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徴明的“钝”与“秀”
2020-03-14刘墨
◇ 刘墨
朱良志在《南画十六观》中,第五观用“浅”来概括文徴明,并认为文徴明的画“清浅如许”(第172页),说他在绘画中“努力创造出一个 浅境”(第175页),倒是让我颇为“困惑”,也引起思考。
“浅”在中国美学中,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比如“浅薄”,比如“浅显”,比如“浅易”,比如“浅淡”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概括文徴明呢?我并不是有意反对他的说法,只是用这样的疑问引出我的思考。
我们知道,文徴明并不是天才,甚至不能“正常发育”,是一个“愚钝”之人。史料说他“幼不惠”七岁方能站立,八九岁仍然言语不清,十九岁才以成绩第三等考中秀才,还被老师批评字迹不佳 会试更是一考二考三考四考五考一直久考不中 他的前辈吴宽(1435 1504)在成化八年(1472)连中三元,比他大十个月的朋友唐寅则是“南京解元”。即使与同辈祝枝山、徐祯卿或晚辈王宠等人比起来,文徴明也是典型的“愚钝”之人。
高居翰曾经引用牟复礼(FrederickMote)在研究苏州历史、文化时的话说:“在明清的传统城市当中,例如苏州,人们有可能比较自由地表达一些独特的行径,对于偏离规范的行为,原本发生在乡村之中,势必会受到舆论的监督和钳制,如今,发生在城市之中,便可逃过此限。苏州因为丰饶富庶,各种享乐变得多彩多姿,游手好闲者得以结群成党,想象力也可以互相激荡 许多生活在苏州的游离人士更是过着五光十色的放荡生活,他们在学术、思想、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永垂不朽。”(《江岸送别》,第195页)高居翰认为,当牟复礼撰写这篇论文时,他想到的人一定有唐寅。而我则认为,在牟复礼所想到的人中,文徴明一定不包括在内。
在中国文化中,恰恰对一个人天生的聪明时时警惕,而对极为难得的“钝”,则是赞赏有加。
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而不是“智”的人 在他眼中,只有做到“绝圣弃智”,才能达到“愚”的境界。由这种哲学而来的人生态度,必然是平和、宽容、简朴和知足。
林语堂就曾提到,在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林语堂还以诗的形式说:
[明]文徵明 雨中梧竹图轴 94.7cm×29.7cm纸本墨笔 1520年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弱云将暝暗柴关,急雨萧然落坐前。山鸟近人呼滑滑,春泉隔屋送潺潺。小窗破睡茶瓯浅,别院生凉羽扇闲。满目新诗题不得,登楼自看郭西山。八月廿又六日,小楼看雨戏写梧竹并诗,是岁庚辰。徵明。钤印:停云生(白)停云(朱)
愚者有智慧,缓者有雅致。钝者有机巧,隐者有益处。
在文徴明的身上,恰恰集中了“愚”“缓”“钝”“隐”四个字。
但他的艺术又是“秀”的。
《尔雅》对“秀”的解释是:“荣而实者谓之秀。”
秀不是美,不是巧,不是媚,不是俗,是由内在的“实”而发出的“荣光”。
因而文徴明的“秀”不是表面的、浅显的。文徴明有一幅《千岩万壑图》,上面的题诗是:
尺素俄惊已数年,秀岩流壑始依然。
感君意趣犹如昔,顾我聪明不及前。
万壑潺湲知水竞,千岩青翠为山妍。
诗中真境何容尽,聊毕当年未了缘。
(引见《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十五)
诗后复有小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乃余为子传而作也。子传与予相友善,每有所往,必方舟相与,乘闲出此绢,索余图数笔,兴阑则止,如是者凡十有三年,始克告成,因系之以诗。嘉靖己酉八月,徴明。”嘉靖己酉,是公元1549年,文徴明已经80岁了。
这幅画充分地代表了文徴明晚年的画风:整幅作品的布局与用笔都极其理性、细密,高居翰甚至认为他重复了40年前即1519年的《绝壑高闲》的构图方法(《江岸送别》,第254页),这也意味着文徴明并不依仗飘忽不定的激情与灵感来进行创作,他是借艺术创作以达到心理与自然的平衡。
又有一幅《桐阴高士图》,是文徴明20年前的作品,他又题一诗曰:
旧画重题二十年,碧梧秋色尚依然。
而今点染浑忘却,老去聪明不及前。(《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十五)
他虽然在诗句中和前述《千岩万壑图》一样慨叹“老去聪明不及前”,但文徴明在此并不觉得时光的流逝是令人伤感的,相反,他一定会庆幸自己一直能够健康而平和地生活着。
[明]文徵明 千林曳杖图 35.3cm×25cm 纸本墨笔 1537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此老胸中万卷书,平林曳杖意何如。天涯莫怪无知己,红叶萧萧几点余。嘉靖丁酉秋九月画,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停云(白)
[明]文徵明 风雨重阳图卷 26cm×146.4cm 纸本设色 1541年 上海博物馆藏钤印:徵仲(朱)玉兰堂印(朱)
[明]文徵明 山水册(十二开之七、八)纸本墨笔 27.4cm×14.9cm×2 上海博物馆款识:雨滴空檐夜漏沉,萧然灯火屋庐深。开门明日看新霁,水长溪痕树长阴。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徵仲(朱)
[明]文徵明 山水册(十二开之五、六)纸本墨笔 27.4cm×14.9cm×2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三月江南春雨歇,柳塘新水绿于苔。扁舟系岸不归去,绝壁飞泉洒面来。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徵仲(朱)
[明]文徵明 山水册(十二开之三、四)纸本墨笔 27.4cm×14.9cm×2 年代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天风寂历雨初收,木叶萧疏满径秋。诗在古松亭子外,支笻欲去更回头。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徵仲(朱)
[明]文徵明 山水册(十二开之一、二)纸本墨笔 27.4cm×14.9cm×2 年代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茶杯欲论研生清,抚事怀人睡未能。木叶萧萧寒雨急,一窗愁绪在青灯。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徵仲(朱)
[明]文徵明 山水册(十二开之十一、十二)纸本墨笔 27.4cm×14.9cm×2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树阴幂历布轻寒,水阁逶迤带碧湍。最是隔江千里意(夕),白云浮动夕阳山。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徵仲(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