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谈农民合作社的“免疫力”
2020-03-13撰写徐旭初
撰写|徐旭初
新年伊始,神州大地猝不及防地陷入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中。面对重大疫情,我们深感在一个我们根本无法控制风险源头的风险社会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自身免疫力有多么重要。当然,这里讲的免疫力并非限于面对病毒、细菌或疾病的免疫力,而是广义的,泛指面对不确定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
当我们在组织层面上讲“免疫力”时,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学术概念:复衡性(resilience)。在组织理论中,复衡性指一个组织抵抗和应对风险,并且在风险发生后快速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适应和发展。组织的复衡性分为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的组织复衡性主要指组织筹备和预防未知风险的能力,也就是“准备和预防”;动态的组织复衡性指风险发生后,组织管理意外事件,同时用最快的速度降低不良后果,并将组织恢复到原来的或一个新的更理想的状态的能力,也就是“恢复和调整”。如果一个组织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保持高度防备,并迅速从风险中恢复时,组织具有高度的复衡性。譬如说,在生猪产业中,一家生猪养殖合作社如果能够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对生猪生产废物更严格的环境政策、疫病、市场等)有准确预判并采取防备措施,且快速适应和恢复,则合作社具有高度的复衡性。
农民合作社生存和发展于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必然面临各种各样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是来自自然环境的,譬如畜禽疫病;也可能来自市场的,譬如中美贸易战,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如突然出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还可能是来自政策的,譬如政府突然出台某项对合作社发展并不有利的政策措施等。因此,合作社提高自身“免疫力”(复衡性)显然是一个重要课题,甚至可以说,合作社的持续成长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免疫力”(复衡性)。
大致说来,合作社的“免疫力”(复衡性)与其暴露在风险中的程度有关。很显然,合作社越是在风险中暴露程度大,相对而言其复衡性越低,或者说,其更难抵御风险袭击。譬如,养殖业合作社相比较种植业合作社,由于疫病、价格或政策(如环保政策)等因素,暴露程度较大。而规模大的合作社,在市场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往往有被市场发现(也就是容易获得市场需求方关注)的优势,但在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下(如这次疫情)就比较被动了。还有,有些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也就是哪怕较小的价格变化也会引发较大的市场需求波动,经营这样农产品的合作社就在市场环境中暴露程度较大。当然,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自己生产经营什么农产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确定的,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复衡性)则更加重要。
要想提高合作社的“免疫力”(复衡性),其一,要设法提高农产品品质,这是要务。当今的农产品消费者日益追求绿色、有机和原生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精耕细作,保障品质,进而做出特色,亮出名声,打出品牌。其二,要设法延长产业链。一般认为,延长产业链(如向上游延伸兴办饲料厂,向下游搞加工)是为获得更多的附加值,此言不虚,但是这还有一个降低市场风险的功能。其三,要设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就是说除了搞加工外,还可以积极尝试向农旅结合、农教结合等发展。总之,合作社的“免疫力”取决于竞争力,有赖于通过多元化市场渠道的方式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物资储备,推出“零接触种地”服务模式,确保了春耕生产。
而要做到这些,其实还与其他几点有关。其一是合作社领导人的企业家精神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合作社的“免疫力”取决于领导人对市场、政策甚至其他一些看似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无关的信息的敏感性、预见性和判断力,这些通常并非与农产品生产管理有关,而与农产品生产经营有关,与合作社领导人先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和经验有关,换言之,一个常在市场转悠的理事长可能比一个常在田头转悠的理事长更有市场洞察力,更有风险意识。其二,也有研究表明,合作社的决策制度越民主,就越有复衡性。因为一个民主决策机制产生的生产经营决策,大概比较可能被合作社成员们所执行,因而也就更有复衡性。这一点要与上面一点结合起来考虑,换言之,理事长的企业家决策也必须被大多数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们)所认同,这样就更能众人一心地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其三,当盈余分配含有按股分配方式时,合作社更具复衡性。这一点较好理解,因为当合作社具有股份制成分,成员不仅与合作社有惠顾关系,还有了股权关系,盈余也就不仅有惠顾返还还有按股分红,这样成员与合作社联系更加紧密,因而也更能与合作社共进退了。
无论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农民合作社应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复衡性),实现竞争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