希望教育的公平到期望高质量的教育,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教育作为非学历教育,作为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其服务民生的本质将可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一)着力解决社区教育“三无”的问题
吴遵民等人认为,当前社区教育仍然面临着:无国家立法的明确定位,无健全财政机制的有效保障,无专业化队伍建设基本途径的“三无”困境。[3]“三无”困境,存在着递推的关系,缺少立法的明确定位决定了财政机制的无着落,没有财政的支持,也就谈不上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解开这个“三无”链条的关键就是从立法层面上明确社区教育的定位。当前,相关法律与政策,既强调社区教育的发展对整个教育改革与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却又刻意回避其与既有教育形态的紧密关系与准确定位。这种既积极肯定却又模糊其身份定位的做法,不仅会误导社会公众对社区教育理念的基本认识,而且会对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限制与阻碍。基于上述宏观数据的变化与非在读人员对于教育的需求,尽快给予社区教育明确定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不仅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渴望,更是新时代补足教育短板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恩格尔系数下降了近一半,这说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已经有了本质的提高,总体而言,温饱问题已不是问题,温饱之后更高水平的要求应该是新时代需要解决和关注的问题。而此时,社区教育“三无”的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二)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已经10年了,但当前社区教育依然是重“城”而轻“乡”。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专门列了一条“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提出“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现代生活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指导,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社会生活、权益保护、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重视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各类残疾人的培训服务。”
基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基尼系数处于贫富警戒线之上的事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似乎又陷入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怪圈之中。要实现精准扶贫,教育包括社区教育向农村与农民倾斜,就不失为一项重要的选择。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的社区教育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是达到真脱贫的重要举措。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在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目标要定位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三)重点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
预期寿命的增加和生育意愿下降的叠加效应,改变了人口结构,基于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加速进程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老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务院颁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别提出:“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加强组织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运用积极老龄化思想,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是作为“健康老龄化”的升级版,其基本含义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创造健康、参与、保障(安全)的最佳机遇”。首先是“健康”,即社区教育应该开发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各类课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次是“参与”,即要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尽可能多地参加社区的各类文化活动以及不同的体育活动,做到“老有所为”,从而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最后是“保障”,即采取“加强组织实施”“推动法规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营造良好氛围”5项措施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四)促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全面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胡忠英等认为:社区教育是指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以促进人与社区发展为目的的一项教育活动,要提升社区教育治理能力,就要重心向下,坚持以民生为本,紧紧抓住人与社区发展这一主线,创新推进社区教育的治理能力建设。还要立足社区特色,服务社区发展;要立足居民素养提升,突出社区老年教育。[4]
陈乃林认为,创新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应该抓住6个点:关键点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改革;着力点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支撑点是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和支持服务体系;突破点是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机制;核心点是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治理体系法制化;生长点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城市反哺农村。[5]自2014年以来,历届的全国社区教育年会都非常重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各地都积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探索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方式方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以本土性为基础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各地文化传统、民风民俗不尽相同,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就必须着眼于本土性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一)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路径
要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政府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教育部发的文件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尚未对社区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各级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重视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社区教育认识的程度,不过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方面还是有不少的积极探索。
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县级政府在社区教育方面明确了领导体制,激活了运行机制,加强了队伍建设,加大了经费投入。在乡村层面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及特色民风民俗,进而建设文明体验基地与创建本土文化与产业品牌;在教育教学层面能落实运作机构,注重课程建设,优化教育形式,拓展学习空间,重点实施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对接“精准扶贫”工作。由扶贫工作队牵头,企业和教育机构参与,整合教育资源,以“企业+教育机构+农户”的模式,进行精准扶贫。例如,四川达州市天然植物药业公司对莪术有需求,对此,公司对接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对口贫困户,举办莪术的药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讲座,并派出专业教师到种植现场进行具体指导、签订合同,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并承诺收购,从而实现精准扶贫。
除此之外,对接新农村建设、对接乡村旅游等也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普及与提高,只要政府重视,有机构、有队伍,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推进老年教育的路径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部分,自国务院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来,各地都很重视老年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老年教育发展。(1)制定落实国务院规划的细则,这些细则对于区县、街镇、村居三级老年教育的机构设置有着明确的数量及比例的要求,以及相应的人员配备与课程开发的要求,并构建了相应的检查督导机制。(2)培育组建老年社团组织,让老年人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例如,广州地区将老年粤剧社团、乐器爱好与粤曲演唱者组合在一起,老年人既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节日喜庆等文化活动。诸如此类,各种书画社团、诗词联谊、歌咏舞蹈……都非常适合老年人参与,老年人能够进入老年教育机构学习自然好,即使进不了,在自己的社团中互为老师与学生也是非常好的。(3)开设讲座式培训课程,满足需求,也不失为很好的形式,如健康休闲、保健养身、老年人防诈骗等一次性讲座,比较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三)重心下移,重视基层教育资源的整合
社区教育的落脚点在社区,有效整合街镇、村居的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真正落地的重要举措。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村(社区)教学站(点)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地方对于基层社区教育机构的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得社区教育活动难以开展,更谈不上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其实,在广大乡村有众多的退休的军人、干部,返乡的教师、医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还有乡村的办事人员,这些都是存在于基层的教育资源。甚至正在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寒暑假回家期间,都可以为家乡村民素质的提升做些事实,如举办一个讲座、组织一场活动,以及对于参与治理提一条建议、出一个点子等都能为乡村社区教育的普及发挥一定的作用。越是贫困的地方,越需要很好的教育资源整合,让本土人教育本土人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除了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地之外,发挥本土人的能动性,对于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功成不必在我,为提高村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村民)的整体素质,基层教育资源的整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在新时代,关注四个宏观数据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着眼于时代性与本土性,社区教育只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