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将有效带动养猪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
2020-03-13撰写朱增勇
撰写|朱增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章节中,以单独一个段落的形式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把生猪产业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猪生产与粮食生产一样,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像抓粮食生产一样保障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稳定猪肉供给和猪肉价格。目前,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的出栏比重约占总出栏量的一半,中小散养户既是生猪供给的绝对主体,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主体,只有提升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才能真正提升其生物安全水平和生产竞争力。与规模企业相比,中小散户在资金、技术和生物安全意识方面都亟需扶持。通过规模化水平的提升来稳定生产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产能恢复还要依赖中小散户提高生产积极性,而通过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支持,能够有效提升未来防疫和补栏扩产效果。培养和加快新型养猪合作组织发展,是保障未来生猪生产快速恢复,提高养猪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笔者(中)在合作社基地调研
一、生猪合作组织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到的“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疫情风险会随着生猪补栏增养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养殖户补栏复产的积极性、补栏速度和力度,做好疫病防控才能真正让补栏增养发挥稳产复产的作用。养殖户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生物安全意识薄弱,同时缺乏了解疫病防控方法和技术、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波动预测等方面的消息。养殖合作社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管理优势,为养殖户防治疫病提供指导,真正压实养殖户的防疫主体责任,还可以为合作社成员随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率,通过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产成本价格竞争力。通过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解决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种养有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笔者调查的约870多户养殖户中,有4%的养殖户属于合作社成员,成员将问题及时反映到合作社,合作社再及时反馈给政府,解决了中小养殖户普遍遭遇的生猪销不掉和饲料买不到、运不进的问题。
二是能够有效建立产销对接。合作组织通过建立生猪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能够掌握产销情况,及时防范市场风险,协助养殖户及时调整生猪生产决策。合作组织有能力拓宽销售渠道,能够通过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开展线上销售、建立专营店等模式,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一些养殖特色生猪品种的养殖合作组织,还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实现特色品种的价值增值。
三是有助于突破生猪养殖的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形成规模优势。由合作组织统一协调土地流转,能够缓解目前的用地难问题。由合作组织作担保或者建立风险基金,能够在成员内实行资金互助或者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政策性贷款,可以帮助一些有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再继续发展生产的农户融资保生产。尽管当前仍然存在疫情风险,但生猪养殖行业迎来超长盈利期,获得盈利和资金积累的养殖户希望能够继续扩张,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生猪养殖模式,实现规模效益。养殖合作组织可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形成规模养殖小区,带动周边地区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二、生猪合作组织发展方向
一是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调运方式的转变速度,未来产地生产、屠宰加工,向销地调运猪肉,实现产销平衡,不但有利于促进产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疫病风险,同时将提升更富营养和更高安全水平的冷鲜肉的消费。养殖合作组织应顺应这种产销模式转变,拓展自身管理和服务功能,与产业链不同环节相关组织明确分工、有效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各组织间不同资源的共享,还能在有效的沟通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和增收提效。譬如,养殖协会通过自建的饲料加工厂、物流体系,为养殖户提供质量高、价格便宜的饲料原料,减少了养殖成本;通过与流通协会合作,协助养殖户生猪运销,将收集的生猪运往自建或者合作屠宰厂,通过专卖店来销售,能够提升养殖附加值。在市场监测预警、生产技术服务、品种改良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协会或者企业合作,共同为养殖户提供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有利于生猪生产水平提高、效益保障和生产稳定。
二是科学化、规范化和企业化管理。未来生猪产业不但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还要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规模经济。生猪养殖要走高起点、高标准道路,合作组织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生猪品种资源、生态环境和发展基础,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提高疫病控制和污染治理能力。合作组织必须实现管理企业化,按照现代管理的要求,用规范化、企业化的制度进行组织的经营管理,实现统一栏舍、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规程和统一销售。
三是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要实现生猪养殖价值增值,养殖合作组织需要走品牌化道路,建立自己的猪肉品牌,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打造合作组织品牌,在市场中树立形象,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能够大大强化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吸引力,有效提升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目前众多生猪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建立分类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对合作社进行整合和提升,对于已经运转良好且发挥较大作用的合作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在土地流转方面,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给予合作组织优先安排。为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政策支持,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定范围,鼓励各级金融机构的贴息贷款、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向其倾斜,拓宽合作组织贷款融资渠道,解决目前对生猪产能恢复影响最大的中小养殖户融资问题。三是提供非洲猪瘟检测支持。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中,合作组织能够有效协助政府和畜牧管理部门提升防疫效果。政府应为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设施设备和技术基础的养殖合作组织,提供非洲猪瘟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提高生猪复产稳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