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0-03-13杨爱华涂绍勇

广州化工 2020年16期
关键词:知识点评价教学

杨爱华,涂绍勇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同质化的学术型高校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极大束缚了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高教规划》提出了着力提升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应不同岗位特点的人才和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服务。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园林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果说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有机化学则是自然科学的核心。人类历史上制备的绝大多数新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并且所制备的新物质数量远远超过从自然界发现的新物质数量。无数事实证明,在科学技术邻域中,决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核心技术是有机化学,同时,与其它科学进行比较,发现有机化学有其独特的一面,即有机化学兼有突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两大特征,也因为这些特征,有机化学为人类提供了远胜于任何科学技术高深莫测的创造空间。在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园林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中,有机化学超越其它任何学科,而处于核心的地位。为实现社会所需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根本性改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1]。

1 讲好绪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绪论课内容设置上应从学生熟悉的内容人手,合理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讲绪论课时,结合人类发展过程中化学的巨大贡献,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化学在人类吃、穿、住、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新冠状肺炎,科学家研究病毒、抗击病毒无一不涉及到有机化学;可见有机化学是多么的重要。在讲绪论时,对于食科类专业学生,可从食品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地沟油、防腐剂、抗氧剂、三聚氰胺等,使学生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药类专业学生,可从学生熟悉的维生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青蒿素等医药物质入手,介绍相关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药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合成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我不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讲绪论课时,向同学们介绍《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结合生活告知每一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学习方法。

2 精心设计导入课,融入课程思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今教育界流行这么一句:“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传统的教师只注重授业解惑,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沉浸在自己的津津乐道中,完全不顾学生听没听,听懂了没有。特别是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有机化学》的内容繁杂,学生学习时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只一味的讲知识,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结果呢,不言而喻,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新课导人时,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点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主动学习,从“我为什么要学?”到“我学什么?”,再到“我怎样学?”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最终由“我不学”到“我要学”。给学生讲授烯烃相关内容时,可结合常用的水果催熟剂乙烯;在讲述卤代烃时,可结合氟利昂的合成及应用,也可以结合阻燃材料的原理和应用;在讲授旋光异构时,从对映异构体在生物活性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入手,如反应停事件,沙利度胺的R型具有镇静作用,而S型却是致畸的罪魁祸首;维生素c只有左旋异构体能治疗坏血病;在讲述醇、羧酸时,可分别从介绍酒和醋的相关知识来导人新课;在讲授醛、酚时,可从甲醛中毒及苹果的氧化现象导入,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激发学习乐趣

《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海绵式的堆积,知识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一团乱麻,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但有机化学也是规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面对繁杂的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轻松系统的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习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引导学生推测双键断裂后烯烃所生成的氧化产物,并观察归纳总结三字诀—双变羰,氢变羟(双键断裂后,断裂的双键氧化变成羰基,双键碳上的氢也加氧氧化变成羟基),从而可以快速准确的写出任何烯烃氧化产物;又如在学习旋光异构体的S、R型判断时,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方法总记不住,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总结出“一比二翘三对看,顺R逆S”(第一步,比较手性碳连接的四个基团的优先次序;第二步,将横线上非最小基团翘起来;第三步,到最小基团的对面并回看;第四步,将三个优先基团由大到小的顺序连接起来,如果是顺时针方向,则为R型,如为逆时针则为 S型),总结朗朗上口,方法简单好记。通过学生参与总结归纳,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研讨,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探究的乐趣,碰撞智慧的火花,收获成功的喜悦。

4 推进“互联网+”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利用超星、微助教等网络平台,推进“互联网+”教学。将传统的“单一老师讲”转化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师生共讲课堂”,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课前让学生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课中引导学生怎样学,课后设计相关知识点习题和讨论,教会学生反思、总结,并把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记录在案一并计入学生总成绩,从而促进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程度[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对重难点的知识点,通过制作只有10分钟左右的一段教学微视频,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繁多、情况复杂,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很容易犯错,这时候把命名规则和方法制作成精辟的微视频,在微视频中把书中的规则精简成三部曲—找主链、编碳号、写明称,并通过案例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命名;又比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芳香烃的亲电取代等反应机理,结合动画效果,将抽象、枯燥的取代反应机理录制成生动、直观的微视频发放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学习目标明确且单一等特点,适合随时随地学习、自主学习,更适合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按需选择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4]。

5 讲究评价艺术,培养积极上进的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评价时应以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5]。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应用技能,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习惯以及在课上和课下对知识的观察、思考、参与度、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评价看的不在于学生的答案是不是标准,而在于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学生答的是什么答案,而是看他们说得有没有科学依据,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6 结 语

通过对《有机化学》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尝试新教学方法,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点评价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