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3-14张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功能常规

张欣

神经系统变性病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危害大,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因此,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神经系统变性病为一类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的疾病。本次研究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各35 例。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男16 例,女19 例;年龄41~73 岁,平均年龄(57.56±5.15)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25±1.25)d。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男15 例,女20 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7.81±4.73)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18±1.06)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酯、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 次/d,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NHISS 评分、ADL 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改善,呼吸情况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NHISS 评分越低越好。ADL 评分越高越好。生存质量评分包括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分别为(24.22±1.52)、(64.22±2.42)分,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分别为(24.82±1.31)、(64.82±2.31)分;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分别为(14.43±0.21)、(74.43±0.80)分,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分别为(6.21±0.25)、(87.26±2.2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NHISS 评分、ADL 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02±0.85)、(10.14±0.45)、(11.21±2.64)d,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分别为(12.57±0.90)、(12.35±0.27)、(14.15±3.53)d。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分别为(50.68±5.02)、(56.21±4.24)、(52.56±2.21)分,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0.90±5.24)、(56.90±4.21)、(52.11±2.65)分;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分别为(63.21±9.11)、(72.57±10.28)、(80.13±2.62)分,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分别为(90.45±6.11)、(93.15±6.21)、(95.24±3.2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该疾病的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治疗该疾病没有特定方法。有必要探索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由患者神经元的变性或凋亡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该疾病进展缓慢,并且没有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定药物。相关研究表明[3,4],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因此,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改善可以达到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是神经元变性和细胞凋亡的疾病,并且该疾病的原因尚不清楚,这与遗传有关,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环境因素也成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是记忆力减退,另一种是运动功能障碍,其病情、病程呈慢性,无法发现,且无法准确发现时间,所有疾病均出现在疾病中后期,这种隐性疾病近年来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5-7]。

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丁基苯酞是一种合成的外消旋正丁基苯肼,其结构与天然左旋肉碱相同。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动物药效学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阻断缺血性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的多种病理方面,并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可以缓解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丁基苯酞可能在降低花生四烯酸水平、增加脑血管内皮中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发挥作用[8]。

本研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结果显示,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NHISS 评分、ADL 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02±0.85)、(10.14±0.45)、(11.21±2.64)d,均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12.57±0.90)、(12.35±0.27)、(14.15±3.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50%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情感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功能常规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常规之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