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2例临床诊治分析

2020-03-14刘康寿曹明溶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1期
关键词:肿物上皮免疫组化

刘康寿, 曹明溶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类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上有独特表型的间叶源性肿瘤。常说的PEComa是指PEComa⁃NOS,即PEComa中的非特殊类型。其可以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软组织等部位,但原发的肝脏PEComa十分罕见[1]。此类型的PEComa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PECo⁃ma,其中包括:肾与肾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淋巴管肌瘤病(LAM)、肺透明细胞糖瘤(CCST)及透明细胞肌黑色细胞肿瘤(CCMMT)。此类型的PEComa恶性可能性较高[2]。PEComa肿瘤家族的定义时间短,发病率低,可在全身多个脏器发病,误诊率高,治疗及预后尚不明确。本次报道收集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2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病理特点、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经验。

1 病案摘要

病例1:患者女性,30岁,因“腹胀半年,检查发现肝右叶肿块16天”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腹胀,多在夜间饮水后出现,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消瘦、皮肤及巩膜黄染等不适。16天前在外院检查行全腹MRI示:肝右叶肿块,肝细胞癌可能性大。为求诊治,拟“肝右叶占位性质待查”收入我科。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存在,余无特殊。

入院后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AFP、CA⁃125、CA⁃153、CA⁃199、CEA、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丙肝抗体及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脏B超结果示:肝右前叶一低回声团,性质待定。全腹MRI平扫+增强示:肝S8段占位,考虑肝细胞癌可能性大。于2018⁃08行腹腔镜肝脏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肝表面光滑,无肝硬化结节,VII段可见一肿物突出肝脏表面,大小约4 cm×4 cm×3 cm,质硬。见图1、表1。

表12 例肝脏PEComa的MRI表现

术后病理结果肉眼观察:肝组织一块:8 cm×7 cm×4.5 cm,已切开,切面见一直径6 cm的肿物,呈多彩状,边界清。镜检:镜下见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亮或淡嗜伊红色,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泡状核,核仁明显,核偏位,核分裂小于1个/5CHPF,瘤细胞呈滤泡状排列,瘤细胞巢之间为丰富、纤细的血管网,肿瘤伴有出血,局部泡沫状细胞聚集。免疫组化:AFP(-)、Hepatocyte(-)、Glypican⁃3(-)、CD10(-)、CD34(-)、CK8(-)、Syn(-)、CgA(⁃)、CD68(+)、CD163(-)、Mac387(-)、CD1a(-)、S⁃100(⁃)、TFE⁃3(-)、SMA(-)、Des⁃min(-)、Vim(+)、MelanA(+)、HMB⁃45(少数,+)、HBCAg(-)、HBSAg(-)、P⁃CK(-)、ki⁃67约5%(+)、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符合肝脏PECo⁃ma⁃NOS。见图1、表2。

病例2:患者女,70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天”入院,患者15天前在我院体检行肝胆彩超发现肝内低及稍强回声结节,性质待定。随后行上腹MRI平扫+增强提示:肝S3、S4占位,考虑肝Ca可能性大。查AFP、CA⁃199、CEA未见异常。自觉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消瘦、皮肤及巩膜黄染等不适。为求诊治,拟“肝占位性质待查:肝癌?”收入我科。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存在,余无特殊。见图2。

入院后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CA⁃125、CA⁃153、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 定量、丙肝抗体及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于2019⁃09⁃02行腹腔镜肝左叶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肝脏表面光滑,质软,未见肝硬化结节,左肝外叶近肝圆韧带处可见一大小约5 cm×4 cm肿物,边界欠清,质软。

术后病理结果肉眼观察:肝组织一块,大小3.7 cm×2.0 cm×0.8 cm,切面灰黄色病变区,质中,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镜检:镜下检肿瘤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脂肪细胞和厚壁血管混合组成,细胞呈圆形,中央细胞质嗜伊红色,周边胞质呈透亮状,核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化:HMB⁃45(+)、β⁃catenin(+)、Melan⁃A(+)、SMA(+)、CD34/CD31(血管,+)、Desmin(-)、ki⁃67 约 1%。符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见图2、表2。

表2 2例肝脏PECom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 讨论

1992年Bontti等人把构成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肺透明细胞瘤(CCST)、淋巴管肌瘤(LAM)的组成细胞定义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3]。这一类细胞通常分布于血管周围,围绕血管腔呈放射状排列,其胞质丰富、含透明嗜酸性颗粒,通常对HMB⁃45、Melan⁃A、SMA、Desmin等免疫组化标记呈阳性。其他免疫组化标记如s⁃100,CD34和CDll7也有阳性可能,但表达情况并不总是一致[4]。2002年世卫将PEComa定义为由和血管壁呈特殊关系,能够特异性表达黑色素和肌细胞标志物的细胞组成的间叶源性肿瘤[5,6]。

肝脏PEComa极为罕见,目前尚未见相关的大宗病例报道。本病多发生于女性,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出现右上腹不适感,仅少数病人会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症状。血液检查方面,AFP、CEA、CA⁃199等肿瘤指标在肝脏PEComa病人上多无特异性表现,且暂未发现其发病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7,8]。CT、MRI、B超等影像资料对于发现肝脏PEComa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导致其鉴别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Zhao等分析并总结了22例肝脏PECom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在CT表现中,该肿瘤多表现为形状规则的界清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较均匀,内部含脂肪组织、囊性变或囊内出血时可表现出混杂密度。如患者存在有肝硬化或脂肪肝,病灶可表现为等密度或者高密度。在MRI表现中,T1WI多显示为低信号,T2WI多显示为高信号,DWI多显示为高信号。在CT和MRI的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病灶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较前下降,延迟期则表现出强化明显减退。由于增强扫描后多出现类似于肝癌的“快进快出”现象,故常误诊为肝癌[9]。目前肝脏PEcoma多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确诊。在组织病理学上,常见PEC细胞分布于血管周围,围绕血管腔呈放射状排列,其胞质丰富、含透明嗜酸性颗粒,偶尔可见凝固型坏死和出血。在免疫组化学上,黑色素生成标志物(HMB⁃45、Melan⁃A)阳性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为其特征性表现,有时可以表达肌源性标志物如弹性蛋白抗体(Vim)及血管源性标志物CD34等[10]。本次报道的2例患者中,HMB⁃45、Melan⁃A均为阳性,1人SMA阳性。

绝大部分的肝脏PEComa是良性的,恶性者极为罕见。对于肝脏PEComa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良性PEComa不应具备以下任一条件,而恶性PEComa应具备以下2项或以上条件[11]:①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 cm;②浸润性生长;③高级别核级;④细胞丰富;⑤核分裂象>1个/50 HPF;⑥肿瘤内部出现凝固性坏死;⑦侵犯周围血管。肝脏PECo⁃ma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差,手术治疗并达到R0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12]。如今,腔镜技术和设备快速地发展,腹腔镜下肝肿物切除可成为此类病人手术切除的首选方式。由于PEComa与肝癌的术前鉴别较为困难,所以手术应保证足够的切缘,争取达到肿瘤的R0切除。此外,病人术后的定期随访极为重要,术后第一年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肿瘤指标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第二年起可每半年复查一次。本次报道的2例病人均接受了腹腔镜肝肿物切除术,均达到R0切除标准,效果满意。术后分别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3个月,期间复查肿瘤指标、肝胆彩超、肝脏MRI等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征象。

猜你喜欢

肿物上皮免疫组化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