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以贵州省黔东南村寨为例
2020-03-14孔静怡张沐锋许铭宇
孔静怡 徐 斌 张沐锋 许铭宇 周 胜,3 陈 平
(1.广东东篱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35;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510225;3.广东润宇自然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1442)
在城市化不断推动下,乡村空间不断减少,而富含特定民族文化的乡村更是在此过程中,慢慢遗失。现有的乡村景观提升研究较多停留在整治的层面,较少从提成乡村景观品质上做总结。本文前期通过对位于黔东南地区的2 个特色民俗村进行调研,从农田布局、建筑设计、水环境保护、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四个方面分析基于生态宜居的乡村营造特点。最后从居住环境整治、公共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整治三方面提出 可借鉴之处,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村民生活环境整治、人文景观保护规划策略。
1 生态宜居乡村景观规划相关内容概述
1.1 乡村景观
文章对乡村景观的概念界定拆分为“乡村”与“景观”两个部分。首先乡村的概念从地理区位来解释就是城市以外的人类聚居空间,景观是人类生活生产居住空间的一种生活体验,从居住者的生活角度来讲,景观是视觉审美的景象,景观还是承载着人们情感生活的一种载体[1]。
1.2 生态宜居乡村的概念
乡村生态反映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共生共融的高度耦合关系。宜居乡村的字面释义是指适宜人类居住与生活的乡村。宜居乡村的涵盖范围广泛,其核心标准应当包括乡村的生态环境、乡村的配套设施、乡村的安全指数、乡村的文化氛围等方面。
2 相关调研分析
2.1 广西三江程阳八寨平岩村现状
“程阳八寨”所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县内除侗族之外,还居住着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等民族。侗族人口约18.9 万,约占全县人口的55.9%[2]。平岩村位于三江县中部,三江县林溪镇的南部,南距三江县县城18 km。平岩村侗寨依傍林溪河而建,地处丘陵河谷地带,三面环山。平岩村属于丘陵山地,全年雨量较为丰富,一年四季,雨热同季,四季宜耕。村内除了有风雨桥、鼓楼、井亭、古井和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以外,还有小学、公厕、停车场、卫生室和景区管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
2.2 景观营造特点
2.2.1 农田景观改造 平岩村重点发展水稻和茶叶等农作物,采用的是茶+稻+茶的模式进行种植,茶叶是村里主要农作物(图1a),作为商品卖到周边地区。林溪河环绕着农田穿过村寨(图1b),形成了“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美丽景观。农田景观改造打破传统耕作模式,选取部分废弃田块种植棉花,棉花作为成产成本较低的经济作物同时观赏价值也是极高。丰收季节棉花盛开的时候,棉絮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在景观中起到了点缀作用,在田野中成为一片别致的风景(图1c)。
图1 平岩村农田景观Fig.1 Farmland landscape of Pingyan village
2.2.2 建筑设计改造 平岩村在保护范围内新建或者改建建筑物,均控制好高度和体量,采用侗族传统的建筑营造技艺,营建样式为穿斗式结构建筑。出于消防和房屋稳定性的原因,屋内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砖木结构(图2a)加强巩固,大部分建筑都做好了仿木外立面的统一整改(图2b)。保留传统的侗寨建筑特色,对部分残破的房屋进行修复或者拆除,保留一些有价值的旧房屋。
图2 建筑外立面改造对比图Fig. 2 Comparison of facade renovation in Pingyan village
2.2.3 景观小品改造 程阳八寨平岩村的景观小品建造摒弃了位于河边残旧不堪水车群(图3a),采用别具一格的做法,在农田和人家之间设计“学侗话”展示走廊(图3b),将侗语印在竹筐中沿途悬挂在竹栅栏。让过往的观赏者可以一边欣赏农田人家美景之余,又让观赏者以游览的形式接触到侗语这种传统文化。平岩村十分善于利用景观小品来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当地特色景观锦上添花。
图3 平岩村景观小品展示对比Fig. 3 Comparison of landscape sketches in Pingyan village
2.2.4 公共设施改造 平岩村在基础建设方面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6 个中型的公共厕所平均分布在全村的各个位置,厕所为木质建筑,附近均有种植绿色防蚊虫的乡土植物,体现其生态性。寨内路灯(图4a)、指示牌(图4b)、景柱均用统一的黄、绿、红和原木色构成,较好的与寨内景色融为一体。垃圾桶的款式设计成穿斗式样的木质桶。马安广场是村内公共空间(图4c),以往作为村民晒稻谷的场地,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村民闲暇时聚集于此闲聊居多,如今搭建戏台戏楼(图4d)等供村民游玩、表演、活动,实现了公共空间功能的转变,从最初的村民间简单的交流到村民沿袭自己侗族的传统,成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
图4 平岩村公共设施Fig. 4 Public facilities in Pingyan village
2.2.5 水环境改造 平岩村选址紧依林溪河,林溪河流经八个寨子,自古以来村民们把林溪河水引入稻田和茶地解决村中农田灌溉问题。另外还开辟池塘发展养殖业,传统侗寨以木建筑为主,利用池塘储水解决村内消防问题。由于村内不少支流出现了河水积淤的情况(图5a),河水无法流动。为此村民定期清理淤泥疏通河道使河水保持清澈。同时修建水陂(图5b),提高河道的水位用以改变水体的部分水流流向(图5c),水陂顶部安放石墩作为村民过河的一条通道。
图5 平岩村水环景观Fig. 5 Water ring landscape of Pingyan village
2.3 案例小结
该村的改造中对建筑修缮整改、农田景观营造、河道景观、公共空间功能利用转变、景观小品的活化利用等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民居建筑外立面的改造,统一了村庄的建筑景观风貌,保留着最传统的侗族建筑风格。农田景观利用荒废的田地种植棉花,丰富了农田景观多样性。平岩村在景观小品的运用别具一格,把侗语元素融入景观中,达到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平岩村把侗族的文化表达和传承恰到好处的融入了景观内,凸显其乡村地域特色。
2.4 西江千户苗寨现状
西江苗寨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凯里市39 km。作为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苗寨有人口近6 000 人,1 250 多户,因而也被称为“千户苗寨”。西江苗寨四面环山,白水河从寨子中间穿过,将寨子一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和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和南贵。西江苗寨由两大重点组成部分组成:一是传统依山而建形成的寨子;二是其南面一大坝开阔的稻田,顺着大坝两边山体还有一层层直达山顶的梯田。
2.5 景观营造特点
2.5.1 农田景观改造 西江千户苗寨在农田景观营造方面以当地的乡土植物水稻和茶为主。用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打开了观赏者的视线(图6a),四周沿山体顺势而上的梯田则布置蔬菜种植园与茶园,形成了强烈的层次感。将田埂路设计成较为宽敞的木栈道(图6b),用当地出产的木材铺设,在人与作物之间形成隔离空间防止作物遭到破坏,同时为游客提供了驻足观赏的场所。西江千户苗寨的农田景观改造既保持了第一产业的持续发展又彰显其景观功能,符合“生态美”和“农民富”的统一,让观赏者感受到乡村的自然野趣,体验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的乐趣。
图6 千户苗寨农田景观营造Fig. 6 Farml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Qianhu Miaozhai village
2.5.2 建筑设计改造 受山区地形条件限制,村民房屋多依山势而建,大致沿着等高线排列,屋顶的坡向与地形契合(图7a)。采用相对统一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从整体上看,建筑相互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达到令人惊叹的和谐[3]。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属于穿斗式干栏建筑, 它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图7b),也是苗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这种民居的特点是架空建筑下部, 以木柱支撑起建筑, 抬高居住层面, 适用于各种地形。建筑物飞檐翘角, 悬出木质栏杆,三面有走廊, 家家错落有致, 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图7c), 又具融入自然环境的和谐美[4]。
图7 千户苗寨建筑Fig. 7 Building in Qianhu Miaozhai village
2.5.3 景观小品改造 西江千户苗寨较好的利用景观小品来向观赏者传达苗族文化的精髓,例如用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系列雕塑来传达其“卵生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图8a);古井岩石雕塑(图8b)表达了他们生命之源的珍惜和尊重;游方场的设立和标志着苗族婚恋的雕塑显示出了苗族的婚恋文化(图8c);随处可见的芦笙小人雕塑表现了苗族的礼乐文化和“高山流水”雕塑彰显了苗族的酒文化。善于利用景观小品保留和传承千户苗寨的特色,符合了突出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景观的主题。
图8 苗族文化景观小品Fig.8 Miao cultural landscape sketch in Qianhu Miaozhai village
2.5.4 公共设施改造 千户苗寨内公共设施例如指示牌(图9a)、垃圾桶(图9d)、展示牌(图9b)都采用原木材料保持色调统一,部分设施运用了苗族传统的穿斗式结构的表现方式,混合苗族的元素图案组成。公共机构设施完善,设有西江小学、西江中学,大型的卫生所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村内供村民休憩的空间、体育设施充足(图9e),内设大型的表演场(图9f)、芦笙场供传统表演的展示。西江人文博物馆(图9g)馆藏的各种苗族传统文化珍品(图9h)展现此古老苗寨的发展历程。
2.5.5 水环境改造 西江千户苗寨的河流全长16.8 km,流域面积69.39 km2,年平均降水量1 400~ 1 500 mm。由于降水量较大,加上山脊带上山体宽厚,汛期容易引发较大引发山洪灾害,城内水位上涨形成内涝。河两岸种植水生植物,植物根系有效的增大了地下水储存空间,有效防止了洪水突然暴涨。利用山石分段修建水陂(图10a)有效调节河流流量,既可以调整河水流势、保护河床,高低错落的视感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供两岸观赏者驻足欣赏。驳岸更是采用了同样的山石(图10b)进行护坡,山石形状大小不一,摆放有高低错落之感,很好的和水体、植物融合,并且层叠的石缝给鱼虾提供了藏身之处更好的调节生态系统。目前村内采用河长制的河道管理措施,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二类水质的标准,河道范围内无污染,水域无障碍,河道无阻塞,绿化无破坏,河面无垃圾等。
图9 千户苗寨公共设施图Fig. 9 Public facilities of Qianhu Miaozhai village
图10 千户苗寨水环境Fig. 10 Water environment of Qianhu Miaozhai village
2.6 案例小结
西江千户苗寨的整体改造在民居建筑保护与创新方面尤为出色,民居建筑分为民居保护区(东引、羊排)和新改造民居建筑区(平寨),这样做不仅仅保护了宝贵的民居建筑文化不受破坏还承上启下的对民居进行改造,融入更加多的苗族元素。景观营造方面把田埂路设计成较为宽敞的木栈道,既形成隔离保护场地植物,也提供了一个驻足观赏的空间。街巷中标识系统也很健全,这是方便村民的一项公共设施之一,标识牌的样式结合了苗族标志性元素牛头设计。在水环境营造方面,严格控制水质,水坝和驳岸都采用当地石材,遵循景观乡土性。
3 案例借鉴以及规划策略
关于乡村规划的研究目前是以乡村旅游居多,我国还有很多像黄岗村这样的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乡村没有受到关注,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注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为村民打造美好的居住环境。因此生态宜居的乡村规划应该基于居住环境整治、公共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借鉴。
本文选取的两个案例就从居住环境整治、公共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3 个方面乡村景观改造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为本具有特色文化的生态宜居乡村改造提供实质性的借鉴和参考经验。
表1 案例综合对比分析Tab.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se study
(1)保护生态环境策略。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宜居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判断标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连。乡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等都影响着村民的生存与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核心要素。乡村生态规划应该以大片的天然植被作为核心保护区,强调景观控制力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杜绝乱砍乱伐现象。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土地,防止村民随意扩建破坏生态。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去布置园林绿地,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水景观保护可以通过河道断面和河岸处理两方面进行,清理河道垃圾,污水分流处理排出,保证水质。
(2)村民生活环境整治策略。在传统的乡村中,村民的居住空间、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生产场所等都是村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直接决定了乡村生态宜居的程度。解决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垃圾处理的设施、厕所改造、活动娱乐、医疗保健设施等与村民生活质量密不可分的问题,才能够建设好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
(3)人文景观保护策略。乡村人文景观保护主要体现在乡村古建筑的保护、特色街巷、宗教祭祀的场所、农林景观、鱼塘、水渠、河流驳岸以及非物质方面的村民生活生产方式、精神信仰、娱乐活动文化等等。利用乡土性的元素进行乡村规划,促进乡土文化传承,持续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通过景观提升和小品的点缀提升乡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质量。利用博物馆作为一种平台去保留乡村以往的历史文化,把文化通过这样记录展现出来以达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4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是靠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换取的,我国仍然有一大部分乡村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并没得到关注,正逐步出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浪费、本土文化缺失等现象。
通过对广西程阳八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实地调研,分析了每个案例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营造特点,得出了以下设计策略:①以保护当地生态为主适当进行开发,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策略;②对当地文化保护和传承,在乡村规划中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实行人文景观保护策略;③以人为本,规划改造从村民的角度出发,对村民生活环境实行整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