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020-03-13

管理现代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学者供应链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一、引 言

供应链中除了核心企业以外,上下游企业常常由于自身规模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供应链发展的“瓶颈”。整合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供应链金融,为破除供应链发展瓶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发展迅猛。《2018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2016年SCF业务融资余额规模为12.95万亿元,2017年达到14.42万亿元,2018年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业界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伴随着飞速发展的是随之而来的风险,2013年“上海钢贸圈”事件,2014年爆发的“青岛港物流”骗贷事件,2014年,安徽皖江物流公司披露债权债务情况,其间存在巨大的债权债务黑洞。2014年,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被媒体爆出资金链告急,欠下巨额资金。2019年的“承兴国际事件”,涉及的金额十分巨大。因此,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2019年7月6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精准金融服务、坚持交易背景真实、坚持交易信息可得,以及坚持全面风险管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愈发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纵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由最初的票据贴现到贸易融资,由线下供应链金融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转变升级,由于发展迅猛,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长期存在理论严重滞后实践的情况。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目前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办法,对现有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并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厘清供应链金融概念与模式的演进;第三部分通过文献梳理,介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第四部分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二、供应链金融演进与模式研究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创新业务,既不同于银行信用贷款,也不同于其他融资手段,它是依托供应链,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与分配,对供应链中参与者进行针对性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立足于供应链运营,通过资源整合再分配以及金融优化,产生金融增值,使得供应链中各节点、各阶段参与者良性健康发展。目前,供应链金融还处于新兴阶段,因而国内外学者多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模式进行研究。

(一)供应链金融概念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大多数学者从企业、商业银行的角度给出了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认识。国外的学者多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入手,Timme[1]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链中的所有参与者与链外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融资提供便捷的一种新型融资业务。Hoffmann[2]从资金在产业组织之间流动的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内外多个组织,通过计划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内与组织间转移,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资源与价值的技术手段。Berger和Udeel[3]提出了“政府政策——金融结构——贷款技术”的融资方法,认为供应链金融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Michael Lamoureux[4]在综合之前学者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出了新定义,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资金优化的过程,是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系统中,对其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进行整合,嵌入成本管理分析,对各种融资手段对资金的可得性以及成本进行优化的过程。Lamoureux[5]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优化系统融资的过程,通过对交易信息的整合利用,建立成本分析管理框架,对系统融资进行优化。Wuttke等[6]从企业资金流的角度入手,指出供应链金融是为了降低供应商、零售商成本,通过资金优化与监控,为供应链中企业提供信贷与结算的金融服务活动。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从最早的仅是作为融资手段,到后来关注资金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流通以及资本优化过程,逐渐将供应链金融认为是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及金融增值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相比于国外学者研究情况,起步时间较晚且切入点不同,国内学者是从探索物流金融开始。最早由朱道立等[7]从物流金融提炼出“融通仓”的概念,“融通仓”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定义,现在多取其狭义定义:融通仓是为中小企业整合信用、涵盖物流企业、连通传统商业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认为融通仓可以打破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瓶颈”。另外一些学者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入手,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做出定义。杨绍辉[8]介绍了基于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服务,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对供应链运作全过程中参与的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由对物流金融、融资研究转向供应链结构分析。这一阶段对其定义为: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其内部的交易结构分析,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工具等变量,运用自偿性贸易信贷模型,对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提供封闭授信、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9]。胡跃飞和黄少卿[10]此后对该定义做出了新的解释与拓展,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由特定的金融机构,或者是供应链中的组织者(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为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或者是全流程全节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解决办法。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线下转移到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银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期抓住发展的黄金时期。线上供应链金融(OSCF)的概念最早由袁昌劲[11]提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指同时具有电商平台运营资质与资金提供资质的电商平台,或者是商业银行,具有由平台积累的大量客户数据的信用体系,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进行商业授信,发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的一种全新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宋华和陈思洁[12]认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在线上平台建设跨部门、跨区域的,与企业、行业、政府广泛结合的产业生态圈和金融生态平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定义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学者多从企业融资业务入手,国内学者则是从物流金融,以及商业银行的角度去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不难看出,供应链金融的演化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贸易融资为主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以结构与商业模式为主的中级阶段;第三阶段是与互联网结合的高级阶段。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业务模式,下文将对这些模式进行阐述。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具体业务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应收账款模式,预付账款模式,存货质押模式;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物流企业主导模式。进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后,可以将其分为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线上化两大类。

对于具体业务分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中,闫俊宏和许祥秦[13]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模式。应收账款模式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让融资企业可以及时获得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信用贷款,有利于解决融资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预付账款模式是指金融机构根据零售商提供的订单,提供给零售商融资完成提前采购,融资到期后利用销售货款偿还贷款,该种模式针对供应链中需要出售产品,而又由于资金紧缺无法购买足够原料的企业设计的[14-15];存货质押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该种模式下,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的担保,具体涉及到企业存货与企业的长期交易对象,以此作为授信依据[16]。

对于主导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Wesley和Theodore[17]出,企业主供中,企业于供体,决上下中企业,仍一。Wu等[18]为,主企业主利于中企业,与信于其他。谢世清和何彬[19]分析了国外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主要模式: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企业集团合作模式和商业银行模式,从融资主导,信息掌控多方面对三个模式进行比较,并以此对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进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之后,云蕾[20]提出,基于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未来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线上供应链金融包含范围极大,根据其是否结合电商平台分为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线上化,其中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又可分为基于自营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和“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对应的是电子仓单模式与电子订单模式,前者对应线下的存货/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后者对应预付账单融资与应收账单融资。

综上所述,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模式也不断出现变化,从简单的以融资业务或是供应链中主导者的不同,划分不同模式,到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后,产生多种多样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由于发展快,许多模式存在漏洞与不完善,给供应链金融中的各方参与者带来了损失,下文将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主要由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控制风险组成。其中,风险识别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在识别出是何种类型的风险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度量与控制;风险度量是指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运用各种风险指标与风险模型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进行评估,为企业或者银行提供参考;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由风险预警体系与担保机制,以及贷款利率进行操作。下文将从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及控制两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并简要做出评价。

(一)风险识别研究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未发生前,人们运用各种系统方法以及经验判断,判断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别以及分析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研究较早,多从企业违约风险切入研究。Barsky和Catanach[21]建立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分析概念模型,将融资风险分为融资过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风险和基本结构风险等五类。Wang和Li[22]在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后,探讨了供应链融资的新模式,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并给出了一些风险控制的建议。Liu[23]在基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业务背景下,建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型,并对相应的风险进行了分类。Teng等[24]认为,企业的违约风险不仅存在企业内部,应该从整个供应链的结构来看,将企业组的违约风险与单个企业的违约风险做出比较,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与识别提出了新的方法。Chen和Wen[25]在他的研究中分析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认为供应链金融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具有优势,并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国内学者多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做出研究。郭清马[26]根据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多,契约设计复杂,融资模式灵活等特点,将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分为中小企业质押物担保风险、物流企业监管风险、核心企业道德风险,以及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李毅学[27]将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与供应链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担保物变现风险。王一鸣和宁叶[28]指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具有宏观系统性与行业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重点对交易对手风险进行介绍,对其成因模式分析,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应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建议。宋华和杨璇[29]从结构、要素、流程的角度重新解读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风险管理,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其分为供应链企业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供应链网络风险,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办法。

进入线上供应链金融时代之后,学者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种类进行划分,对其风险识别主要是与线下供应链金融做出对比以及根据其特点提炼出新的风险识别方法。郭菊娥和史金召等[30]将电子仓单与电子订单两种主要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做比较,线上供应链金融提升了效率与协同合作,但是风险却因线上化以及电商特性增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是决定风险是增大或减小的主要判断标准。李志华和史今召[31]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预付账款模式,以及物流服务类融资模式,三种线下的主要模式分析,对各个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然后对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金融分析,并将风险进行分类,对每种风险类型的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对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比较,给出了风险控制的建议。何昇轩和沈颂东[32]构建了以质押物风险、行业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供应链关系风险组成的线上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综上所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从“供应链导向(核心企业或物流角度)”与“金融导向(金融机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划分与识别;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学者多将其与线下模式进行对比,提炼出新的风险类型。对于不同种类的风险,学者从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下文将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度量与风险控制做简要梳理。

(二)风险度量与控制研究

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度量,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从金融机构或企业的财务、非财务因素中提取风险指标进而构建风险模型,定性、定量的度量风险的大小,以期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参与主体在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主要是针对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在进行担保和信贷时如何规避和减小风险来进行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较早,多从企业内部以及金融工具的角度进行切入。Brueckner[33]加入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构建了质押合约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分析。Dawn[34]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很好的对冲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并全面分析了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在防控风险中的作用。Rosenberg 和Schuermann[35]从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体出发,对供应链金融中所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度量方法。Aberdeen[36]的研究发现,通过交易平台的可视化,能够很好的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Chih-Yang Tsai[37]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现金周转模型,认为加速周转周期与资产证券化能够减少现金流风险。More 和Basu[38]认为,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缺乏共同愿景是供应链金融中面临的最关键挑战。由于支付过程缺乏自动化,以及缺乏对供应链金融工具的知识和培训,金融交易延迟导致的不可预测现金流增加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由于各组织通过其供应链紧密结合,因此应在供应链中启动协作方法,以减少采购到付款的总周期时间,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财务稳定性能够减少供应链金融风险。Silvestro和Lustrato[39]通过建立实体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的模型分析得出,两者的结合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供应链整合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可视化,对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都是有利的。Sum[40]的研究指出,风险价值对冲与商业银行缺少风险模型是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提出提升定量分析系统性风险是重要的解决办法。Song等[41]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够利用应收账款转移、闭环业务、关系嵌入,以及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相结合,减少信息不对称。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工具相比,金融服务提供商在供应链中采用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违约风险。Gongbing等[42]认为,随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日趋复杂,其对无风险融资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加,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日常运作,采用交易成本方法研究了无风险融资解决方案,认为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有着显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有效性。

国内学者多从核心企业与银行的角度切入,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熊熊等[43]运用Logistic模型对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以某石油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信用评级对银行控制风险来说很重要。夏立明等[44]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基于供应链金融,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出,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主动控制,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项目的评估,这样既能够降低信用风险,又能够加强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许多学者将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严广乐[45]通过博弈论分析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有无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两种融资模式,认为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对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物流企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柴正猛和段黎黎[46]运用演化博弈,分析了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下物流企业与银行,以及中小企业的关系,认为通过改变系统的初始情况,以及外部条件的改变,能够减小中小企业违约概率,并且使市场趋于良性发展。在运用BP神经模型与VAR模型对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进行的研究中,胡海青等[47]分别用SVM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银行、汽车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展开风险评估,实验结果显示,SVM模型比BP模型更准确的反应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胡莲[48]在胡海青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种 Ada Boost 集成的支持向量机(SVM) 算法,通过Ada Boost对数据进行迭代训练,最终筛选并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并且通过对上海市汽车供应链的数据分析,认为Ada Boost集成SVM分析法比单一的SVM,以及模糊层次SVM、BP神经模型的精确度更好。牛晓健等[49]基于Credit Metrics模型,设计了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银行应对风险一般应采用评估潜在风险和转移风险两种方法。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学者将更多的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有更好的认识。张伟斌[50]将“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用于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积极关系,即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刘文丽等[51]针对第三方平台银行供应链金融操作系统的复杂与不确定性,将盲数理论引入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对操作风险进行评估,较好的解决了部分定性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张浩和张潇[52]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供应链金融研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推算各个阶段的资金的转移概率,进一步推算出融资的客户总阶段的全部投资收益,为金融机构权衡贷款融资提供了风险可控化的方法。戴昕琦[53]分别基于SMOTE-R模型、C-SMOTE模型、Logistic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C-SMOTE算法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帮助商业银行管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降低信用损失上效果更为显著。

在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方面,黄丹[54]首次提出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并构建了交易联动模型,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各个阶段的操作风险进行测量,设计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控制策略。王宝森和王迪[55]研究视角由财务指标转为非财务指标,运用Logistic模型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并以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非财务指标在度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中起着很大作用,最后加入盯市机制,加入风险判别器进行风险管理创新。李小金和胡雯莉[56]将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分为联合授信、单独授信、委托授信三个发展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模式以及相对应的国内实践进行研究,认为三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补充和完善,也是银行与B2B平台主导权变更的结果。同时三个模式都有各自的风险特征。李小金和胡雯莉[56]认为,可以依靠物流网以及区块链等新的平台技术降低风险。对这些新技术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也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汪传雷等[57]在研究中指出,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与特点,从对象、属性、功能维度分析区块供应链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模型,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张浩和朱佩枫[58]认为,区块链天然适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区块链通过其特性可以降低时间成本与信任成本,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

综上所述,学者们除了运用传统的风险模型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研究以外,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引进不同的理论与之相结合进行研究,不断完善理论模型,以期能够对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做出精准的评估,以更好的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学者的研究热情不减,这与我国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飞速发展,以及理论严重落后于目前的实践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线上供应链金融虽然能大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在信用以及信息流的收集与运用方面是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随着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高速发展,在贷款、融资的各个环节也都出现了新的风险。因此,学者综合运用各种模型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提出相对应的减小风险的方法,将其他学科的方法交叉使用,以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引入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及展望

本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线上与线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种金融模式,从应收、预付账款融资,到订单融资、质押融资以及线上电子订单、电子仓单融资等主要的融资方式,每种方式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预警体系的建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综合前文对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概念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时间现状,本文对已有的文献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几点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第一,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信用风险以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分析上,重复性高,且方法单一。由于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起步与应用的时间都不长,不少学者仅仅停留在案例分析与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分析上,没有深入挖掘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信用风险的研究集中,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在供应链金融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密切相关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企业应该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因此,对操作风险、契约合同风险等风险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

第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契约研究薄弱。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种模式特定的风险,以及出现的新的风险,使得建立一种比较全面的风险预警体系变得困难,现有研究中多是根据已有或已发生的风险构建风险指标与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在事前控制风险还比较薄弱;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契约研究薄弱,契约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约束工具,无论是激励或是惩罚契约都缺乏相应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中契约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契约能够有效减少风险。

第三,虽然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不少,但是新的方法并不多见。线上供应链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发展快,问题与风险也同样增加的快,但是现有研究对这些新问题与新风险没有新的方法跟上,虽然有少部分学者将区块链以及物流网技术引入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仍然沿用传统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研究方法。随着线上供应链的发展,研究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

为了学术研究能更好的指导行业发展,本文对未来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做出以下展望:(1)随着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该加强对信息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线上供应链金融特有的,或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被放大的风险方面的研究;(2)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生成,以及传导路线的动态演化路径入手研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3)目前,从核心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风险较多,之后应该更加注重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学者供应链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