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研究
2020-03-12马越
马越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青海省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需要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内涵,并提出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包括提升传统动力,以科技创见、生态文明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进一步转换。
〔关键词〕 青海省 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
一、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地区GDP从1978年15.54亿元增长到2017年2624.83亿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2000年开始,青海省地区GDP年均实际平均增速为13.5%,但从2011年开始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开始逐步下滑。2011—2017年,地区GDP增速从12.3%下降至7.64%。青海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青海省需要着力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去除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动能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逐渐衰退,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匮乏,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衰减的旧动能必然要采用新动能替代。因此,为了促进青海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定高效的发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
(一)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与“旧”的联系
“无中生有”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培育新动能,通过创新培育而产生的新动能,利用新的生产要素汇集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以满足人类有效需求为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对行业和产业以及更多领域带来重大影响。“有中出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造提升旧动能成为新经济增长动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结合新的生产要素,在改造升级传统动能的同时,挖掘其中蕴藏的新的生命力。旧动能因为时间的变化可能会被取代或者改造,而新动能会因为随着时间变化和技术的革新也会衰落成旧动能,再进行改造升级能成为新动能。在青海省,旧动能对稳增长、促就业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能为求新而新,全面否定抛弃旧动能。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特性
1.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长期性。青海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发展情况,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经济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型,因此青海省需要充裕时间探索经济发展新动能。
2.新旧动能转换是波动增长的过程。青海省正经历着转型时期的阵痛阶段,这个阶段意味着经济增长新动能还不能有效的抵消传统经济动能带来的负影响,旧动能积极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新动能此时处在孕育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尽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可是技术效率还不及旧动能,直到发展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临界点,新动能逐步代替旧动能的发展阶段,随着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能够促进新动能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时旧动能逐步退出,新动能成为主流,进而进入较高的平衡增长路径中。
三、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分析
(一)以升级传统动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1.在投资的主体上,积极鼓励民间、个人等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适当减少以政府、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投资,并且加大青海省民间投资的比重,从根本上促进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资兴趣,强化投资对象、提供对称的投资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民间投资。外资金的投资比重也应当予以适当的重视,外资金一般是为获取利润,对于青海省一些缺乏技术创新、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很难获得外资资金的支持,政府需要制定招商引资的规划。
2.在投资的结构效益上,应将投资力度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牧业、新兴服务业等投资效益高、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对于像青海海东工业园区这样具有投资高效益、后劲十足的基地,或者与青海省的发展优势相关联的产业以及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良好的项目上应加大投资力度,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促进投资结构的效益,加快青海省的新旧动能转换。
(二)以科技创见布局新旧动能转换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经费筹措机制,这是科技创见布局新动能的基本保障。建立省、市、州县多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吸引各个创新主体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多方渠道筹集科研经费,扩大科技协同创新基金规模,同时强化科技创新中的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技术创新投入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加大对数字技术基础科学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重视6G、AR、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更前沿的技术研究。数字技术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仅包括自身的产业化,也包括其他的产业赋能,而赋能传统产业的影响更广,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带动数字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以生態文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青海省是生态大省,2018年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作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青海省在新旧动能连续转换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长期以来,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掠夺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实质上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完成,通过各个举措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就是结合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增加资源能源利用率,以此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中的要求不仅强调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更多的是强调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领域,以此来维护生态平衡。
(四)以产业升级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应当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及新型产业集聚群。有利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产生出的辐射效应,对于其他产业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条关联度。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在有限的范围内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新型产业集聚群,孕育新的革命技术和新兴产业,成为促进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青海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于产业机构高级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带动新旧动能的转换。现在由于缺乏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业辅助,因此高质量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带动新旧动能的连续转换,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具有辐射效应的产业和企业,作为带动新旧动能连续转换的主体。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促进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梁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