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与中国创造

2020-03-13卞疆赵远乔

商业文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利局专利法专利申请

卞疆 赵远乔

1978年,我国启动了对全国商标进行清理登记的工作,截至1979年,国内累计商标核准注册量为2.7459万件,而时至2019年6月底,这一数据已达2274.3万件;从198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到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万件,用时仅27年,成为了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1996年,我国正式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20余年来共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359个,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000余家……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目前,我国已建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入了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将知识产权保护推向新高度的一系列举措也在接续推出,将知识产权违法成本提上去、维权成本降下来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扩大开放的4个重大举措之一,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我国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也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到了新高度。中国是世界知识产权规则的维护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审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创造无疑是源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高水平知识产权创造夯实根基。缺少高价值核心专利、版权精品、知名品牌作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初步打造了既有宽度又有厚度、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知识产权结构,使我国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也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标志着我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 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变革

1978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开始筹划建 立专利制度。1979年3月国家科委受国务院委托成立专利法起草小组,开始专利法起草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制度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作出决定,中国要建立知识产权制度。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法经过整整5年的孕育胜利诞生,它标志着我国现代专利制度的正式建立。早些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在1982年8月23日经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会议通过。

中国专利法借鉴了德国的专利法,设定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保护客体。专利法从1984年生效以来,一共有过3次修改。分别是在1992、2000、2005年。同时,专利法实施细则也做了相应的修改。1992年第一次专利法修改,在化合物保护的相关立法上,中国专利局里本来初步计划采用两步走的方针,利用TRIPS协议(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 给发展中国家的宽限期,先依国际惯例,把化学方法保护延伸至化学物质的保护;然后到2000年底,再给予化合物和药品全面的保护。

但是,1992年10月进行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打乱了中国专利局的原定计划,由于我国在该谈判中,承诺使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在化合物和药品的专利保护的立法上,决定一步到位。1993年适用的修改后的专利法,授予化学物质和药品专利权。2000年的专利法修改,将发明专利的保护期延长至20年。该次法律修改,不仅更好地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注重了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特别是与世贸组织的TRIPS规则协调,使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使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了国际水平。

2005年4月启动的专利法修改,相较于第1、2次专利法修改,即考虑到了国际规则,更着重从有效发挥专利制度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法律的修改。我国从最初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的被动引入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逐步过度到了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尝试。第3次专利法的修订案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早在1978年7月,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保护发明创造,开展国际贸易和科技合作,党中央作出建立专利制度的重大决策。1980年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全面负责专利制度的筹建工作。

在改革开放40年中,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中国专利局的机构稳定,人员增加,对专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机构支撑。

在1998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首先进行改革,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有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在严重缩编的形势下,国家增设国家知识产权局。1998年3月,将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国务院直属局,主管全国专利工作和统筹涉外知识产权事宜,有 力地加强了对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

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上,我国一直采取立法和行政相結合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双重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管理体制。早在1984年8月,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专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设置专利工作机构的通知》,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专利管理机关”。1990年2月,为适应专利工作发展的需要,国家科委、中国专利局发出《关于加强专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专利管理机关的六大执法职能。1998年后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管理局的不断努力下,在全国基本建立了专利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建立也是我国专利制度的一大特色。

民事代理是一种常见的法律行为。专利申请是一项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国外一般采取申请人委托专利律师撰写申请文件,代理专利申请法律事务的方式,以保证专利申请的质量,由专利代理人对专利申请人提供法律的中介服务。我国在引进专利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专利代理人的制度。但在2000年加入世贸之前,我们在建立地方专利管理机关的同时,相应的也建立了一些专利服务中心,为专利申请人服务。这些具有行政管理资质的人员从事代理活动,和国际上完全市场化的民事代理中介服务的性质不吻合。为了与国际上接轨,去行政化,2000年7月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介服务机构的脱钩改制工作,到2001年底入关前,专利代理机构的脱钩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中介服务的市场化。

(三)根据学科设立审查部门,培养专利审查员

80年代,专利局最初成立在北京的西八里庄。国家科委将当时国家科委情报中心收藏的各国专利文献,全部划拨给专利局,专利局以这些基本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成立了专利局的文献部。全套的文献,用格架摆放在一个很大的简易棚中,供审查员查阅使用。冬天北风穿透大棚,大棚里也没有取暖设施,审查员们口口相传,都是穿着大衣在其中阅读文献。

对应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审查工作,专利局成立了1~7个审查业务部门。分别为一部形式审查部、二部机械部、三部电学部、四部化学部、五部物理部、六部实用新型、七部外观设计部。30多年来,审查部门有些扩充和调整,但整体上一直延续该建制。

早期专利局的干部多来自国家科委,中科院的科研院所,还有北京企业中的研究人员。1983年8月,专利局首次向全国招聘了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35年后的今天,这些中国最早的知识产权工作者,大都退休或者临界退休,其中的许多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工作了一生。在2000年入关之前,中国专利局审查员的规模一直不到300人。2002年中国专利局在人员上实行了倍增计划。以化学部为例,人员由原来的70人增加到整整 140人。同年国家还批准建立了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四)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审查能力显著增强

1985年4月1日,中国专利局开始受理专利申请。科技工作者将这一天称作发明人的春天。到1986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仅为1.8万件,专利授权量仅为3024件,年结案量仅为2000余件。20世纪90年代,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而且国内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的增长比例,高于外国申请人。最初大部分发明专利申请由外国申请人申请,中国专利权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的数量超过国外申请人的情况,到2000年入关后才开始逆转。2000年之后,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2%。

与之相应,中国专利局的审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建局之初,成立审查小组,几个审查员共同研讨审查一件发明专利,到目前平均每个审查员每年处理100件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局一直重视专利审查的自动化建设,20年前的1998年将纸件检索的文档盒从审查员的办公室移出,实行专利审查的电子检索。2010年中国专利局的电子审批和电子检索系统建成运行。这标志着中国专利申请电子申请、电子审查的无纸化工程得以完成。我国专利申请和审查的电子化水平,在世界各知识产权局中处于领先水平。

多年来鼓励发明创造,介绍专利制度,宣讲专利法, 成了每个中国知识产权人的义务。在2000年以后,国家专利局还曾组织宣讲团,每年向全国各个省市派出人员宣传专利、鼓舞创造。在广大发明人和知识产权工作者的努力下,专利之火越烧越旺,中国创造越积越多。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巨大成就

伴随着中國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全中国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吸收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融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首次作为国家层面战略提出。纲要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纲要》发布的10年,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高速发展期,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进入的快速的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举国上下,创新立业,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上数据显示,在专利方面,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4.2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3.2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4.6万件。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为32.3万件,占93.3%;非职务发明2.3万件,占6.7%。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369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49件)、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345件)。

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60.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3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111.2件)、上海(47.5件)、江苏(26.5件)。

另外,2018年我国共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5.5万件,同比增长9.0%。其中,5.2万件来自国内,同比增长9.3%。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的排名前3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广东(2.53万件)、北京(0.65万件)、江苏(0.55万件)。

2018年,全年共审结发明专利申请80.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87.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66.7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10%,专利审查有责投诉同期下降52%。专利复审请求量为3.8万件,结案量为2.8万件。无效宣告请求量为0.5万件,结案量为0.4万件。

在商标方面,我国2018年商标注册申请量为737.1万件。商标注册量为500.7万件,其中,国内商标注册479.7万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不含国外在华注册和马德里注册)达到1804.9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到1724件。

2018年,我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为6594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为3.1万件,同比增长23.5%。

2018年,我国共审结商标注册申请804.3万件,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以内,提前52天完成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共收到各类商标评审案件申请32.2万件,结案26.5万件。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审理时间压缩到7个月以内。

在地理标志方面,我国2018年批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67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961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23家。截至2018年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0个,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867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179家。

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收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4,431件,同比增长37.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3,815件,同比增长42.9%。

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7.7万件,同比增长15.9%。其中,专利纠纷办案3.5万件(包括专利侵权纠纷办案3.4万件),同比增长22.8%;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3万件,同比增长10.9%。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去年还查办了首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纠纷案件。

2018年,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超过350亿美元。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22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885亿元,同比增长23%,质押项目5,408项,同比增长29%。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16年11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2017年5月,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这是中国首款按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2017年6月,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在京沪高铁首次运行,城市间往返更加便捷……近年来,中国的创新成就令人振奋,一大批拥有较高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竞相迸发,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磅礴动力。

(一)国家战略助推中国创造

“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十年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提出了2020年战略目标。十年间,中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質齐升,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本土品牌做大做强、蜚声海外,网络版权等版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创新源泉持续涌动,为中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了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但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纲要》的出台使中国在知识产权创造层面的发展路线逐渐清晰。《纲要》要求“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为知识产权创造找准了着力点。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战略思想,即要“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战略转变,归结到两大战略——第一个就是创新战略,第二个就是品牌战略。制造业发展需向两端发力,一个是创新研发,一个是市场营销,前者涉及运用专利、版权来推动企业创新的问题,后者则是通过商标和品牌来推动营销的问题。“中国制造”的出路再也不是过去的广告战、价格战,而应该是专利战、品牌战。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对知识产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促进知识产权结构明显优化,大幅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和优良植物新品种。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提升知识产权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成为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历年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都位于重要位置。专利的数量是基础,质量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国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这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尽管是专利大国,还不是专利强国。与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通过专利高水平的创造、高质量的申请、高标准的审查、高规格的授权,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

(二)中国创造 造福世界

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能力的反映。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中国在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方面与欧美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像手帕一样可折叠的柔性屏,照照指尖就能“验血”的检测仪,只认“真人”的指纹芯片……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全球化产品,其中包含诸多属于中国企业的自主专利。

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创新创造,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大批以代工为主的企业开始研发自有技术、培育自有品牌。据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统计,不含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专利数量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增长,仅2017年,新授权专利总量就高达11241项。这使中国首次进入拥有美国专利前五大国。华为、京东方和深圳华星光电三家中国企业进入拥有美国专利的前五十大企业。

事实上,中国企业不只是在美专利量上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量为5608件,同比增长1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制造”在前沿领域创新持续加快,一大批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并“重塑”全球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

在马上就要举行的代表全球最高水准的2020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来自全球的4600家参展商,代表中国企业的有1700名,其规模之大令美国媒体叹为观止,如此众多的中国参展商出现,以致一些代表戏称这个展会如今成了“中国电子展”。中兴通讯的折叠智能手机、华为的5G电子手表、阿里巴巴的刷脸支付、京东方携手海思等推出的全球首款75英寸8K超高清智能终端……知识产权,不仅让中国企业展示出令人惊艳的“黑科技”产品,更深刻改变着全球创新版图。

改革开放四十载的辛勤耕耘,我们如今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创造工作的总体部署,也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期待着能够研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期待着能够培育更多中国品牌,打造更多版权精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造是一切知识产权活动的初始开端,创造力也是彰显知识产权能力的首要因素,是支撑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我们坚信,下一个40年,中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够再攀新峰,实现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猜你喜欢

专利局专利法专利申请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陶凯元:《专利法》修改应坚持问题导向、契合专利特点、对标国际规则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2017年欧洲发明专利申请排行榜 华为第一
印度专利局将在《官方公报》中对外公布专利申请信息
欧洲专利局连续六年位居全球
检索早期确认计划新规:EP申请人和PCT申请人在缺乏专利单一性时的新救济
浅析抵制“生物剽窃”的方法
《中国专利法详解(缩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