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2020-03-12张光哲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者共同体文明

张光哲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紧围绕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内外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目前学界对这一论述的相关论题也展开了初步的探讨,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已有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鉴。

一、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研究

“全球化之‘争’与反全球化之‘鸣’,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突出表征。”[1]226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理论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论述的生成逻辑,是理解这一论述内在意涵的逻辑起点。

一是理论逻辑。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论逻辑,“马克思的文明交往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文明交流思想是其理论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其理论底色,西方和谐思想和全球治理理论是其理论借鉴”[2]。

二是实践逻辑。学者们主要是从时代背景出发来探讨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的实践逻辑。第一种观点是从时代机遇入手来进行分析,认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特征”[3]是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的重要因素。第二种观点是从人类面临的挑战出发,指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4],而文明交流互鉴正是基于这些挑战给出的“中国方案”。

学界的研究理路主要是沿着理论和实践这两条主线,论证了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其成果值得肯定。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逻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今后,一方面,要深入探讨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提出与时代背景的内在逻辑关系,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和解释力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主体逻辑等的研究。

二、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研究

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非常丰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对此,学界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文本解读说”,即从习近平的讲话文本出发解读其思想的内涵。有学者从习近平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入手,提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的创新思维与观念体系是:文明具有多彩性;文明具有平等性;文明具有包容性;中华文明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文明;在重视文化传承的同时,更要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做好古老文明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5]

二是“思想观念说”,主张从思想理念的维度出发来诠释这一论述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阐释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格局观、“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价值观、“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底线观、“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想观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观。[6]

三是“理论建构说”,主要是以理论建构为考察的角度来阐释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致力于打造人类文明交往的新范式,集中体现在三方面的理论建构:一是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三是追求和谐共生、美美与共。[7]

四是“多维阐释说”,主张从多个维度立体、全面地阐发这一论述所蕴含的思想体系。有学者从三个维度对这一论述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在观念之维,坚持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在目标之维,让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在路径之维,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8]

学术界的研究进路基本上是以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为基点,从不同的视角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但是学术界对于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还缺乏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究竟包括哪几个维度,各个维度之间以及各维度与该论述整体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另一方面,对于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主要内涵的分析视角还要进一步拓宽。如,从本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角度对这一论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探察和凝练。

三、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的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的观点有: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学者认为,“‘文明互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全球治理实践出发,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作为新的历史起点,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作出的中国判断”[9]。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文明理论”[10]。

二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我们党、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11],有助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还有的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着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12]。

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困境的一种理论回应。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对“文明中心论”的批判,也是对“制度模式单一论”的批判。[13]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劣论”的直面应对,回答了在当今极度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差异、优劣的问题。[14]

四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有学者指出,这一论述“为世界各个文明形成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谐共处的积极关系,共同开创人类美好前景提供了中国方案”[15]。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文明观和世界观,以‘中国智慧’处理当代国际关系,以‘中国方案’破解全球治理难题,必将对促进人类文明和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6]。还有学者认为,“习近平高频次高密度地谈及‘文明交流互鉴’,这些思想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正在为中国争得国际话语权,并将日渐形成国际社会的新型话语体系”[17]。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创新发展,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把握,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是对文明发展面临困境的一种回应,是中国责任和中国担当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但是,学者们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比如很少有学者立足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论述的重大战略意义;也很少有学者阐释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这一论述对于推动世界治理体系的变革、实现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保证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等方面的作用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四、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研究

在把握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以及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一是“价值理念论”,主要是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理念出发来探讨路径的构建。有学者认为,交流互鉴与和谐共生是处理文明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学习,深入了解;相互借鉴,和谐共生。[18]还有学者认为,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要采取的态度是:正视文明互鉴,端正对待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增进交流往来,探索世界各国文明互鉴途径;掌握文明“新陈代谢”规律,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机。要秉持的原则是开放、平等、互鉴。[19]还有学者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认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定力”[20]。

二是“文明超越论”,认为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要超越传统狭隘的文明论调,构建新的文明交流范式。有的学者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1]这一论断,提出了“三个回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回应世界文明要不要交往的问题;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回应世界文明当如何交往的问题;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回应人类文明交流的目标问题。[22]还有学者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进而提出了“三个超越”: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平等超越文明冲突,以共享包容超越文明隔阂。[11]

三是“机制建设论”,即通过机制构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学者指出,要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的机制:一要建立互学互鉴的发展动力机制;二要建设互利共赢的协同合作机制;三要坚持不同文明开放包容交流互鉴。[23]

四是“多维构建论”,主张从多维路径推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有学者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为历史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文化交流的开放与包容、经贸合作的互通与互补以及创新未来的互利与共赢。[24]还有学者指出,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秉承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并丰富文化传播手段”[25]。

由此可见,学界不仅从价值理念、理论超越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推进,而且还尝试从多维度、多视角探察实现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路径。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不论是“价值理念论”,还是“文明超越论”,抑或是“多维构建论”等,都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和战略层面探讨路径构建,对于从微观方面和操作层面如何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研究。例如,如何通过经济往来、网络媒体、学术交流、国际旅游等途径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此外,如何从理念之维、主体之维、内容之维、载体之维以及制度之维等出发构建更为体系化、立体化、有效化的实践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五、其他视角下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研究

部分学者在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基本论题研究的同时,也尝试从其他一些视角开展研究,以拓展对该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研究。一种观点是“路径论”,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有学者就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人文基础和发展动力”[26]。有学者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能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而文明交流互鉴则是生成人类共同价值的根本途径。”[27]也有学者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指引”[28]。还有学者指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包括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29],另一种观点则是“阶段论”。与上一种观点不同,该观点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作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新阶段。有学者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从自身发展需要提出的新全球治理理念,即寻求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新全球化,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持之以恒的贡献的新阶段”[30]。

学者们普遍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但也有学者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作文明交流互鉴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新阶段。学者们的探讨对于科学和辩证地理解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准确和深刻地把握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及其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学者们对如何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探讨还比较缺乏,需要更为系统性、深层次的论证。

二是“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研究。一种观点是“关系论”,即阐释“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之间的关系。有学者指出,“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31]。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发起和推动的一项经济建设工程,又是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倡议”[32]。还有学者指出,“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33]。另一种观点是“构建论”,主要探讨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学者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具体措施包括:发掘沿线国家文明的时代价值,充实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彰显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特色,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加强人文合作学术探讨,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方案。[34]

学界对于“一带一路”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探讨涉及“一带一路”和文明交流互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这两大论题。学者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作用,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反过来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因此,要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但是,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关系的探讨仍显不足,还未能从根本上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全球治理与文明交流互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全球治理的基础;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全球治理共建的实现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百花齐放”的新境界。[4]

六、深化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研究的思考

从现有成果来看,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多维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存量”,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了普遍共识。比如,普遍认为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现有研究还存在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涵盖论域不够全面以及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前瞻的角度来看,未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研究:

第一,增加现有论域的研究深度。其一,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对其形成的历史逻辑和主体逻辑等的探讨还比较薄弱,各形成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其二,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还需要学界从学理上进一步进行凝练。其三,学界探讨了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但是对这一论述的意义还需要从国内、国际、理论、实践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更为系统、深刻的论证。其四,学术界需要实现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实践路径研究的“两个转变”:一是从理念原则研究向具体方式研究进行转变;二是从单一化措施构建向体系化路径设计转变。其五,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

第二,补齐基本论题的研究短板。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关于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研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例如,对于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形成脉络和理论特征的研究、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的研究等目前还鲜有学者涉及。这些研究存在的短板应该进一步补齐,以形成更为系统、完整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第三,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视角进行深耕。现有研究主要是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学者们通过梳理和分析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来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但仅仅拘泥于此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综合采用要素研究和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开展研究。比如,运用要素研究和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阐释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分析这一内容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再比如,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强“问题意识”,建构解决现实人类文明困境的措施体系;还比如,运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与西方思想家关于文明的论断之间的异同,等等。此外,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目前研究还主要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视角,加强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是下一步研究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

第四,深入“开发”文明交流互鉴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一个不同文明隔空对话、交融交锋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华文明汲取人类文明的养分、推动制度定型化和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学界也要关注文明交流互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价值,向世界彰显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学者共同体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请文明演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漫说文明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