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

2020-03-13惠志芹

人物画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节民族音乐旋律

惠志芹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又叫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在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阶段,中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时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都处于形成阶段,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与实践教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立和正确运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实践中的体会。

一、德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中的体现

苏联著名音乐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的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幫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显而易见,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奖良好的道德思想融入人的心田,应把德育贯彻到音乐教学中去,而音乐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民族音乐是中国精神气质的象征,歌曲《长江之歌》以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壮景,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祖国山河、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之情,深深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活动中,更好的提升道德素养,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乐中育德,美中育德。

二、智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的中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启迪”二字意在鼓励教师竭力挖掘音乐教育中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如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旋律填空,听音乐训练无不需要学生动脑去思维。又如我在教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时,利用起伏、跳荡的旋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启发学生想象山谷美丽的景色,联想自己郊游时愉快的心情,自然引起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寻求回声的根源。音乐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很多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就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因此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使学生产生想象、调动联想,让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活动更好的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智育的发展,达到乐中启智,美中启智。

三、体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给人带来欢乐,身心愉悦,这样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实践中,学生的呼吸系统,发声系统,肺活量,脑神经等都可以得到锻炼;在演奏中,学生的眼、耳、手、脚等也都得到活动,动作得以协调。歌曲《青春舞曲》以极其简练的旋律和富有舞蹈性地节奏,生动地表达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无比欢乐的心情。我在音乐教学室配上律动,如:①小节拍手(一拍一次);②小节双手上举左上方做翻腕;③小节动作同;①小节;④小节双手上举右上方做翻腕;⑤-⑥小节动作同①-②小节;⑦-⑧小节动作同②-④小节;⑨-⑭小节脚作垫步,双手上举,手心朝外,作左右摆动(一拍一次),在做动作同时提醒学生眼要看手(因为眼能传神)。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全身各个器官参与,长期坚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不管是音乐律动还是体育,都与音乐文化是密不可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为游泳,武术,滑冰,体操等体育项目增添了色彩,而且还从心理上使运动员对体育产生兴奋,掌握力度,增强信心,最大功效的发挥了运动员的体育水平,让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乐中促体、美中促体。

四、美育在中国民族文化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中的体现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而音乐的艺术形象教育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艺术美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歌曲《深情地爱》曲调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运用“天山上的清泉、春天的细雨、北国的飞雪、南方的暖风”等生动的比喻和优美浪漫的语言,酣畅淋漓的抒发青少年一代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融情感美、形象美与一体,既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又激发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才能,达到乐中有美,美中有美。

五、劳动教育在中国民族文化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中的体现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而音乐又与劳动是分不开的,很多歌曲、舞蹈动作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秧歌舞、采茶舞等舞蹈动作都来自劳动创作。没有劳动也创造不出像号子、山歌等富有劳动场面的旋律。歌曲《二月里来》选自《生产大合唱》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美、委婉,描绘了早春二月风和日暖的日子里人们播种、劳动的情景,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使学生感知、想象幸福来自我们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欲望,增强学生学生劳动观念,珍惜劳动硕果,热爱劳动人民,让学生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活动中愉悦的去接受劳动,爱上劳动,达到乐中爱劳,美中爱劳。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只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和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节民族音乐旋律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快把我哥带走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