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多元解读教材文本

2020-03-12宋怡怡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宋怡怡

(莘松中学,上海 201100)

一、背景与现状

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文本的比重举足轻重。阅读文本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包含了基本的英语常识,更包含了大量的对话技巧、风土人情、人文情怀。教师对阅读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这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收获阅读技巧和策略、语言水平、文化体验[1]。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是文本解读,教师准确、深入、多角度地解读教材文本,能更好地引导学习者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且产生情感的触动和升华。文本解读是上好一节英语阅读课的前提,与提升教师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紧密的关联。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重点突出文本中的语言点,有些教师也会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往往更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所描述的具体内容,片面地认为阅读就是扩充词句、运用和巩固分析语法,而没有从整体利益的高度去把握全文,缺少了对教材的多元文本解读、全方位分析,阅读教学设计只侧重于文字信息阅读,更多停留在字词句和语法规则上,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真实的语境中,对文章缺乏体验和感受,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情感态度、篇章结构、句群关系更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回归文本,降低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概念和意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文本中包含了词汇、词法、句法等学习内容,部分应用文和非连续性文本还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和需要运用恰当的交际能力,具有明显的语言特征。通过文本解读来理解文本的含义,概括文本主旨大意、段落大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关键词句并推断其隐含意义[2]。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实现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

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要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3]。

在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采用多元的文本解读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实际是拓展学生英语阅读视野的有效过程,它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最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文本解读路径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读出文本背后的内涵,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阅读教学变得立体和生动[4]。有效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多元解读教材,即能解读到教材内容所体现的语言信息包括跨文化意识、阅读策略、情感态度和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外,还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供有真实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

(一)对文本标题和插图进行解读

标题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5]。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读标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对文章标题的正确理解,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揣摩作者的意图和行文思路,感受作者的心声,从而深刻地理解所读材料,为深层阅读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标题含义的解读或者对文章标题的替换,采取一系列巧妙、连贯的追问,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原本学生并不会探究文章标题,通过对标题的文本解读,使得他们能更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有效推进了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促进其不断思考,培养思维品质。

除了文本的标题以外,英语阅读文本中常常嵌入大量的插图,这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联想空间。教师要帮助他们更好地疏通文本的脉络,对插图的有效解读,有利于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揣摩。如:在阅读前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预测该对话的主导人物是谁?主导本次活动的人物会提出哪些问题?提问的人物会如何保持对话的畅通,获得想要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插图中人物所讨论的具体内容,设计小组对话,扮演角色。对文本中插图的解读,教师不会直接教授对话内容,也不会只关注该对话文本中的某些语言点,而通过对图片人物的分析,理解不同人物扮演的角色,创设出情境,培养学生以说、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感。

(二)对非连续性阅读文本进行解读

非连续性阅读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一般由数据、表格、图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等形式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此类文本阅读应强调应用文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将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此类文本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论。

例如:初中英语牛津教材(上海版)7年级(上)第七单元的阅读文本部分,内容包括一个森林公园游戏、游戏的四条规则以及游戏版面。

活动1:教师通过游戏版面的试玩,引出需要掌握的生词。

活动2:在试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试错,理解文中所要传递的信息。

活动3:在学生试玩游戏后,让他们重读游戏规则,说出文本中哪些规则比较合适、哪些规则不太合适,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他们认为合理的游戏规则。

在此类非连续性文本中,教师不能觉得没内容可教,反而要通过文本解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此类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解读,极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初步形成阅读此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方法,体会阅读活动的真实性和目的性。尤其是在重新制订游戏规则这一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对这一游戏的文本解读,尤其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能培养学生较为客观理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对文本的结构进行解读

每一个阅读文本并非是冰冷的字母符号的排列组合,而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产物。不同体裁的文本拥有不同的结构,是作者将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通过文字转述出来,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分崩离析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它需要读者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全面分析和研究,才能领会其中真谛。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梳理文本框架的能力,学会整体分析,而非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如教材中某些表达正反两方观点的阅读文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解读此类文本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A组的学生阅读观点,然后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得出总观点、看法、支撑的观点和总结,由B组的学生记录下来。然后,B组的学生也同样如此。接下来,给学生一定时间的讨论,并记录下他们讨论的观点的关键词,教师可提供给学生部分句型的支撑,让学生通过表达来阐述同意或者不同意某些观点。两个小组还可以采用模拟辩论的形式,要求使用文本中的句型反驳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陈词。

在对这类本文结构的阅读进行解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带领学生认识此类文本体裁及文本结构。设计模拟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激烈的讨论中快速反应,大胆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具有逻辑性的思辨能力,从而体现阅读课的真正价值。

(四)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

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往往会要求学生抓住诗眼,即能够表现全文中心思想或情感的字或词语。英语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能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在进行阅读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将目光投放在关键词句上,引领学生抓住线索,多方面进行思考和联想,引出文本主旨。

例如:初中英语牛津教材(上海版)9年级(下)第五单元的阅读文本中,有较多描写主人公汤姆的动作短语,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

活动1:给出带有汤姆动作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找出文中所对应的动词短语。同时,在必要的地方,找出哪些副词修饰了这些动作。

活动2:让学生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解读,学生能从这些词句中慢慢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和性格。由于汤姆这个人物的年龄、心理和初中生相仿,这样的文本解读,可以带领学生从多视角来认识人物,从而形成自我对主人公的多重评价。在交流中发散思维,进一步促使学生感悟人性。

结语

笔者通过对英语教材中文本的多元解读,梳理出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文本解读路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即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教师要根据文本,设计各类活动,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基于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重组和建构文本,并适度超越文本以收到较好的课程教学成效,才能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践行新课程教学理念,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