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编制特点分析

2020-03-13

科学导报 2020年5期

摘要:教科书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是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有较高的契合度,选文体裁较为广泛,人文性较强,能较好地满足高中学段学生学习及认知需求。另一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趣味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各朝代选文均衡性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教材;文言诗文;教材编制

中小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资源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作用。[1]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简单古书,在学习过程中吸收中国语言的精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提升文化品位[2]。语文教科书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是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后,现行苏教版教材的文言诗文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还存在某些不足?正是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选取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分析。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编制现状分析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编制的总体概况

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分为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册。其中必修一有22篇选文,必修二有17篇选文,必修三有18篇选文,必修四有22篇选文,必修五有16篇选文,共95篇选文。教材较多采用专题型编制,即文言诗文和题材相似的现代文编制在同一单元,同时也设有专门的文言诗文单元。

由表1可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共计37篇,约占全部选文的38.9%。其中必修一4篇、必修二5篇、必修三8篇、必修四12篇、必修五8篇。文言选文的朝代上至先秦,下至清朝。其中必修四中诗词最多,约占本册文言诗文的83%;必修二中诗词占本册文言诗文的50%,占比较大;必修五中诗词占本册文言诗文的25%;必修一和必修三未选入诗词。大部分选入的文言诗文有明确的背诵要求,其中要求背诵的文言诗文约占全部文言诗文的81.1%。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朝代分析

由表2可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诗文从先秦至清朝都有选入,选文朝代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唐宋选文最多,占比达48.6%,先秦选文占比27%,占比较多。元明清共选入4篇,占比10.8%。汉朝选入3篇,占比8.3%。魏晋南北朝选文较少,仅选入2篇,占比5.4%。

表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文言诗词统计表

表2 各朝代选文统计表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作者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作者大多数是学生在初中已有相对了解的作者,从这个层面上说,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衔接性较强,便于学生理解选文。其中,大部分作者仅入选1篇,少部分作者选文达2篇及以上,如司马迁入选3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报任安书》),苏轼入选2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庄子入选2篇(《秋水(节选)》《逍遥游》)。

(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体裁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大致分為四类,即散文、韵文、赋和小说。其中文言散文较多,占比达全部文言诗文的54%,韵文占比37.8%,赋占比5.4%,小说占比2.7%。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文言散文类型较为齐全,其中一般性散文占比21.6%,占比较大。韵文占比37.8%,其中诗、词占比大,各占16.2%,曲和楚辞体占比较少,均仅选入1篇,各占比2.7%。赋仅选入文赋,未选入骈赋。

表3 各种文体数量统计表

(五)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能力要求的分析

苏教版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背诵能力要求较高,在总共选入的37篇文言诗文中,有30篇有明确的背诵要求,占比达81.1%,其中《五人墓碑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长亭送别》及《报任安书》为选段背诵,其余均为全篇背诵。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编制特点

(一)数量较充足对传统文化重视度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升文化自信。[3]苏教版教材对于课标要求契合度较高。从总体上看,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诗文的数量和比例都较高,说明当前教材编写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提高。

(二)选文朝代相对集中

1.各朝代选文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朝代跨度很广,从先秦一直到清朝都有入选,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到各个朝代的文体特点和文化特色。然而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表3可以看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集中于唐宋两朝,其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其余朝代如汉朝所占比例较小,而清朝选文仅有一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这可能是因为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顶峰,是创作的爆发期,出现的文人佳作极多,编者容易在其中选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优秀作品。

2.各朝代选文类型存在差异

进而分析唐宋两朝各自的选文类型后发现(见表4),唐朝选入的诗文居多,而宋朝选文则集中于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4],例如唐诗和宋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了这一方面的因素,因而着重在各个朝代最具特色的作品中进行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选文的质量。但各朝代的其他文体中也会包含众多出色的作品,然而却没有入选教材,如宋诗中也有精品,但在选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不利于学生对于同一朝代的不同文体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同一文体在不同朝代中风格的变化进行比较。

表4 唐宋选文类型比较

(三)体裁广泛但分布不均衡

据表3可得,一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选文一半以上为散文。散文部分包含表、志、序、传记等共十种文体。从内容上看,论说、说理类散文居多,选文故事性不强,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疲劳。另一方面,韵文占比虽较大,但诗词共占到韵文的85.7%,选入的楚辞体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体裁的多样性的体会可能相对较弱,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诗文学习兴趣的缺失。此外,完整的曲和小说数目较少。总体而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选文在内容的趣味性和题材的广泛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改进的空间,

(四)选文的人文性较强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选文强调文质兼美,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性。这类选文除了基础文言素养(文言实词、句式)的要求外,也注重选文内在的教育和教化功能。有的选文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引导,如《劝学》《师说》;有的选文则对于学生品质、三观的塑造较为重视,如《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有的选文富含哲思,能够开拓学生思维,如《赤壁赋》《兰亭集序》;还有一部分选文旨在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启发,如《蜀道难》《滕王阁序》。除此之外,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能在有些选文中得见踪迹,比如《琵琶行》中的音乐文化、《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服饰文化、《长亭送别》中的送别文化及大量送别意象,等等。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的统计和分析可知,一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有较高的契合度,且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衔接性较强,选文体裁较为广泛,人文性较强,能较好地满足高中学段学生学习及认知需求。另一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诗文题材和趣味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各朝代选文均衡性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对高中语文课程而言,文言诗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已有教材在文言诗文的编制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的编制进行改进。一方面可以增强选文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的选文体裁题材过于单一,会导致其学习兴趣的缺失。为增加选文趣味性,编者可以适当增加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选文。因为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情节生动完整的戏曲、小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5],所以教材中可适当增加其数量。此外,文质兼美的文言选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朝代及体裁方面进一步的拓展。通过上述的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朝代选文数量以及各朝代选文体裁方面还可以加以改进。其一,适当平衡各朝选文数量的比例,充分展示各朝代的文学特点。其二,适当选入某一朝代的不同文体中的优秀作品,在保证选文质量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对同一文体在不同朝代表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任强.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原则——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31-135

[2]陈一璞.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审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27-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周志红,罗林.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编状况和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7):86-88.

[5]厉开选.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观察[J].文教资料,2017(25):52-5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疏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