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学分银行制度设计理念

2020-03-13郭峰

工会博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密不可分。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当物质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驱动力就须从物质资源转移到人力资源。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纲要》同时提到,“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关键突破口,是未来教育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向之一。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ECTS)提供了在学校间评估、比较和承认学习成绩的方法,为学生跨国求学创造了便利条件。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与欧洲护照及质量保证框架等几个工具共同实现了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 (VET)。英国“个人学习账户”形成了学习者、雇主、政府共同参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架构。澳大利亚“前学习成果认可”制度,将学习者经过认可的学习成果做成完整的纪录,累积至规定标准,即可换取相应证书。美国的开放式学分制度允许学生在高中获得的学分带到大学,也允许社区学院的学分转换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分。

在亚洲,韩国教育改革总统委员会于1995年就提出“学分银行”议案,1997年这一提案经政府批准后于1998年3月开始施行。学习者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分没有存期限制,待积累到一定额度可申请换取学士或副学士学位。韩国教育及人力资源发展部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以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运行。日本的学分组合政策,将传统校园学习取得的学分同远程学习取得的学分进行了组合,这一政策与大学间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政策共同构成了日本终身教育体系。

国内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起步较晚。上海以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题,以“学分银行”的构建为抓手,以研究和探索两条教育途径之间的学分衔接与转换为主线,围绕着非标准学分向标准学分转化,一般学分向有效学分转化、非学历学分向学历学分转化、低层次学历学分向高层次学历学分转化而展开。福建以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课程超市”为主题,建设“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网,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课程超市”,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自主在网上选择课程学习,累计学分达标后便可申请单科结业证书或网络教育学历文凭。

浙江慈溪以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题,在广义学习的概念上建立具有个性化的市民学习体系,并与学分制相衔接建设“区域性市民学分银行”,初步搭建了“区域性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框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的应用系统。浙江温州以职业教育双元制运行机制为主题,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建立双元制运行机制,在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等教育类型间实现学分衔接与转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岗位体系已成为一个动态系统,要求赋予从业人员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学分转换体系的建立,便于从业人员在转换职业、改换工作地点时,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实现续接。鉴于国内外的经验,职业教育中,学分银行的制度设计可遵循以下理念:

营造学习氛围,培育学习习惯。学习型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学习能力的差异。知识无穷尽,且处于不断地更新与创造中。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选择地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对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大有裨益。个人在学习中,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把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提高业务能力的过程,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终身学习的个人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相得益彰。

推行订单模式,构建学分银行。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分银行”等职业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将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格局,增强民族复兴的软实力提供有益帮助。“学分银行”制度设计应以“职业劳动的工作逻辑”来序化职业教育的结构,在实践中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职业继续教育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校企双方应共同开展职业功能分析,进行市场发展调研,共同审定“订单”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教学特点,深化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 (German Dual System)职教模式:青少年在学校里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又在企业里学习实践技能。英国的“三明治” (sandwich program)模式,即“学习——实践——学习”模式,工读交替、产教结合,将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融为一体。校企合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加入若干特设课程,这些课程是“学分银行”计划进行学分转换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的依据。在构建职业导向的职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时,计划的实施应依照“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相对照的原则,认真推行。

设定课程标准,推进学分累积。在美国,普通高等院校与不少企业联合开办“企业大学”,成绩可转换为大学学分,课程内容达研究生水平,还可转换成硕士学分。确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的规定,使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与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和国家等级考试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相一致。在课程标准层次上实现与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国家等级考试课程的主动对接,为学分互认与累积奠立基础。

建构参照体系,促成学分转换。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行业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课程通常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并将行业的最新变化及时反映到课程体系中。当计划体系内每一门课程的标准都确定时,学分转换只需将外来课程与计划课程进行比较,再按照一定原则确定是否转换及转换的比率等。即以“学分银行”计划课程体系为参照系,认可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课程、国家等级考试课程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课程。参照与比较是建立学分转换体系的基础,也为学分认定、累积、折算、兑换等制度的确立搭建了平台。

2006年,“学分银行”计划被批准确立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进行试点。十余年间,“学分银行”依托原有的线上教育系统已初具规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凭的获得早已让位于学历的获取。在时间成本的折射下,学习与能力的正相关性越发得到劳动者与企业的重视。知识是否能放大为技能,与学分的关系越发疏远,与“银行”的关系却越发密切。理念的先导与制度设计的超前性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写作
学分美食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我爱的职业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