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学生分层一体化思想引领的现状分析
——基于江苏省26所学校的调查
2020-03-12褚雯
褚 雯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思想引领一直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纳入核心任务。2019年《共青团青年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思想引领包含思想政治引领和思想道德引领两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新形势下,思想引领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思想引领工作需要分层分类,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要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分层”是指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而“一体化”是指衔接各层次各年级的符合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连贯性研究,还指符合各层次各类别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分层一体化”是基于尊重和承认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受教育主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形成的前后衔接、一以贯之、层层深化、综合施策的系统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当代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健康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改进和完善大中学生分层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的任务尤为迫切,其首要前提就是要对我国大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状况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全面掌握当前我国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实践现状。为此,笔者在江苏省6个城市26所学校展开调研,调研学校类型采用分层抽样,分为初中、高中、高职、普通本科四个办学层次的学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600份,收回问卷8137份,有效问卷8105份,有效回收率为94.2%。
一、调查结果
(一)思想引领的方向与内容方面
大中学生思想引领主要涵盖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素质
调查发现,大中学生政治素质总体较好,能够坚定政治方向,但存在政治意识较为薄弱、政治理论学习不足等问题。其中高职学生的政治意识最为薄弱,对爱国主义认知的偏差度最高。
在“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是否必要”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支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人数占比,初中生为86.8%;高中生为91.0%;高职生为81.8%;本科生为89.9%。
对国家时事政治及时政新闻的关注情况的调查中,仅分别有49.5%的初中生、46.5%的高中生、37.1%的本科生、33.6%的高职生表示经常关注,关注度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政治理论学习缺乏。高中生对于政治概念理解最为准确,如对“中国梦”含义的认识,82.1%的高中生选择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选项,明显高于其他层次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认识,79.7%的高中生能正确选择,正确率也是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此外,针对大学生还增设了“日常当中你比较关注哪类新闻热点及问题”,关注度最高的是时事政治、社会民生、体育娱乐三种内容。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对时事政治和社会民生的关注度较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思想道德素质
调查发现,各学段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普遍较好,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对于作弊获得成绩这一行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偷窃行为,输掉诚信和人格,自己绝不会做”,但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虽然知道不对,但还是会去做”。甚至还有人选择了“好像很普遍,很多人在做,做做无所谓”,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生的负向选项总占比分别为13.5%、14.1%、37.7%、21.7%。在“若是同一考场内大多数人都在作弊,你也会做么”一题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坚决不做”,也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会作弊”,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生的负向选项总占比分别为13.5%、14.1%、34.3%、24.6%。这两项调查,高职学生的负向选项总占比最高,其道德素质亟待提升。
(二)思想引领的渠道与途径
1.思想引领主渠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提高实效性
学校教育是思想引领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党团认识的重要来源。调查显示,43.5%的初中生表示,他们对共青团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3.2%的本科生和47.7%的高职生表示,他们对共产党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学校。也就是说,另有近半数的学生对党团的认识并非源于学校。这说明学校教育在思想引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实效性。
2.思想引领的线上阵地,需要牢牢把握
在对本科生、高职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政新闻”的调查中,“手机新闻APP”“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电视媒体”是排名前三的获得方式。高中生对QQ的使用人数最多,本科生和高职生使用微信的人数较多。
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初中生表示网络用途是以学习为主外,其他学段的学生都表示,网络用途是以娱乐休闲为主。这一结果希望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在对青少年上网的自律能力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8.3%的初中生、28.8%的高中生、16.5%的高职生及23.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的自律能力较强,占比都不高。说明大部分青少年上网的自律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优化网络环境,牢牢把握住思想引领的线上阵地显得更加紧迫。
3.思政课教学形式问题
针对初中生、高中生、高职生和本科生分别就对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看法进行调查发现,大中学生均有选择“普遍照本宣科满堂灌,授课质量一般”“个别教师讲课效果好,大部分教师授课形式单一效果差”“老生常谈,空洞乏味,普遍授课效果差”这三个负向选项。
思政课的教学需要采取与不同年级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调查显示,初、高中生更为喜欢思政课的教学,认为“教师普遍备课认真,讲课透彻生动,授课形式多样,效果好”的均超过70%。而大学生喜欢思政课的人数大幅度降低,这说明,中学的思政课教学可以理论灌输为主,但到了大学的思政课,应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思想引领有效与偏向方面
1.中学学段活动开展的效果最佳
调查发现,中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效果相对于大学较好。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贴近学生实际,踊跃参加,而选择这一选项的中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大学生。在对学校开展过的主题团日活动看法的调查中,认为“思想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有教育性,也吸引人”的初中生为69.4%;高中生为63.3%;本科生为53.9%;高职生为46.5%,仍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负向选项。因此,大中学校的思想引领活动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立足活动本身、结合学生兴趣,增强活动开展的吸引力,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也不能一味迎合,否则会使思想引领工作失去意义。
2.大中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好于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效果
对于校园活动的看法,同时选择了“活动虽多,但形式老套,不吸引人,对人帮助不大”“活动太少,参不参加无所谓”负向选项的学生中,初中生占13.8%;高中生占19.8%;高职生占27.3%;本科生占18.5%,而对于主题团日的看法,选择了“主题明确,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吸引力一般”“主题模糊,内容交杂,重娱乐轻教育,吸引力不大”“没有思想性,内容拼凑,为形式而形式,参加没意思”等负向选项的人数,远远高于校园文化活动负向选项的人数,具体占比为:初中生占26.7%;高中生占34.7%;高职生占52.3%;本科生占45.1%。由此可见,各级学校应该注重开展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受学生喜爱的主题团日活动。
3.党团教育以集中讲授和艺术体验的教育形式效果最好
在对大中学生党团知识教育形式看法的调查中,“请老师上专题团(党)课”“老师思想品德课上讲授”“用微电影、卡通漫画、唱舞蹈等艺术活动展示”“听优秀团(党)员事迹报告会”“老师课堂系统讲授”等形式最受学生欢迎。其中,初中生、高职生更多希望专家或老师讲授,而高中生、本科生更多希望参观或艺术体验教育等实践教育形式。
二、结果讨论
(一)人的思想道德和信仰的形成来自于实践与教育的正确引领
调查表明,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认识差异比较明显。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学段、取长补短。调查发现,高中生掌握到的政治概念是最为准确的,并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看法调查中选择正向选项的比例最大。原因是由于政治课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同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政治概念作为考试内容老师分析阐述得比较透彻,学生掌握的主动性也较好,因此高中生的政治认知状况最好。初中生对主题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之其他教育阶段的最高,是因为初中相对高中需要应对高考压力学生和教师的升学压力相对较轻,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活动内容较为丰富、活动形式较为多样,初中生对形象化的活动更加偏好。高职学生政治概念辨别正确率低、诚信品质相对较低,可能与高职学生强调技术工具论、一定程度上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关,因此,持续加强大中学生的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可以使大中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入侵时能够看清本质、加以抵制,并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育和实践方法、途径不当引起思想道德和信仰的偏差和负向
调查发现,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存在着明显差异。高职生所接受到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都与其他教育阶段学校有所不同,思想道德和信仰存在的偏差较多。高职生在政治素养方面存在对政治理论课程积极性最低,对政治概念的理解正确率最低,主题团日感兴趣程度最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选择“脱离实际、空洞枯燥”选项的高职人数最多,等等现实问题。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对作弊危害认识不够,表示会作弊的人数最多;在对成功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和机缘性以及成功主要靠社会关系两个选项的,高职生比其他教育阶段的人数都要多,这主要是由于对高职生的教育相对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更注重实用性,缺少人文素养教育有关。
初中阶段相对其他学段更重视素质教育,高中以后的教育愈来愈偏向应试教育。调查中,高中生、大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公交车上让座的意愿低很多,对素质教育的忽略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另外,虽然初中生比其他各教育阶段的学生具备更多的艺术特长,但是他们对审美观有助于道德观养成的认同度却是最低的。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生的理性认知尚未成熟;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更多出于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艺术特长,忽视了学生真正兴趣所在造成的。对于作弊行为的认知,中学生更能够认识到作弊的危害性,作弊意愿明显小于大学生,而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会去作弊,这是由于大学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自律性要求更高,没有了教师、家长的日常监督,学生自律能力不够,而且期末考试监考相对于中学考试管理松懈,监管力度差,不少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
由此可见,教育和实践方法、途径不当引起思想道德和信仰的偏差和负向。教育和实践的内容落后、方法错位、途径不当,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性泛化、缺乏针对性,致使对教育者的导向能力不到位,从而引起学生思想道德和信仰的偏差和负向。
三、改进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当前大中学生分层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是由于教育和实践方法、途径不当引起的,建议从协调政治信仰引领与工作强度、工作梯度,以及协调道德观念引领与身心发展、交往广度两个方面来改进。
(一)协调政治信仰引领与工作强度、工作梯度
政治信仰引领的工作强度是指政治信仰引领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建设中的占比,工作强度失调常常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过度强化,引领工作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2]。初中学生正值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引领重在播种而非理论灌输,帽子扣得太紧、扣得太空、扣得太频,就会引发心理排斥。另一种是模糊泛化,完全不讲政治,用其他活动替代,甚至党团组织生活都用文娱活动替代,思想引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部分民办学校的团建工作相当薄弱,队伍弱化、能力不够,甚至有些重点中学开设的国际课程班将培养目的锁定为出国留学,课程体系专门针对国外入学考试,并不将我国政治、历史课程纳为必修,导致这类学校的学生对共青团的最基本概念都是模糊不清。
政治信仰引领的工作梯度是指从小学到大学的上下衔接、应该是层层提升,呈现梯度上升、接力棒式的工作模式。但实际工作中工作梯度严重失调,供需失调,缺少分层细化和精准教育,往往是从小学少先队时就开始灌输共产主义理想,无论大中小学生进行的都是内容、方式雷同的思想引领灌输模式,引导目标、载体、内容、方法没有做到有效衔接、前后呼应、层层深入、相互统一,忽视了针对不同学段的因材施教,没有不断激发学生在思辨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校园生活主题不同,思想、心理、情感、需求不同,初中时期重点在于建立认知,获得学生心理好感;高中时期重点在于确定认可,获得学生赞誉承认;大学时期重点在于内心认同,获得学生认同践行,这样是才是一个完整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政治思想引领必须是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讲求工作梯度,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协调道德观念引领与身心发展、交往广度
当前,道德观念引领存在与大中学生身心发展失调的问题,一些最基本的文明礼仪习惯没有在中小学时期养成,反而让大学教育去承担实现。小学停留在空洞、抽象地说教中,学生无法理解,把爱国口号当做考试内容来背诵,而大学则在强调讲礼貌、不作弊、守时等基本道德规范。“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小学时期是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学校和家长都在强调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实际上还是以学习为主,忽视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如仪表、用餐、排队、尊敬老师、孝顺父母等礼仪习惯都没有养成,致使大学要承担起中小学时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最为基本的道德观念,如穿着打扮得体、尊敬师长、宽以待人、友爱奉献、勤俭节约、珍惜食物,等等。
道德观念引领的交往广度上的失调,表现为当代青少年交往广度过小,同伴缺失导致在处理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时一头雾水,自身道德观念缺乏社会衡量和检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得不到实践的校正,找不到正确道德评价标准,很难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中小学时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只有学习,放学后回到家里,多数是独生子女,只能接触到家长,到了假期不是被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班,就是被“圈养”在家小心看护;大学时期则常以电脑为伴,社会交际范围基本局限于网络空间,在虚拟交往中神游,缺乏现实交流以及在现实交往难题处理中成长的过程。因此,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应在协调道德观念引领与身心发展、交往广度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