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意蕴

2020-03-13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群众

(上海健康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高度,立足健康在个人、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出发,就发展人民健康作了系列重要论述,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人民健康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积极为全球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充分彰显了人民健康事业的道德高度,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厚植执政基础的重要思想资源。

一、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和价值立场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1]发展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价值情怀的体现,蕴含着深厚的人民中心伦理价值。

(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指向

执政为民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清晰地表明了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在伦理上这体现了“目的善”追求。对人民的健康需求的高度关注与不断满足,是党在卫生健康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一直重视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进入新时代,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诉求,其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状态与享受层次都离不开健康。着眼于这一新变化,习近平从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出发,将人民健康同构于党的事业发展中,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实践中,习近平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作为衡量执政为民重要标准提到全党面前。当今,卫生健康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对党执政安全的影响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他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健康事业,健康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3]。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习近平提出:一是要将发展健康纳入党和国家治理理念之中。全党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健康水平提升,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来做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全面的医疗卫生保障、更及时的医疗卫生救助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下决心革除现存影响人民健康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一些制约健康发展的体制问题,要坚决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去破解,“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4],针对其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人民利益为依归,将维护健康作为各项民生事业的重点选项,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事业。这些都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保障人民健康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使命追求

一个政党的使命追求是其对价值目标的设定,构成了理想目标中最深层的伦理因素,体现一个党的性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党的重要使命追求。习近平将健康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内在要素,不断推进以健康的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他郑重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6]

习近平从问题域出发,提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健康问题上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7]针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新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涌现,与原先存在问题交织叠加状况越发明显的现实境遇。习近平提出:一是将健康作为核心要素融入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健康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关,在探索推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将健康作为内核渗入各项政策中,坚决扭转忽视健康的错误倾向。二是形成推进人民健康的整体规划与推进路径。注重从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逻辑中形成健康发展整体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三是精准对接与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为圆心,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享受健康层次、品质的外延。

二、推进全社会共建共享: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原则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内含着社会主义“共建共享”的伦理原则。共建共享不仅显示了健康发展的核心理念与道德理想,也构成了“健康基础”特殊地位的正义性与道德性。共建共享是以尊重每个人的健康权益为逻辑起点,充分体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揭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一)共建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原则

共建是共享的基础。习近平坚持人民群众是健康事业发展的主体,强调了在共建中要突出主体参与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强调人民在社会变革、社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8],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人的主体地位,方能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内在规律。习近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观,着重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9]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主体参与原则须贯穿工作始终,凸显中国特色健康事业集人民主体、共同参与和集体价值为一体的特殊优势。

当前,健康事业发展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10],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这一矛盾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健康服务能力与水平呈现区域化不平衡。东中西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所存在的健康服务供给的机会差异仍然严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仍待推进。二是健康服务在类别与结构上单一化现象明显。健康服务提供种类较单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服务效率仍待提升。解决上述问题与挑战,靠的是每个人作为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参与其中。人民群众在推进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主体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实践主体。健康中国,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它不仅涉及卫生部门,还涵盖教育、体育、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诸领域,人民群众是这些领域建设的主力军。二是利益主体。健康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健康关系着人民群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衡量个人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三是评判主体。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政府的主导性发挥的够不够,责任落实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医改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而检验医改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民众是不是有更多的获得感”[11]。

(二)共享体现了健康发展成果在人民群众中分配的公平公正原则

共享是共建的应然结果。习近平坚持健康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来共享,强调参与共享的公平公正原则。马克思在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思中,蕴含着分配的公平公正思想:“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经营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12]习近平关于健康共享的公平公正原则是对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在健康民生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表达。

实现健康发展成果的共享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个体价值与生命意义、家庭的生活质量与幸福等物质支撑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一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新时代健康发展人民属性的重要价值体现。习近平始终强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在其本质上是为民,要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卫生健康发展的出发点,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13],将健康发展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相结合。从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中可知,健康成果共享的公平公正主要落实在三方面:一是全民共享。这一公平公正要求将健康发展成果不分区域、城乡和阶层为所有群众共享,克服地域和收入的差异。二是全面共享。这一公平公正要求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能得以满足,不因区域和经济地位差异而被有选择性忽视、刻意排斥,在全社会培育全面共享理念、形成全面共享意识及养成全面共享文化。三是渐进共享。健康成果为全民公平公正享有,并非以平均主义的方式分配资源,也不是要求所有地方都同时分享所有成果,而是在国家治理体制之下,依据实际情况,规范、引导和完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缩小现实存在的差异,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对一些特殊人群提供社会性保障,体现社会对个人的保护。

三、优先发展健康: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诉求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将健康放在国家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健康优先的伦理诉求。优先发展健康定位具有理念指引和制度导向双重价值,体现了推进国家走向强国时代的理性诉求,是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引。

(一)体现了对现代化进程中维护人的健康权益的道德价值

现代化作为社会转型变迁的过程性概念,其根本依托是经济发展,而当前以资本、市场逻辑驱动的经济发展难免忽略其对人的一些权益,包括对健康权益的漠视。习近平正是着眼于这一问题,从发挥制度优势克服市场自发弊端的高度,提出优先发展健康。“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4]这彰显了对人的尊严与权益的确认和尊重,体现了将个人的发展视为国家、民族整体发展中价值目标,是一种建立在公共伦理基础上的理性自觉。现代化的过程中,健康已成为人最基本的尊严与权益,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国家保障的基本权益。

当前,现代化在促进中国社会快速的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不应忽视现代化的本质在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必须以健康作为基本前提,唯此,才能确保人作为社会发展主体所必备的素质,从而为实现自身现代化奠定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如果人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则现代化发展结果必然走向反面。正是着眼于此,习近平提出将健康优先发展,并从两个方面论析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维护人的健康权益:一是分析各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获得的障碍性因素。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5]。他从“大卫生、大健康”概念视野探讨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障碍性因素,除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域的医患矛盾等老问题外,还有空气、水与土壤污染加重等新问题,以及社会的高强度所带来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将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工作也是基于健康障碍的分析。二是指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目标,明确各地方、各部门的健康责任,既要形成有利于人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也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氛围,不断推进国民健康的立法进程,形成健康治理的法治环境。“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6]这些都是习近平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伦理诉求最集中的体现。

(二)构成了实现小康梦、中国梦的合德性根基

新时代,健康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依赖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17],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此,说到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18]。社会中的人首先应是健康之人,健康在这里不仅具有物质属性,而且更具有价值属性。习近平非常重视人民健康在实现全面小康和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指出“使全体中国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是我们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9],由此,优先发展人民健康不仅是为实现小康梦、中国梦奠实人力根基,更为了终极性的道德价值,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道德根基。

围绕健康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优先发展人民健康诉求,主要从理念强化和体制构建两个层面落实。在理念上,习近平提出了政府办医责任论,认为只有强化政府健康优先意识,才能使其自觉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健康倾斜、在资金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所有道德规范中,责任是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与社会的道德要求结合得最紧密的,也是包含的道德理性和道德强制力最多的”[20],从理念上强化政府健康优先意识,可使其在复杂社会关系中对发展健康的责任确认和道德服从,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把提高人民健康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1]。在体制上,推动健康规划前置和健康政策实施,提升健康综合治理能力,把卫生健康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在体制构建上特别要重视两方面:一是保障尚未脱贫群体稳定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针对一些贫困群众在获取健康、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习近平提出健康扶贫的要求,“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2]。二是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健康服务。通过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高度重视妇幼健康,更好地为老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关注流动人口的健康,助力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满足这些群体在全面小康、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对健康的新需求。

四、夯基层守公益: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关怀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将夯实基层、坚守公益性作为重要导向,蕴含着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伦理关怀。习近平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坚守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把实现健康发展的均衡与和谐作为目标,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保证。

(一)强基层是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彰显了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追求

党在卫生健康事业上一直关注基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着医疗资源匮乏、流行病猖獗及群众健康水平低下的状况,党高度重视基层的卫生健康工作,成功构建了城乡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受到国际上的普遍肯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逻辑的拓展,健康发展日益呈现不平衡,一边是大城市、大医院占有了大量的资源;而另一边广大乡村、小城市在卫生资源、技术上异常匮乏。从卫生健康供给内容上来看,基层注重的是医疗卫生单一的疾病治疗,对于提升生命质量相关的健康安全、健康美丽等显得不足,而“一个仅仅依靠医疗卫生方式来保卫健康的民族或国家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全民健康’的”[23]。因此,习近平强调补齐基层卫生健康短板,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4]。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体现了对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追求。

夯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是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克服健康供给两极化倾向的核心要求,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进程中一度呈现基层卫生健康匮乏状态所进行的补偿正义的重要政策设计。习近平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基层的要求:一是构建起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坚持政策引导与创新机制,在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上进行调整,力推基层首诊,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25]。二是加大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上下联动,开展远程医疗,引导大医院将技术传导到基层,建立大医院医生帮扶、指导基层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医联体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与发展空间。基层卫生健康供给的主体是基层医务人员,应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与发展需求,坚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提高待遇,着力体现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的空间,唯此方能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二)守公益是医疗卫生工作根本,彰显了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

坚守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是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动机和目的上是为了人民群众,而行为效果也的确满足了人民利益,我们才能说这一事业是公益性的,否则就无法称其具有公益性的道德价值。习近平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道路,“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26]。医疗卫生关涉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须担负起公益性发展的主导责任;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虽可导入市场逻辑,激活动力,但政府也要加强监管,确保市场逻辑不侵害群众的健康利益。

习近平着眼于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公益性,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及健全全民医保等事项。他分析了当前仍存在的影响卫生健康公益性发展的因素:一是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存在逐利性倾向,实际上存在着经济利益与患者健康利益之间的冲突。二是以药养医尚未根本扭转,药价虚高,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三是全民医保尚需进一步健全,如“筹资机制尚不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支付方式改革相对滞后,对医疗行为的有效刺激约束机制尚未完成”[27]。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要聚焦维护人民健康这一目标,在推进医疗卫生公益性发展方面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坚持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攻坚的主战场,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形成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结构。二是加大政府对药品全程跟踪和监管力度,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矫正的一体化监管模式,“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彻底解决医药领域乱象”[28]。三是探索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推进建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五、全球责任与道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担当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也为全球健康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智慧,体现其全球责任与道义担当。“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球卫生事业,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9]当前,健康问题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视野,需要有效凝聚各国的力量,促进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发展。中国作为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合作者和协助者,积极与世界各国共同完善与提升健康治理体系,共享健康发展成果,这些都显示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伦理担当。

(一)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经验智慧,彰显了全球责任视野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开展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卫生健康正成为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积极贡献经验智慧的重要领域,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30]卫生健康治理是全球治理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可以充分展示中国发展健康的理念和经验,共同促进全球健康发展。

当前全球健康治理本质上是对一种责任共担秩序性追求,核心在于如何从体制上摆脱各国各自为政的困境,但一些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视野狭隘,缺乏担当作为,全球健康集体行动常面临选择矛盾与逻辑困境。习近平对全球健康治理体系进行综合研判,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努力为国际健康水平提升贡献力量。一是要共同解决国际健康挑战,提供中国经验。“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31]在健康治理领域亦然。人类健康正面临诸多因素影响和多领域挑战,理应汇聚各国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中国发展人民健康的经验能为解决国际健康难题、提升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智慧,这不仅有益于各国人民,同时也必将推动全球健康治理格局调整,对世界健康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交流互鉴、弘扬各国卫生健康文化精髓造福人类社会。提升全球健康水平,应当发扬各国健康文化之长,以交流互鉴发掘其人文价值。中医文化是我国博大精深医疗卫生文化的精髓,蕴含丰富的健康价值,如天人和谐、防治结合、形神共养等健康文化因子,“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32]。在全球健康治理参与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传承中医的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独特优势。

随着全球健康治理的变革,国际社会希望倾听更多的中国声音,借鉴中国经验,共同提升健 康发展水平。从这一点来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愈发彰显了其全球责任视野。

(二)携手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全球道义担当

当今世界贫富分化严重、传染性疾病迭出,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凸显,这就需要国际社会一起面对。健康是人类的共同需求,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人口在物理空间上的迅速流动,容易使一些卫生健康问题从一国蔓延成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显然,这给各国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考验,因此必须要以新的理念来予以回应。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地包含着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旨在弘扬人类健康价值理念,共同构建全球卫生健康体系,聚力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难题等,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思想荡涤了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主动顺应全球卫生健康发展的新趋势,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全球道义担当。在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上,习近平提出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秉承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摈弃以邻为壑行径,“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33]。对此,一是要充分肯定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信中,习近平强调要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34]。2017年《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郑重宣示,“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并在其中指出健康权是“人类有尊严的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最高健康标准”[35]。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张扬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保障人民健康就是维护人权。二是构建全球卫生健康战略。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卫生指标排在第三,且其他目标也与健康密切相关,这说明健康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健康中国建设与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构建契合起来,实施全球卫生健康战略,“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36],深入参与全球卫生合作,同各国携手共推进人类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卫生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