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核心、内涵:新时代党建“三四五”特征
2020-03-12刘卫琴
刘卫琴
(扬州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党的十八大后,党的建设秉持“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党建工作新征程,推动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又明确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路向,深化了对党的建设新常态的规律性认识。目标、核心、内涵是理解新时代党建特征的基本要素,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建在目标、核心、内涵等方面呈现“三型政党”“四个意识”“五位一体”的“三四五”新常态特征,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以建设“三型政党”为抓手,明确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目标
建设什么样的党?这是党建工作首先必须明确的方向,因为它决定着其目标和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精英党→群众党”(四大前后),“革命党→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全能型党→服务型党”(改革开放后),每次转型都伴随着党建目标的变化。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时期曾经提出过不同的党建目标,但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把党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总结过去的经验,适应新世情、国情、党情,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50的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目标。
学习型政党,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在党内积极营造勤于、善于学习的风气并制度化、长效化,通过与时俱进的学习,增强其执政本领、巩固其执政基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很重视学习,具有崇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优势,可以说,我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逐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宏伟篇章。毛泽东提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2]178。邓小平强调,“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3]316。江泽民认为,“一个人,坚持学习可以永葆青春;一个党、一个国家,大兴学习之风,可以永葆生机和活力”[4]304。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5]872。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号召全党加强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重新学习”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要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二是指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学习方法和手段,提高效率地重头再学,要适应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媒体等技术发展的新要求,用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去学习。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这一切“新”的源泉也在于学习。
服务型政党,是指坚持和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路线,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政党都必须首先明确“为谁执政”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党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体现与其他政党本质区别的根本所在。党在七大上正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党建立了无所不包的全能型管理体制,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实际上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党对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开始反思和改革,提出要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并把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作为判断工作成败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党执政理念重大变化的里程碑。党的十七大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再次凸显了党的服务意识。党的十八大又在充分继承和发展过去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和创新,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概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重申了党的服务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服务型政党建设出真招、落实子。2013年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党在新形势下顺应民心民意、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反“四风”的种种举措也是针对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的有的放矢。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6]。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赢得人心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坚定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把“心中有民”作为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改变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创新型政党,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南,与时俱进地对自身的理论、制度、政策、任务等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通过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制度、组织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以提高党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光荣史诗。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凝聚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党中央创造性地概括提升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举措,从“中国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四个自信”到“四个全面”战略,从严明政治规矩到“零容忍反腐”等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创新型政党建设的最好注脚。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决战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推进,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和难拔的荆棘,老办法和旧经验已经解决不了新问题,唯有不断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方能找到跳出“陷阱”、突破困局的金钥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创新。
党的十九大丰富和发展了“三型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新时代党建的总体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这个党建目标实质上就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目标的升级版。
二、以强化“四个意识”为引领,形成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全党发出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号召,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将“四个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而提出。强化“四个意识”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指针。
政治意识,主要是强调在政治上要坚定,要旗帜鲜明地在政治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紧跟党中央步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当前我们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党员来源纷繁复杂,一旦放松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就容易出现思想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主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严明政治规矩等方面强化政治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活动,提出明确且具体的纪律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健全党内组织生活,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每个党员都编入一个党小组、党支部,隶属于一级党组织,按规定要定期参加民主生活会,过组织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规矩”的概念,强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一切政治纪律都是要严守的政治规矩,除此以外,一些未列入政治纪律的柔性的政治规矩,比如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要遵守。政治规矩的外延比政治纪律大,所以“政治规矩”的提出把以往游离在政治纪律之外的软作风问题也纳入对党员的管理之中,成为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
大局意识,即自觉地从全局、整体的角度把握和谋划工作,擅长从宏观视角分析形势、解决问题,地方的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国的整体利益。服从大局是党的一贯传统。早在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就有地方党组织“不得自定政策”的大局意识的间接表述,延安整风运动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加强和巩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大局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顾全大局是党历来提倡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995年中央出台的指导企业改革的意见中首次直接表述“大局意识”。十八大后,“大局意识”成为“四个意识”有机整体的重要部分。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根本上服从国际国内大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必要时要舍得牺牲局部或个人小利益而保全大局。如今党内大部分同志是有大局意识的,可难免还有一些不顾大局的现象:拉帮结伙、搞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央的三令五申或阳奉阴违或置若罔闻,等等。党员干部如果缺乏大局意识,会损害党群关系,削弱中央权威,影响国家长远发展大计。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要克服本位主义,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要自觉地服从大局。
核心意识,即自觉以党中央及其领袖为核心,坚决服从并维护核心的威望和地位。增强核心意识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国的大党,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近百年来,党的建设有一条重要经验:任何时期党都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克服一个个困难,闯过一道道难关,赢得一次次胜利。
习近平同志当选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在内政外交、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顺应党心民意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习近平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一致认可和绝对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习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我们必须自觉维护这三层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中央决策,拥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我国的改革已向全面纵深推进,不能再单靠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用顶层设计来总揽全局,用核心的权威来协调各方。我们要自觉地在思想上坚信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组织上听从核心,感情上亲近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
看齐意识,就是要自觉地向党中央靠拢,对党绝对忠诚,拥护党中央的号召和决定,与党中央步调一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8]103。强调看齐意识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党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保证齐步走的难度愈来愈大,在党员队伍中会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整齐”现象,比如,有的党员嘴上虽然讲向党中央看齐,但在多种场合口无遮拦地散布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论;再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在大会报告中高调正风肃纪,但背地里却是牢骚满腹,甚至我行我素继续干违法乱纪的勾当。所以,木鱼要常敲,看齐也须日日提、刻刻讲,随时提醒,以便迅速调整,始终保持步伐一致。
增强看齐意识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要求,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必须坚定地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其实质就是要求全体党员与党中央在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力,步调一致,凝心聚力,确保党的团结和核心领导,确保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的贯彻落实。
“四个意识”是彼此相联、密切相关的有机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前提,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保证,四者统一于“两个维护”的实践。增强“四个意识”是十八大以来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引领。在“四个意识”的统领下,汇聚了全党共识,形成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良好局面。
三、以贯穿制度建设的“五位一体”党建为内涵,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长期以来,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三大领域,党的十六大提出“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用“纪律建设”替代“反腐倡廉建设”,并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形成囊括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的“五位一体”党建的总体布局,同时要求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
(一)政治建设是统帅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调政治方向、文化、纪律、规矩等方面的建设,是十九大关于党建最大的贡献。政党本质上是有既定路线、纲领、策略的政治组织,政治性是其首要特征,政治建设是其内在要求。政治建设是管方向和根本的,其他建设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政治建设就是教育全体党员确立“四个意识”,确保言行与党中央一致。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行动以党章为基本遵循,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制度。还须以清明廉洁的政治文化为价值引领,大力弘扬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
(二)思想建设是根基
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队伍的壮大对党的建设来说,不仅意味着活力与希望,而且必然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新党员由于对党的历史认识不深不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是非常坚定,还有一些老党员受社会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党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因此党内确实存在部分党员思想并未入党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全体党员进行了塑魂补钙的思想教育工作,集中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党内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从2017年开始,把党内主题教育工作常态化,党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过去的运动式、集中式开始转向制度式、经常式。通过这些集中性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三要防微杜渐,通过学习、教育、排查、整改,把隐患解决在苗头或萌芽状态,增强抵御腐败变质的能力。
(三)组织建设是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第一,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党的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入手,打铁还需自身硬,自上而下做好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是提出了好干部的五个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9]。二是制定了领导干部选拔、考核的新标准,确立科学的政绩观。中央修订了干部任用条例,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新条例中,而且重新修订了干部政绩考核标准,纠正以往专以GDP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第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一是从严把控新发展党员质量。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规范入党程序与标准,决不能只顾发展的数量而忽视发展的质量。二是严格管理党员,强化党纪党规。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党内法规文件,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三是探索党组织“出口”机制,大力清除不合格党员。2014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常态化、制度化清理不合格党员。第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以来,有些基层党组织存在党不管党、组织松懈、纪律涣散的现象。山高皇帝远,党中央的决策到基层就走了形、变了样,被一些土政策所取代,严重影响党中央的权威和基层群众的利益。2014年,中央出台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件,要求加强薄弱基层党组织的排查与整顿,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
(四)作风建设是重点
重视作风建设是党的一贯主张,众所周知的延安整风就是作风建设之典范。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党的作风建设,党中央从狠抓作风建设入手,打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首先,破解“四风”难题,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向作风顽疾开战。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问题无小事,不良作风会严重侵蚀党的根基和血脉。2012年12月,中央从调研、文风、会风、出访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2013年,中央又颁布了“六项禁令”。习近平多次强调,“八项规定”只是作风建设的起点,是底线。作风建设不设时间表,不按暂停键,没有终点站,始终进行时。短短几年时间,规定、禁令生威发力,从根本上遏制了一些歪风邪气,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其次,把作风建设制度化,解决作风建设反弹复发问题。习近平曾用“亚健康”来形容党的作风状况,指出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长、抓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制度不断完善。
(五)纪律建设是亮点
党的建设突出纪律建设,凸显纪律规矩的严肃性。其一,强调全体党员首先要牢记并服从党章。党章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一部党章诞生于党的二大,以后又作了多次修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党章进行了补充完善。党中央要求党员要把学党章作为必修课、第一课,全面掌握党章内容,强化党章意识,增强党员责任感。“两学一做”活动激发了党员学党章的热情。其二,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始终站在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反腐败斗争问题,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反腐风暴向纵深推进,查贪治腐力度前所未有,效果也非常明显。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薄熙来、令计划等一个个“老虎”的倒台充分说明反腐没有“禁区”,不开“天窗”,不管职务、地位有多高,谁搞腐败就查处谁,在全社会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浓厚氛围。
注重制度建设、强调依法依规治党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显著特点。2013年5月,党中央出台了两个重要的党内法规的立法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随后开始系统排查与清理党内法规文件,这在党史上也是第一次。2014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党要依法依规治党。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角度把依法依规治党提到空前的高度,从“规”字当选2016中国年度汉字可见一斑,此次会议也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过去在制度执行上存在的宽、松、软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完善巡视工作条例加强对法规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来推动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加大了问责力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双主体责任,强化了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监督意识。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代,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五位一体”党建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且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全过程,制定和修改了百余部党内法规,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呈现出以建设“三型政党”为抓手,明确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目标;以强化“四个意识”为引领,形成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强领导核心;以贯穿制度建设的“五位一体”党建为内涵,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的“三四五”新常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