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2020-03-12黄宁花王言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非主流网络时代网络空间

黄宁花,王言帅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网络时代,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并提供强有力支撑条件下,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全新场域,使意识形态斗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网下迅速蔓延至网上,甚至赶超网下,成为斗争的主阵地。虽然,当前我国网络普及率赶超全球平均水平,核心技术实现创新突破,网络空间环境也日趋明朗。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也充斥着各种舆论主体,各种传播平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鉴于网络具有虚拟、自由、开放等特性,与传统网下传播方式、对象、内容存在极大差异。所以,应“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1],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活动群体,是网络的原住民,但由于其思想行为还不成熟,且正处“三观”确立期,缺乏辨别网上的各种思想舆论的能力,须加以引导,谨防其被非主流意识形态带偏,弱化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于此,本文在借鉴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网络时代的特点出发,分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旨在为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一、网络时代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场域,并成为其社交和生活的主要手段,对其生活、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网络时代,强调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对网络传播负向功能的现实需要

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道:“每一种技术和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2]网络也如此,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有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虽然,总体上网上传播的内容以正能量为主,但不可否认,负面内容也占据一定“市场”,并处于不断扩张蔓延之势。在人人皆可发声的网络时代,若能凝民心、聚民力,搭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那么,这极具震撼力的声音就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器”;反之,则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威作福的助力神器。大学生朝气蓬勃,喜好多元,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且明辨是非能力还处于有待提升阶段,难以分辨网上传播内容的良莠好坏,不能有效过滤网络空间的“杂音”“噪音”,易受外界社会思潮误导,若不加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深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长此以往,很容易致其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二)减少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必然选择

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达8.54亿,其中,20~29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为24.6%,并以学生群体居多,占比达26.0%[3]。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既是数据的主要“生产者”,也是数据的主要“消费者”,更是网络最为忠实的“粉丝”。网络的易操作性与强交互性为其传播、扩散、接收信息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也为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大学生偏向于以自我为中心,自律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不强,面对网络时代的来袭,若不懂得趋利避害,一味放纵自我,则可能沉迷虚拟世界而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其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风险。为此,为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就应筑牢其思想意识的“防火墙”,增强其网络规则、法律、自律、安全等意识,不给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可乘之机,使其在思想上时刻与社会所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

(三)响应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时代需求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博弈在网上展开,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这种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由此衍生而来,随之而来的舆论战、信息战便也一跃而升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重要方式。在网络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今社会所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否战胜非主流意识形态,关乎国家安全及政权稳定,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对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性加以强调,他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4],为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指明方向。我国虽已极力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但仍不可避免会受到其他思想言论的干扰,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网民”,且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新时代接班人,我国社会所推崇主流意识形态能否得到多数大学生“网民”的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走向,故强调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明智选择。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关乎其自身发展,也关乎国家发展。网络的虚拟、自由、开放等特性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陷入三重困境。

(一)网络的虚拟性模糊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日渐构建出一个“虚拟电子空间”或者说是“虚拟社会”,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空间里,时刻都在上演着似假而真的生活场景。加之,意识形态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虚拟”特性,且人的意识形态易受外界环境、信息、言论等影响而发生变化。故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并非只为具有正能量、主旋律的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作威作福提供了遮风挡雨的“雨衣”,增加了许多意识形态认知认同的干扰项,容易淡化或者模糊人们原有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迷惑性,刷新其对原有意识形态的认知。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会模糊大学生对虚拟世界及现象世界界限的认知,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可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释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但由于网上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加之,网上的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化。久而久之,容易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放飞自我,沉迷网络而难以适应现实世界的生活,进入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地带,使其原有的道德认知和意识失去稳固地基。

(二)网络的自由性离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低门槛、易操作、强交互的生活场域,网民可在这里最大限度的享受思想、言论及行为自由,还可上网聊天、购物、游戏等。一方面,网络就像一个信息宝库,里面内容应有尽有,大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宽自身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也像一个信息垃圾场,各种思想舆论也汇聚至此,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思想舆论,都可无界限传播,这既给了西方某些反华国家可乘之机,也给了国内翘首以待企图破坏国家稳定的反社会人员以实施计划的机会,不断地发布各种负面思想舆论,使得网上充斥着各种失范行为和现象,这很大程度上会削减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离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若大学生长期在网上接受过多的不良文化渗透或是过多的接触垃圾信息,这些将会与其头脑中原有的思维观念、文化观念形成冲突,对于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就易受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思想上被“西化”,日渐淡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这对国家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危险。

(三)网络的开放性解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认同

作为一个开放场域,网络使人们在网上“人人平等”的权利得以实现,任何人都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在这个场域活动。与此同时,这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戏谑的战场,以最快的速度“粉墨登场”,以喜闻乐见的内容来博取大学生关注,并趁其不意对其进行价值观念渗透,消解其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使其飘摇不定。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点击获取所需学习资料时,极易被一些错误信息误导,例如有时打开网页会遇到莫名弹出的各种窗口,里面的内容并非大学生本意所需,而是各种别有用心的商家为占据市场,而采取的别有用心的手段来博取大学生的眼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一探究竟。这些垃圾信息会污染大学生心灵,误导其行为,甚至使其盲目从众,沾染不良恶习(色情、赌博、暴力等),使其萎靡不振,失去理想信念,在行为上偏离正轨。一旦疏于防范,还有可能陷入不良商家设计的各种圈套,轻则损失钱财,重则甚至可能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像网上报道的大学生遭遇“网络贷”“校园贷”“网络诈骗”等事件,就是伴随网络而出现的各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

三、破解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应对之策

破解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需找准问题,立足现实,结合网络的发展特征,对症下药,切不可盲目行动。为此,针对目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可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应对:

(一)通过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来深化大学生的认知认同

主流意识形态能否获得大学生的认同,既源于其内容是否科学、权威,也源于其内容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传播形式是否是为大学生所接受,是否具有吸引力。为此,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创新,在议题设置的中心化上下功夫,在内容传播的分众化上下功夫,在效果反馈的精准化上下功夫,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紧密结合各类网民群体特点,推出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产品。一方面,“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5],高校作为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高地,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为大学生甄别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教导学生善用网络,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舆论导向作用,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相融合,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避免让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给非主流意识形态有机可乘,只有这样积极主动,占据制高点,才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二)通过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来深化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认知主体对事物发自内心的肯定、赞赏的态度。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一定的情感认同成分,但由于网络空间的弥漫着各种思想舆论,并未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思潮,且西方各种不良思想文化频繁侵蚀,许多反社会主义思潮此起彼伏,保守僵化的思想也在社会上留有残余,使得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处摇摆不定状态,表现在其心态上:就是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时,会出现矛盾心理,不知如何抉择;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对此漠不关心,对网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警醒,这就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引领力。一方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彩,以提升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光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还不够,还需提升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使其能在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锋过程中坚定立场,自觉抵制诱惑,只有不断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才能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心中占主要地位。

(三)通过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来深化大学生的行为认同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主流意识形态能否聚民心、合民意,关键在于主流意识形态能否帮助人们回应和解答现实问题,澄清错误认识。一方面,需详细为大学生阐释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作出科学解释,从而汇聚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让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发声,有理有据地回应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避免大学生受错误思想言论左右,产生网络失范行为,造成危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不良后果。当然,要想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认同,须先稳固其认知认同与情感认同,然后定期掌握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真实评价,了解其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及方式等的不满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形式,以此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结 语

网络时代,人人皆可是信息生产、整合及发布的主体,网上散播的社会热点与舆论不仅产生迅速,扩散迅速,更新也迅速。在此背景下,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大学生应不遗余力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把握内在用网规律,充分发挥网络的正向功能,积极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非主流网络时代网络空间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时代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