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2020-03-14刘茂平陆明祥

海峡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院金融学课程体系

刘茂平 陆明祥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65;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全球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进一步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等的重组与调整,金融学已经成为以金融一体化、自由化、市场化以及电子化为方向的复杂学科。特别是当前,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使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出了“互联网+”“工业4.0”等战略,今后一段时间内急需大量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且发展后劲足的复合型金融高级技能人才,这必将直接影响金融学科建设的革新,引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自适性调整。

在此背景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金融专业“4+0”应用型本科项目应运而生,这种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较高层次模式。高职本科一体化的具体模式有“3+2”“4+0”等。“4+0”模式是指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均在高职院校进行,高职院校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科院校侧重基础学科的指导与考核,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授予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目前金融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还处于试点阶段,其教育体系和发展路径尚处于实践探索过程,人才培养体系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开展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将丰富金融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的相关内容,也将对突破高职本科教育的“瓶颈”、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是当前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是简单的专科学校办本科,而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本科院校专业改造转型和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创新之路。由于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各方面建设都在逐步完善过程中。

在总结高职本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发展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上,柯慧明认为,目前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定位、专业和职业属性以及学术和技术关系的认识尚不深入[1]。孙翠香认为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育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难以突破既定框架,教材缺乏,师资瓶颈等[2]。

在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张根友认为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3]。谢琼等认为高职本科“4+0”培养模式应该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注重实践环节[4]。王明伦认为,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着力点应该在高职本科教育机构(学校)名称、培育目标和发展路径这三个方面[5]。檀祝平等认为,学校应先处理好学生职业类型定位、高职本科一体化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技术处理、整合过程中人才管理和教学评估等问题[6]。

在构建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上,郭福春等认为,培育应用型人才是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以制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标准为出发点,实现职业能力标准到专业教学标准的“转化”,要实现高职人才培育的职业性和发展性的有机融合[7]。吴泊良认为,高职本科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可通过建立专业知识标准和运用能力标准进行考核[8]。柯慧明通过探讨高职本科院校人才培育的种类和层次、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出要构建更完整的一体化体系可从一个中心(综合教育)和四个属性(产业、专业、学术、创新)的角度来考察,在实践中,对高职本科教学体系做出系统的、分工合作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划。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上,张蕴等对比了中德职业教育体系,认为我国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出科学的外部质量标准体系,并对内部自我评价机制进行改进,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9]。韩树明等根据德国“Two in One”进行分析,得出启示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很重要, 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10]。

综上所述,高职本科一体化办学模式正处于试验阶段,目前国内关于高职本科一体化的研究多属于前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发展高职本科一体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途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并且理论研究较多,实证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加强。从整体上看,目前高职本科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而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标准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还几乎是空白。本文尝试探讨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标准制订问题,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2.1 问题分析

我国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管理人才,但随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1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

调研表明,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需重新定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把握用人单位对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岗位技能和素质的需求,充分考虑现代金融发展的最新要求,培养在金融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金融理论教育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素质及能力。同时学生的培养需进一步细化和深入,通过与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2.1.2 教学标准适应性调整不足

随着金融网络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但受到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办学效益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规范有待更新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也有待加强。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金融理论和知识,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较深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2.1.3 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不强

随着金融新技术的发展,要进行金融人才需求的更新调研与规划,按照新技术革命下的新金融内涵解读未来的岗位需求,及时反映在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和教材开发中,为专业发展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做出前瞻性调整,融合金融新技术要求,开发配套教材,建设和更新实训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与将来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形成前后一致、衔接程度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教学标准,以达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方向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就是推行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高职和本科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就目前金融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改革,本文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整合本科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本科院校金融课程体系一般为学科型体系,偏重金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高职院校则侧重于金融应用型技术技能教学,突出实践操作训练。高职本科一体化是介于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一种办学模式,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知识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本科一体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全覆盖高校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充分整合,形成“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本科课程体系。

2.2.2 优化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高职本科一体化的金融课程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必须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实践内容,既要避免纯金融理论的讲授型教学,又不能简单地推行纯实践的金融操作技能训练,因此,理想的选择是推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虽然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项目教学,但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项目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够。因此,需要设置更能体现规划与设计环节的项目。

2.2.3 重视专业课程的适时动态调整

学科型理论知识更新慢,而金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教学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其课程教育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到金融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为此,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让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可以与金融机构要求更好接轨。

2.2.4 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及金融新技术的发展,现有教学手段及措施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毕业生问卷中直接提出学校的一些知识过于老旧,无法满足岗位需要,知识面十分欠缺。为此,要对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培养,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学习,同时加强新技术能力的提高培训,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落地培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另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自我提升,给予相应的政策。同时解决聘请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学问题,将一线知识及技术要求带进课堂。

3 广师大、番职院联合开展的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项目运行现状

3.1 项目试点基本概况

2018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称广师大,当时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下同)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番职院,下同)合作举办金融专业“4+0”应用型本科项目,由广师大面向广东省普通高中文科类学生招生。广师大的金融学专业(广东省特色建设专业)与番职院的金融管理专业(国家首批高职示范建设专业、广东省首批高职一类品牌建设专业),均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专业群建设基础扎实,并可依托双方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开展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因而两校共同确定“金融学”为协同育人试点专业。“合作招生、协同育人”是两校试点培养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的基本立足点。

首批(2018年)招生40人,报到率100%,最低录取分500分(2018年广东省本科院校文科类最低分数线为443分)。2018年合作班的最低招生录取分数虽低于广师大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但明显高于番职院金融管理专业的最低录取分。第二批(2019年)招生情况与2018年大致相同。这些学生全部在番职院报到、入住和学习,由番职院进行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由广师大负责学籍管理和教学指导及教学监督,如果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由广师大颁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3.2 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情况

广师大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招生代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协同培养实验班”的名义,通过普通高考招收学生,与广师大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设立番职院教学点,单独编班。广师大与番职院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基于协同育人、创新培养和求真务实的理念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两校共同制定四年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梯次递进、内容衔接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共同制订课程教学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论文题目要求均来源于行业和企业实务。实行师资共享,两校跨校安排优秀教师担任试点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由番职院负责配备师资。需要广师大派出优秀教师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时,派出教师需要服从双方的共同教学管理安排,教学工作量计入教师工作量,其差旅、住宿及课酬由番职院支付,课酬标准不低于其正常工作标准。同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两校跨校综合利用对方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双方须无偿为试点专业提供需要使用的已有优质实训场地和设备,无偿安排人员协助对方的实训指导。学生由番职院负责实行集中管理。管理范畴包括学生学业管理、思想、生活、安全、技能竞赛、考证、文体娱乐、社团活动等各项管理。

3.3 项目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效

从2017年11月开始试点项目的调研、论证及申报,到2018年6月-8月试点项目招生和2019年6月-8月的再次招生,从2018年9月至今的试点项目的初步运行,结合了合作双方的力量,取得了初步成效,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

建立了金融学专业建设工作的联系小组,广师大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广师大财经学院与番职院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番职院财经学院进行工作对接,彼此密切联系,协同工作,共商招生、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试点项目的具体对接工作,主要落实在广师大财经学院金融学系和番职院财经学院金融管理教研室,明确了双方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针对金融“本科”教育特点,两校商定要以教育部颁布的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为主要培养依据,同时融合番职院的职业教育特色和最优资源,尤其强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以及政治经济学、逻辑学、大学英语等本科素质课程。番职院作为实际教学点,在全校范围内为该班配备最好的师资,并对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专业课教师,提高了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由1.0提高到1.2)。为加强本科学生的高难度课程学习,专任导师、专业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让学生分成5~6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督促,取得很好效果。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经过这一段时期的实际运行,我们认为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首先,两校实践教学资源都很丰富,但缺少整合。两校合作的金融机构、两校各自建设的实践场所和设施,因主要满足本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如何将实践教学资源合理转化用于合作实验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二,教学课程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实际教学内容缺少真正统一,尤其是课时与学分的换算,两校并不一致。广师大是16课时记1学分,番职院是18课时记1学分,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用一样的教材,但课时却不同,需要任课老师协调。

第三,因本科学制4年,且本科实验班第一、第二学年主要开设本科学士学位必修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课程不多,高职特色在大学一、二年级没有体现,从而使得具有高职教学优势的师资、课程、平台和教学模式等不能尽快落实到前期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研究,尤其是两校实际对接学院、部门的共同合作研究,从问题研究到对策分析,逐一展开。二是加强整合,将协同育人抓得更实,如课程资源、师资、实践教学资源及平台等,要尽快做好整合,以适应协同育人的需要。三是提高从事合作实验班教学的教师待遇,增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以进一步提高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4 促进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发展的专业标准制订建议

结合目前我国高职本科一体化教学的现状,以及根据广师大与番职院联合开展的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项目运行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订促进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发展的专业标准。

4.1 合理规划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

不同的两种教育主体——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各自特色及方案。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本科院校比较注重理论研究,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技能培养。金融的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等提高了市场对金融人才的专业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已是燃眉之急。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应该以社会对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为总基调,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培养出有特色的金融人才。这是新时代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补充措施,更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新的发展方向。

4.2 明确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培养规格

作为现有教学模式的补充,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可以创新性地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完善和改革,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

4.2.1 知识要求

学生需熟悉与金融、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及金融机构内部规章;掌握面向经济金融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必备的外语、数学及文化知识;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2.2 素质要求

学生需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如银行会计、出纳、储蓄、客户经理、信贷、金融监管、保险、证券投资、投资理财、资金调度等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完成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能胜任各种金融机构、相关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一线岗位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或到大中专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社会其他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及科研等工作。

4.2.3 能力要求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4.3 优化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宏观上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在微观上的具体课程可以根据学校自身优势进行合理设置。

4.3.1 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类课程。通识类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历史、技术、人文类的基础知识,比如近代史纲要、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类课程也要定期开展,比如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要掌握专业课程,比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金融专业的认识更清晰、广阔。

4.3.2 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践课程能提供学生真实的体验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的实践课程涉及技能教学内容,须融入实践教学。在实训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大赛,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项目以及专业实习等。通过实践学习,能让一个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挖掘自身潜能。

4.3.3 毕业论文阶段

毕业论文(设计)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和提升。论文选题要突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内容上,学生可以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来完善论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与指导教师一起探讨交流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再次巩固此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强化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

可参照本科《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设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高校,设定合适的专业生师比例。教师队伍要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在教学条件方面,具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与实习基地。开设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时,学校图书馆应有数量充足且大致覆盖金融学类专业领域的图书、刊物和资料,以及便于检索和获取的数字化资源。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实习需要有稳定的实习基地。

4.5 强化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

4.5.1 确立质量保障目标

开设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高校应当建立质量保证目标系统,该系统应覆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指标。

4.5.2 严格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开设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的高校应当围绕各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

5 结束语

在既有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注重项目实践导向化操作,实操能力受到重视,而理论知识强调不够,不少学生产生了“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困惑,导致学生进入社会顶岗实习期间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下降;而本科高校注重理论基础的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平时实操机会减少,那么动手能力就没有那么灵活,容易导致学生知识过关而顶岗就业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高职本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始成为教育模式新潮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项目为完善高职本科一体化金融学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值得深度挖掘和推广。

猜你喜欢

职院金融学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