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为世界赢得时间

2020-03-13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世卫抗疫病例

姜浩峰

3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市血站工作人员为新冠肺炎康复者谭某某进行血浆采集。

守土有责的大国

“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月24日到访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时所说。

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宅在家里,甚至有不少人至今还处在宅人状态,竟然可以上升到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高度。仔细推敲,古特雷斯的话并无夸张之处。以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国际上多个预测模型,都对上海抱有深深的担忧,预测上海可能成为除湖北以外最危险的中国城市。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悲观地预测,“到2月18日,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将达到80万人”。然而,到了2月18日,上海的患者数量仅为333例。80万和333,那是2400倍的差距!

世卫组织25位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通过在中国的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等地的实地调研,在全方位、深入了解全国和相关省市的疫情形势、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社区(农村)防控、科研攻关等情况后,得出结论并于2月2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在减缓疫情扩散蔓延、阻断病毒的人际传播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已经避免或至少推迟了数十万新冠肺炎病例。此外,中国也在保护国际社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各国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就在世卫组织专家发布结论的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有了一个指标性的变化——联合国卫生机构统计的2月25日中国新增病例为411例,而中国以外的新增病例为427例。“这是疫情的一个转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2月26日在日内瓦同各国外交官们如此说。到了28日,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到“非常高”。《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上一次调整是在1月22日,当时全球风险评估为“高”,只有中国是“非常高”。

3月3日上午的数据则显示——此前24小时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中国是128人,其中武汉111人;而韩国为477人,伊朗为523人,意大利为323人,都高于中国了。这一天,浙江省公布——新增7例病例来自意大利。中国,到了严防输入性病例的时刻。

回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贡献。如果中国没有在春节前采取果断封城等措施,现在的世界会有几多韩国,几多伊朗,几多意大利?

2月中旬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谭德塞披露,据世卫组织部分合作专家提供的数据模型显示,中国采取的控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让中国境内的疫情传播速度延缓了两到三天,而让中国境外的疫情传播速度延缓了两到三周。如今,当世界上包括日本、意大利这样属于七国集团的发达国家,都面临抗疫严峻形势的时候,回顾谭德塞在慕安会上的讲话,就更能理解为何他不断赞扬中国,称中国为世界赢得了“机会之窗”。如果说,亚姆村是最具牺牲精神的英国村庄,那么——武汉无疑是在全球化的当下,最具牺牲精神的城市;宅在家里的中国人民,无疑也是最具牺牲精神的人民。中国,在疫情面前,是守土有责的大国,这一点,毋容置疑!

拿起团结合作的武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在疫情防控上是非常认真的,在抗疫第一阶段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下一阶段,应该看到,中国能不能也为世界做些什么?我们的经验,中国的一些力量,能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

确实,在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变化已经开始以小时计。譬如巴西,这个远离亚欧大陆的南半球的国度,都出现了确诊病例。巴西首个确诊病例——一位61岁的男子,2月9日至21日曾经到意大利旅游。在从意大利回巴西的飞机上,此人相当于与同机200人接触。在2月26日他被确诊后,短短两天,巴西的疑似病例就达到182例!

在这位巴西老人可能的感染之地——意大利,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峻。1月31日,意大利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月22日,意大利总理孔特主持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议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商议结果——必须要采取非常规措施。

“我在等我的同事给我送烟。没办法,封锁区内除了食品店和报刊亭,其他店都关了。”这是2月23日萨尔瓦托雷对封锁区外的士兵所言。法新社的记者在报道中称,萨尔瓦托雷身着一身自行车骑行装备,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阿达堡镇外等候他的同事。而同事到达后,只能将香烟放在公交车站的等候长椅上。两人远远地打了几声招呼,寒暄几句。等同事离去后,萨尔瓦托雷才被允许去长椅上取他的烟。

这样的情况此前在春节期间中国的不少城市出现过,只不过送货的大多是快递小哥。当时,对此种“封锁”,法新社是这么报道的——“本应是热闹欢愉的除夕夜,街上店家都关门,整座城市弥漫着诡异的宁静”;“宾馆工作人员害怕被传染,将餐点送到寥寥无几的客人房间内,每当房客进出饭店,保安就会测量他们的体温”。

当意大利也封城了,法新社的报道是这样的—— “身处11个封锁区的数万居民正在慢慢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法新社记者的口吻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疫情的关系,特别是2月23日意大利出现第三例死亡病例,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的11个市镇于2月23日开始封城隔离。此后,小城克雷莫纳在出现本地确诊病例后也宣布封城。即便如此,至北京时间3月3日9时,意大利新冠肺炎病人累计确诊2036例,死亡52例。

与此同时,在韩国、伊朗、日本,疫情都出现了扩大趋势。中国也到了防止疫情海外输入的时候。

恰如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詹姆斯·汉布林2月24日在《大西洋月刊》上发文所言:“在某一时刻,必须放弃那种能有地方逃过新冠病毒侵袭的预期:必须把这种疾病视为每个人的问题”,面对疫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面对任何危机,领导人都肩负着两个同等重要的责任:解决眼前的问题,以及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这是比尔·盖茨日前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所写到的。比尔·盖茨呼吁,除了针对病毒的技术解决方案之外,我们还将需要外交方面的努力,推动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

中方对比尔·盖茨的态度显然是赞赏的,对他对于中国的援助也是表示感谢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20日给比尔·盖茨的回信中讲到:“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习近平还讲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当谭德塞称,中国以外地区才是最大担忧时,中国又以自身的抗疫经验支援他国。当地时间2月29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一行5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即是一例。此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中国已向伊朗提供了一批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抗疫物资。赵立坚表示,疫情发生后,伊朗政府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真诚友善的支持和帮助,中方对此铭记在心,深表感谢。他说:“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

谭德塞索性将中国的做法拿到世卫组织会议上,以供各国探讨。谭德塞说:“如果采取中国那样的防控措施,你真的会看到病例减少,疫情最终可以得到遏制。”

画家顾马以华山医院和浦南医院支援湖北抗疫医护人员为对象所作的国画。绘图/ 顾马

2020年2月21日,第9批上海醫疗队驰援武汉。摄影/ 孙中钦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认为,中国的可取之处在于——中国整合了古老的防治方法与现代化的科技防控。比如大型医院临时床位的调拨、常规诊疗项目的在线提供、5G平台实时对话。“这一类的协同优势在几年前我们都还无法想象。”艾尔沃德说。

同时,他看到中国的可取之处还有各省之间“纯粹的利他主义”。“这是其他国家应该学习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团结。”艾尔沃德慨叹道。显示这种“团结”的事例,在今次抗疫过程中确实多见。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合基地应急管理与司法鉴定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峰老家在山东。她告诉记者,近日,一批价值约70万元,包括毛巾、口罩、护目镜在内的生活医疗物资从上海发往湖北黄冈。“在全国支援湖北抗疫的行动中,山东主要驰援黄冈。我们在上海的山东乡亲,由上海山东商会监事长梁明华女士率先筹措,会长高洪彦出面组织,集结物资,支援黄冈。” 再譬如,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在欧洲的校友,通过校友会,早在1月下旬就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地多方联络中国留学生、华侨华人,筹措物资。现在牛津大学化学系读博的范梦真,联系母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将此前捐给母校的一台自动移液工作站送到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用以加速抗疫用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王玉峰说,未来抗疫的国际合作途径,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通过商会、同乡组织等进行联络,畅通信息交流,加速物资流转。

通过武汉之行,世卫组织专家认为,在新冠肺炎的应对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掌握最多知识的国家,并且成功实现了境内的疫情遏制和扭转。中国的风险在下降,而中国能够为世界带来的贡献在增加。

目前看,当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后,中国此前的抗疫举措、对新冠病毒的应对标准,都将影响到全球各国的抗疫标准,甚至会诞生一个全球化的抗疫应对标准。

“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这方面开展了全新探索,历史很可能为此感谢中国。”深入分析中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如是表示。世人的确应当认识到,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带给世界重要启示。

目前,中国的抗疫战线,已从原来盯住湖北,控扼各省,发展到也必须参加接下来的全球联防联治。当新冠病毒在中国国内发展时,从世卫组织到各国政府,对中国的抗疫表现有目共睹。下一步,恰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所称,现在全球早已实现一体化,互相往来频繁,单凭一个国家无法防控病毒蔓延。中国科研人员已将研究成果向国际公布,国际社会也应该全力合作,通过跨国的研究论证来搞清楚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是否为同一类型,在基因序列上是否有差别,判断新冠病毒来源。其中世卫组织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在各国之间协调,进而尽可能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未来,为了全人类的明天,中国也一定会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1. 病毒属性: 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途径感染,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动物来源。

2.病毒宿主: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3.病毒特点: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4.传播途径:新冠肺炎在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在医疗机构中或可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5.传播来源: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例是来自武汉或湖北或与之有直接联系。社区传播非常有限,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

6.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病毒几乎人人易感,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确,但相对较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7.患者特征: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至6天(平均潜伏期5至6天,范围1至14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为轻症可痊愈,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为年龄60岁以上。

8.医务人员感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并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大多数医务人员感染是发生在武汉疫情暴发早期。流调显示,许多医务人员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内而非医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感染很少见。

9.封闭场所疫情:据报告,以下场所发生了新冠肺炎传播:监狱(中国湖北、山东、浙江)、医院等。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密切接触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是传播的重要因素。

10.中国措施:中国采取了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些措施包括:开展积极主动监测,迅速发现并立即诊断、隔离病例,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引导民众理解并接受上述措施。

11.公众建议:认识到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出现的令人关注的传染性疾病,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疫情暴发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够康复;立即采取并落实最为严格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时时关注新冠肺炎及其体征和症状(如发热、干咳)的最新信息,不断调整应对策略;人人做好准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努力帮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世卫专家盛赞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说:“在全球也要不得不为疫情做应对和准备的过程中,我曾经像其他人一样有过这样的偏见,就是对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没有药,没有任何疫苗,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办法。而中国的做法是,既然没有药,没有疫苗,那么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布魯斯·艾尔沃德对中国战“疫”给出这样评价:“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

2月24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24日刊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与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共同署名的文章,介绍了科学界应对新冠病毒的努力,特别称赞了中国科学家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信息等贡献。

文章说,中国医生们在流感季迅速识别出新冠病毒,并通过全球科研网络与国际同行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信息等,这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加速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药物。

文章还说,中国有关部门在应对和防控本国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不但为其他国家在防控疫情上争取了宝贵时间,还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这一疫情“铺平了道路”。

猜你喜欢

世卫抗疫病例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例”和“病历”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