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及微课指标在下肢骨折康复锻炼中的应用观察
2020-03-14张艳张凤霞端木莉
张艳, 张凤霞, 端木莉
有监督的锻炼计划和建议可对术后患者活动限制情况下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带来的好处[1,2],但下肢骨折后康复如运动干预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3,4]。成本较低的干预措施且获得良好收益的方法最佳康复方法,家庭锻炼计划和自我管理方法是目前患者的常用康复方法[5]。但常规的康复护理一般以常规的术后康复健康教育以及术后指导为主,一方面难以满足患者对于康复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护理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患者理解不够,导致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微信平台和微课形式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目前在护理教学以及部分疾病中应用效果较为明显[6,7],对于其在下肢骨折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及微课指标在下肢骨折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骨折术后一期出院的康复治疗期患者;②患者意识和沟通能力正常;③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听力、视力障碍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5(53.24±5.43)岁。对照组男 20例,女 10例;年龄 33~65(54.20±5.56)岁。上述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为制定《下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知识》手册,其内容包括术后康复运动计划、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营养饮食等,由护理人员采用口头宣教以及一对一指导的方法进行手册知识的讲解。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该手册,指导患者根据手册自行进行康复锻炼,并嘱咐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在复查时对患者的康复进程进行询问和指导。
观察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以及微课,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①建立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另选择6名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骨科护理人员担任组员。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下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知识》手册进行完善,增加影响康复进程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等)、遵医嘱服药和复查的知识、心理情绪干预等方面的内容。在干预前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心理情绪、下肢功能等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康复运动计划。此外,干预前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方法以及沟通技巧等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成功后方可进行干预。
②建立微信平台:建立骨科康复微信平台以及微信群,于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关注平台并加群。微信平台设置微课视频、康复知识(常规知识和不定期更新最新知识)、个人康复计划、服药以及复查提醒、咨询沟通等项目,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熟悉和使用平台各个项目。
③录制微课视频:微课的录制采用主题式微课形式进行,其内容根据康复手册进行录制,分为饮食、运动、情绪、院后注意事项4个方面,将各个方面制成PPT,并配合图片、声音、文字以及技能视频进行诠释,并录制成课程,每个课程大概15~20 min。其中运动具体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2 d以内,以卧床静养为主,并适当进行一些股四头肌收缩等运动;第二阶段为术后3~7 d,以被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可进行坐位伸屈、被动屈膝等运动;第三阶段为术后8~14 d,可进行行走、坐位和站位交替训练等运动;第四阶段为术后3~7周,可进行作为直腿抬高等运动;最后一个阶段为术后7~12周,可进行上下楼梯、站立位屈膝等运动。讲解时注意先分解动作,并配以要点、注意事项讲解,然后进行以便连续动作示范。
④在患者出院时建立术后档案管理,对其接受微课教育的时间进行标注统计,建立日常表,院后通过微信或电话提醒督促患者查看微课视频以及微信平台相关知识,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下肢平衡和运动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和简式下肢 Fun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7]分别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前者共计14个项目,每项计为0~4分,总分为0~56分,分值与平衡能力呈正比;后者共计17项内容,每项计为0~2分,总分为34分,分值与运动能力呈正比。评估时间为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
②负面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进行评估,前者共14项内容,后者共计17项内容,均采用0~4分进行计分,分值均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评估时间同②。
③康复知识认知度:参考相关文献[8],自制下肢骨折健康知识问卷,问卷包括疾病认知、康复操作以及情感三个领域,根据其知晓程度从低到高计为0~4分,每个领域总分为0~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度越高。问卷于患者入院2天内和出院前1天发放以及回收,回收有效问卷率为100%。
④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10]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能力呈正相关。评估时间为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平衡和运动能力
干预前两组BBS评分和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平衡和运动能力(x±s,分)
2.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
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面情绪(x±s,分)
2.3 两组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度
干预前两组康复知识认知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知识认知度(x±s,分)
2.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干预1、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
3 讨论
微信平台用于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让患者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减少往返时间,间接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方便;二是与手机短信服务相比更便宜、更广泛、更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第三,它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影响群体外的个人,也可以影响群体外的个人。此外,它还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获得糖尿病专业知识的机会,并与有助于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促进改变不良习惯的医生进行交流。
下肢骨折术后常导致患者部分或者完全丧失其独立行走能力,需要较长的康复过程,尽早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方法。常规护理干预一般在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指导,患者对于其术后康复知识不了解,不能较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对于康复运动方式理解不够,有时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而基于微信平台和微课的健康教育干预首先在康复计划的制定上结合患者病情、文献报道等多方面资料,既科学全面,又具有针对性,同时采用图文并茂、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患者所接受到的内容更加准确、规范,且不受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在康复运动方面,该护理模式通过微课形式将运动计划进行分阶段讲解,并对动作进行示范、分解等,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掌握运动要点,提高康复运动标准性,提高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BBS评分和FMA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平衡、运动能力的恢复。
微信平台用于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11]:①是可以让患者直接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减少去医院复查的往返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提供方便;②是与手机短信服务相比更便宜、更广泛、更容易被患者接受;③它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影响群体外的个人;④还可以增加患者获得专业知识的机会,并与有助于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促进改变不良习惯。
另外,创伤骨折多为突发性事件,瞬间改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特别是下肢骨折,使患者产生应激心理[12]。这种应激心理不仅会通过神经生理中介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后续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常规的护理干预多集中于患者的康复知识和锻炼,在其心理情绪上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患者对于疾病的应对能力较差,无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此外,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也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的严重度,本研究在干预前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积极应对疾病,可有效减轻应激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更新康复相关知识、微课视频的讲解以及一对一答疑帮助患者纠正对于骨折的不当认知,增强其对于肢体功能恢复的信心,减轻对于今后工作和生活影响的担忧,结果也显示干预前两组康复知识认知度和负面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前者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后者评分明显降低,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于术后康复知识的认知度,改善负面情绪。本研究还针对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负面情绪的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及微课指标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中可明显改善负面情绪,增强术后康复知识认知度,促进其下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对于临床护理干预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