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0-03-12任永辉
任永辉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1]。她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鲜明品格,培养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基地,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要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发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教育形式,优化革命文化教育环境,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使他们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留下了异常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2]。从建党圣地的上海,到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的江西南昌;从见证秋收起义部队与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的江西井冈山,到抗战圣地陕西延安;从使革命由歧路变通途的贵州遵义,到红军会师的甘肃会宁;从西柏坡到北平……在这些伟大历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精神与思想内涵,不断将中华民族重新推向世界民族之巅。这些融入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的革命文化,逐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拥有了特殊的地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弘扬与发挥革命文化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激励作用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近百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所凝练出的革命传统文化思想,其思想内容不仅有强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极具丰富性、深刻性与感染性,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激励作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长征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能够激励他们提高自身修养,培育其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
(三)形塑作用
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的个性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独立。革命文化教育极具特质,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可以形成和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3]。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红色遗址、先烈故居、纪念馆(展览馆)等现场参观,也可以开展红色主旋律电影欣赏、红色书籍阅读以及红歌比赛等,这些活动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与先烈意志,不仅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促使他们通过回顾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树立起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意志。
二、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各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将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中,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没有深层次探究革命文化的内在价值,教育者仍然只将革命文化的外在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时,有的教育者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较为肤浅的表象内容传授于受教育者,并没有深度挖掘革命文化的核心思想内涵;一些高校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时,只是简单地提及并渗透一些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开设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独立课程,也没有针对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独立教材,更没有真正系统地将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
(二)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不丰富
各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仍停留在传统的讲座、观影、参观等形式上,过分强调对教育内容的探究,却淡化了对教育方式的探究。这种不正确的发展方向直接导致空洞枯燥的教学内容和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上,在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辅以革命文化教育,则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就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变为丰富与生动的实践行为。革命文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实效内涵,能够使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具体实践—获得实践感悟—利用感悟继续服务于实践”这个循环过程来完成,但有的高校却没有立足于此来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笔者调查得知:多数学生不认可现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希望能够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多种情境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三)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对革命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出现学生不重视、不愿学甚至认为不必学等错误认识,所以,即使学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时,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听课、在现场参观时走马观花,教育效果无法体现。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紧缺,很多院校为保证专业课教学,缩减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或者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有关的课程、活动安排为大班上课、晚上上课,动辄上百人拥挤在教室里听课,教育教学效果较差。此外,由于这方面的师资匮乏,导致现有的教师仅满足于完成课时,但上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却无人关注,最终致使基于革命文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仅处于一种低水平维持状态。
三、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开发教育资源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4]。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文献资料、革命歌曲、革命文物、革命文艺作品、革命战争遗址以及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丰功伟绩,见证了民族解放和发展的沧桑巨变,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展示了革命前辈们的高尚品德与优良作风。高校要对革命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有计划地整合,切实把革命文化纳入课程体系。要把革命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教学中的专题,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学生引入到革命文化学习氛围中,加强实践教学,让他们感受红色经典、感悟历史,切身体会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团队要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编撰具有深度与内涵的革命文化教育的特色教材,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要在课堂学习之外,开设革命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专题讲座,并为大学生推荐一些革命文化读本,以此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理想信念教育延伸至课堂以外。
(二)改进教育方法
大学生能否坚定理想信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因此,高校务必要充分认识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促进作用,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让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5]。例如,开设革命文化教育专题课,将革命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校内场馆和设施,建设革命文化长廊、革命题材雕塑、革命文化展板等;在图书馆设立红色书库或专架,让革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就近建立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革命文化的感染和教育;开辟革命文化网络虚拟体验场馆,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效果。这些生动直观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革命文化更加深入地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联系在一起,而且可以令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自觉把革命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思想意识中。
(三)优化教育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获得信息与学习生活的主要途径早已由传统媒介向网络媒介转变,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深深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意识与具体行为。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阵地与新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进程中,尤其是在优化工作环境方面,应该以加大对校园信息安全的重视、积极吸引网络安全管理人才、提高师生安全与道德意识、强化监管力度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从而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校园信息环境。同时,要灵活运用新媒体,积极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报、电视台、广播站设置革命文化专栏,探索建立“革命文化育人”专题网或公众号,使学生能迅速、及时、全面关注了解革命文化的相关内容。
总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使他们体验到历史所创造的客观文化的重要价值,促进其对革命文化价值的领会,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