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2020-03-13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准农业农村

张 婷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一、理论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各族人民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向贫困宣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的扶贫脱贫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完成脱贫的重任,必须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二者的长效结合发展,努力实现脱贫的目标。

(一)精准扶贫政策

中国曾经是一个拥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国家,通过大量的扶贫工作之后,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城乡发展不同步,贫富分比较严重,因此我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新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第一,贫困人口的收入要超过贫困线。第二,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其中,“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二)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对农村实行全方位发展,为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的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最新战略举措,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版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要事和好事。

二、精准扶贫的相关内容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

1.多方面识别贫困对象

在精准扶贫概念提以前,主要的贫困测评标准是依据经济收入,这种测评标准无法反映贫困家庭的所有致贫因素,实际上很多贫困家庭都面临着严重的多方面贫困,因此,我们对贫困标准的设定和贫困对象的测评也愈加严谨。当前,各个地方政府开展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在立足于国家最低扶贫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医疗情况等指标对贫困家庭进行综合测评。只有将贫困人口精准地识别出来,才能更好地将资源和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完成脱贫的目标。

2.多元主体协同帮扶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扶贫开发工作,无法完成全国整体脱贫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引入多方主体参与,共同实现帮扶脱贫。随着精准扶贫概念的不断深化,各地方政府积极呼吁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加入,并且积极倡导科技、文化、医疗方面等专业人才下乡,对贫困群众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他们提高认知水平,増强脱贫能力,这样一来,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扶贫主体,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下,为贫困地区注入新鲜血液,让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3.发展产业扶贫

推动贫困人口走上致富道路,就要制定符合当地具体情况和市场发展的特色产业,产业扶贫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使贫困家庭获得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加速贫困人群脱贫,这是贫困人群实现脱贫并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有效举措。

例如,甘肃省在扶贫开发中,逐步摸索出能够在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即草食畜、马铃薯、林果、中药材、瓜菜。同时,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形成了成县核桃、兰州百合、定西马铃薯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

4.强化教育培训

在扶贫开发中,各级政府一直把能力提升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将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考核地方教育事业的重要指标,贫困地区要颁布特殊优惠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于相关劳动技能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也在快速提高,所以要对贫困人群进行长久的技能培训,努力使大多数贫困人员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才能有效脱贫,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5.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带动,农业发展离不开工业反哺。首先,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就没有一定的财政实力,农业的资金投入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其次,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农副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都需要工业催化。城镇化水平低,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在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县区城镇化建设,同时在部分条件较好的乡镇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和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通过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人口城镇化与户籍城镇化可以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畅通城乡资源流动的渠道,为农民进城和市民下乡提供便利。目前,城乡之间人口、资金等的流动主要呈现单向化,即从农村到城市,而从城市到农村的流动的道路几乎是堵塞的。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城镇中优质资源下乡创造条件。

(二)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1.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致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缺少有用的人力资本,这对精准扶贫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当前中青年劳动力往城镇转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业生产主要人员平均年龄老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很多零散地块荒废。其次,种植者平均文化素质较低,人口分散,新型先进农业技术及设备普及难度增大,降低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影响的权重。再次,由于生产产品理念难以跟上消费者需求,依然停留在以量取胜的层面上,品质提升慢。从长远来看,种植者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教大断层,要推动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懂实际操作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填补。同时政府给贫困户制定的帮扶项目,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参与,很多扶贫项目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2.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不足

首先,贫困人群的思想消极。在贫困地区的村民们对生活麻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生活得过且过。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这种无所谓的思想观念是最可怕的。如果贫困人群不想改变现状,不认为自己生活贫困,也就失去了改变贫困的基础内生动力。

其次,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主体参与度低。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是脱贫的主体力量。贫困人群应该把握住相关的政策机遇,合理利用帮扶资源,主动作为,甩掉“贫困”帽,过上好日子。但是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一些困难群众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扶贫是政府、扶贫干部的事,出现了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

最后,受教育程度不高。贫困群众由于地处偏远,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劳动力质量低下。农村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他们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缓慢。这些不足会导致脱贫任务的严峻,制约了脱贫致富的前进脚步。

3.法律和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只有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意识到相关的政策不足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将扶贫政策上升到法律和制度上面来,这样就可以阻止一些人借用扶贫来为个人谋求私利。其次,可以把政策向要进行扶贫的地区倾斜,同时可以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减免相关税务,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推进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

三、乡村振兴的实践情况

(一)推动绿色与生态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保障相促进。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的要求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以保供给与保生态相协调为导向,提出实现种养循环化、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工程,建立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障互促共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农民增收越发依赖农业技术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益双同步,是未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方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动力发展不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难点在于如何破解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的脱节问题。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载体。组建由科研单位、高校、推广机构、涉农龙头企业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围绕农业重点,实施重大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二是构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三)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是一个地区的优势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对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历史文化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情况来制定发展规划。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水平,也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很大助益。目前,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并且实施品牌战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以优秀品质来打造特色农产品。

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

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群的精准脱贫。我们在扶贫过程中,通过精准识别出贫困人群,进行多元主体共同帮扶,积极发展产业扶贫,推进教育培训的有效实施,同时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内生动力不足和政策落实的情况,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扶贫过程中的问题,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积极方向和坚实基础。其中,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现农村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上的大力发展,实现农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同时,努力缩小农村之间发展的差距,也着眼于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致力于缩小发展差距,使全部农村居民摆脱贫困,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整体性发展。

对于脱贫攻坚,我们的要求是不能降低扶贫的标准,也不能要求过高,多数地方对贫困人群拜托贫困的做法是只要符合标准就算脱贫成功,即满足“生活保障”的目标就可以脱贫。目前,精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精准扶贫所取得的经验并在乡村振兴中加以继承,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战略执行,并确保扶贫工作取得稳步和持续的进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重点工作的持续有序的推进,对我们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是我们国家为了实现新时代农业发展现代化而推进的有效政策,把二者有效结合,有助于这两项工作在实践中的有序推进,以推动新时代农村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精准扶贫的相关举措。通过我们的脱贫项目,乡村才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为,为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于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也会有新思路,二者有效结合,共同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而全面的支撑。

猜你喜欢

精准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