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研究*
2020-03-12周玉芬刘丽花张文霞
周玉芬,刘丽花,张文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技能人才、应用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产学研用”一体的人才培养要求,优化实践学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强与区域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产教实训基地优势,为社会培养分析测试人才提供支撑。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创新连接起来。基于工作岗位要求,借鉴职业技能大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要求,按照“化学检验员”职业标准和全国职业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竞赛的要求,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真正把职业技能考证、学科技能竞赛应用于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实现“岗、课、证、赛”一体化实践教学,促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1]。
目前,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基础薄弱,操作技能不扎实,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考证、竞赛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产业对人才的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亟待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升级实训教学平台、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如何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纳入实践教学内容,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支撑产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专业群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2]。
为了适应化工、制药、环保等领域的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岗位标准、职业标准、竞赛规范,基于工作岗位、技能考证、技能竞赛要求确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有机联系,把“证”和“赛”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构建“岗、课、证、赛”一体化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赛教融合、证赛融通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1 “岗、课、证、赛”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意义
(1)提升工作岗位适应性
基于职业岗位的“岗、课、证、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与岗位需求相对接,与技能考证、技能大赛相衔接,在实践教学项目选取上更加符合一线生产实际,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更加符合岗位对人才需求。
(2)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对接岗位需求、考证要求、竞赛导向开设《分析化学》实践教学项目,针对新高考下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弱、个体差异大的特点,重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将技能考证、技能竞赛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微视频将操作规范建成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前预习、课中训练、课后考核一体,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3)提升职业证书实效性
将“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中,在实践教学中按照技能考证考核要求进行训练,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将技能考证、技能竞赛的考核方式应用到课程考核中,实现课、证、赛融合,通过以证代考、以赛代考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技能考证的实效性。
(4)提升技能大赛普惠性
将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竞赛考核内容融入到《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将技能大赛的导向、要求与实践教学进行对接,构建竞赛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让全体学生享受技能大赛的教学资源,提升技能大赛普惠性。同时,也扩大技能大赛选拔的覆盖面。
2 “岗、课、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课程对接工作岗位、技能证书、技能竞赛,按照基础型、提高型、应用型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期中基础型主要以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操作规范为主,夯实学生技能操作基础,主要通过第一学《分析化学》80学时完成,期中实践教学40学时;提高型主要以实训项目、技能考证、创新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生掌握分析技能水平,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实训》30学时、创新课程30学时;应用型以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为载体,学生在第五学期设置为期一个月的企业生产实习,第六学期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来完成,着重提升技能的应用水平,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鉴定基础。
图1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将专业教学大纲与证书考试大纲进行有效衔接,将“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分析与检验”国家技能竞赛比赛内容融入实验教学,将微视频引入到《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高级工”职业证书通过率。
图2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内容
(3)建设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与成果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超新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和开发《分析化学实训》课程网络资源,将常见分析化学的技能操作、分析方法录制成短视频,第一批将先完成8个视频资源建设,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技能操作资源库,常见分析方法资源库,提升技能操作水平,还可以借助超新课程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基于工作岗位要求,借鉴职业技能大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成功经验,按照化工行业《化学分析工》职业标准和全国职业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竞赛的要求,有效推进《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理念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转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做与学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推动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向“以证代考、以赛代考、赛证融通”转变[3]。
3 “岗、课、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
(1)课岗对接
对接产业链研发、生产、保障等相关环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化学》课程内容选取上融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剖析各环节、岗位的技能和素养需求,实现课程与岗位精准对接,培养具备扎化学专业知识、精湛的分析技能和高水平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依托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以技术服务、分析测试、产品研发等项目为载体,开发创新实践课程,通过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四标”对接融合,即课程标准与行业管理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工程技术标准对接,鼓励教师以真实科技、社会服务项目为核心内容构建实训项目、开设创新课程,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衔接,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景,掌握分析岗位的核心技能[4]。
(2)课证相融
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分析检验员”技能等级证书紧密结合,对接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开发《分析化学》“优质平台课程”、“优质实训课程”、“示范微课”、“创新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新技术课程,转型升级课程教学资源,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技能考试考核要求,实现课程教学与技能考证的无缝对接,探索课证相融、以证代考。我校化工制药类专业第一学期开展《分析化学》课程,将“化学检验员”中级工考核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融入到《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取“化学分析中级工”职业证书创造有利条件,学院在课程结束前组织开展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资格技能考证,以技能考证实操考核、理论考试代替课程考核,通过“以证代考”认定课程成绩。
(3)赛教融合
通过组建跨专业的赛教融合特色班,形成“全员参与”的技能比赛机制,使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制定赛教融合班培养计划,以竞赛内容为主体,将大赛内容引入到特色班教学过程中,开发项目化课程或培训教学包,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开发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赛融通、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有效性,探索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将专业技能大赛内容融入实验教学化学专业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探索“课赛融合”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优秀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群以赛教融合为依托,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推动“岗、课、证、赛”融通,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产品分析过程开展实践教学,即竞赛内容教学化,将“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竞赛项目开发成《分析化学》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内容为载体开发项目化课程,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实践操作标准化,将技能大赛的标准引入实践教学中,让技能竞赛的标准成为学生操作习惯,让学生操作习惯符合技能竞赛标准,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4)赛证融通
以“赛”、“证”为抓手,实施“岗、课、证、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通过技能考证可以为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另一方面,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直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5]。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以及竞赛标准加以提炼,将其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并且逐渐将专业技能竞赛的规范要求融入到化学分析工技能考证中,通过“证赛内容互通”、“证赛成绩互认”,科学实施的“证赛结合”评价机制,构建了“岗-课-证-赛一体化”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以2018年浙江省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为例,本次赛项内容实践部分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以化学分析为例,考核内容为氧化还原法测定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其中的操作涉及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以及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因此,在前期的大一化学分析工考证中,我们的实操考试项目既定为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同时在化学分析实践课程中融入该实验项目,构成了“课证赛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学生的考证成绩可以作为该门课的实操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中。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完成了实践课程和考证后对大赛的内容也有了相对较深入的理解,为我们选拔大赛选手做足了前期准备。
通过课证融通、课赛融合、证赛结合等形式替代传统课程评价,以“岗、课、证、赛”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实用性”、“适应性”、“专业性”,为《分析化学》实践课程改革搭建平台。2018年,学生获得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岗、课、证、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成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