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2020-03-12代文维朱发高戴建萧
陶 衠 代文维* 朱发高 戴建萧
1.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景星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普洱654807;2.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通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普洱654808
近10 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星镇全面推行了“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应免尽免”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3 种重大疫病实行“321”创新免疫方式,猪的重大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多年来全镇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但是,猪细菌性传染病如猪大肠杆菌病、猪副伤寒、猪肺疫、猪肺炎支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常呈散发或流行态势,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在饲养管理不当、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多种寄生虫侵袭,或长途运输应激、猪舍卫生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导致猪抵抗力下降时常可暴发本病。副猪嗜血杆菌是菌体短小、形态多变的细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体从单个球杆状到长的、细的、丝状不一,有荚膜,血清型较多,对一般常用消毒剂都比较敏感。本病在全国多数省份均有散发或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10 多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景星镇广泛传播,发病死亡较为严重,已经给部分猪场和养殖大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景星镇有11 个村委会,192 个村民小组,5 350户农户。2018 年生猪存栏3.17 万头,出栏2.8 万头,出栏率达87%,是墨江县养猪水平较高的乡镇。全镇有规模养猪场9 个,其中,饲养1 000~3 000 头的1 户,饲养20~1 000 头的养殖大户100 余户。农村有80%以上的农户均饲养生猪,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养猪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传统产业。认真做好生猪疫病防治工作,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 流行病学和发病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常在条件致病菌,一般出生7 d 左右仔猪鼻腔内已经有本菌定居。受多种因素刺激而诱发本病,病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呼吸和空气、直接接触、或经消化道等途径传染。当猪群中存在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温和性猪瘟、流感或支原体肺炎以及慢性细菌病、寄生虫感染时,猪体抵抗力降低或其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发病。饲养环境差、饲养密度大、厩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或转群、混群、运输、供水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也容易发生。本病只感染猪,4~8 周龄仔猪多发,其它成年猪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5%~2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本镇过者村腮库组曹云春养猪大户,饲养繁殖母猪30 余头,仔猪100 余头。2018 年12 月初,部分仔猪和架子猪先后发病20 余头,几头母猪也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不食、皮肤发绀、呼吸困难等,通过及时治疗多数治愈,死亡6 头。同月,路思村养猪大户饲养生猪50 余头,先后20 余头猪发病,症状同前,及时治疗后死亡5 头。近10 年来,相类似的猪病在许多养猪大户和散养户中常有发生,因为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而死亡的猪不计其数,给养猪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
图1 关节肿大变形
图2 肺实变,心肺附着多量渗出物
2 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往往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仔猪或架子猪,先是发热不食,体温40.5~42.0 ℃,精神沉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大多数病猪出现鼻流脓液。先皮肤发红或苍白,耳部先红后发紫,发病后期腹部、腿脚部皮肤均出现紫红色发绀。眼睑水肿,可视黏膜发绀,有的猪一肢或双肢跛行,腕、跗关节肿大。由于脑膜发炎而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颤抖,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少数猪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母猪发病造成流产。急性感染治愈后可能留下后遗症,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慢性病例,主要出现浆膜炎和关节炎,多见于保育架子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体表皮肤发紫发绀,腹胀大,胸腔和腹腔积液,有大量浑浊黄色胸腹水,皮下有浸润水肿。重症死亡病例,因胸腔渗出与炎症使心肺与胸壁粘连;肝、肠等脏器因腹膜炎和炎性渗出与腹壁相互粘连,整个内脏器官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和渗出物,严重的呈豆腐渣样附着于腹膜和脏器上。心包炎、肺炎、胸膜炎明显,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粗糙,粘连,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肺出血水肿严重、多数为实变;肝、脾肿大、与肠浆膜或腹膜粘连,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针尖或针头大的小血泡,脾边缘有梗死。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出血水肿;肾有出血点,肾乳头出血;喉头和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有的关节肿大,切开关节腔有淡黄色胶冻样物或液体流出(图1- 图2)。
4 临床诊断
在乡镇、县级没有细菌分离培养的条件和技术,更没有PCR、ELISA 检测仪器条件,所以只能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初步诊断。如确诊则需实验室诊断,应当采取病变的肺脏、扁桃体、关节液、胸腔和腹腔内的纤维素性渗出液,进行细菌或血清学检测从而确诊。临诊中应与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慢性猪肺疫、猪蓝耳病等进行区别,因这些病都有发热、皮肤发紫、肺炎等症状,易于误诊。
5 治疗措施
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进行厩舍场地消毒,及时用大剂量的抗菌素和清热解毒药物对重症病猪进行治疗,对整个猪群进行预防投药治疗。治疗时联合用药效果较好,治疗时疗程要足。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1)注射用青霉素(钠、钾),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 万~3 万单位,2~3 次/d,连用2~3 d。体温高时,同时肌注穿针心莲注射液,10~20 mL,直至体温正常。
2)注射用头孢噻呋钠,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 mg,1 次/d,连用3 d,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其溶解。
3)恩诺沙星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 mg,1~2 次/d,连用3 d。
4)也可选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四环素、泰妙菌素、氟甲砜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药物治疗。本病对红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等有一定抗药性,使用这些药时要与其他药交叉使用。有严重关节炎者,可选用阿米卡星、头孢氨苄及新霉素等敏感药物,配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分点注射,患肢关节腔内注射,效果明显。
6 预防措施
6.1 平时预防性用药
各种年龄的猪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可溶性粉1 000 g,氨苄西林青霉素可溶性粉1 000 g,配合饲料1 000 kg,充分混匀后,连续饲喂5~7 d。或磺胺间甲氧嘧啶可溶性粉1 000 g,恩诺沙星可溶性粉1 000 g,配合饲料1 000 kg,充分混匀后,连续饲喂5~7 d。每月饲喂1 次(5~7 d),可很好地防止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6.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猪舍通风干燥和保温,定期消毒猪舍及场地,清洁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避免混群,消除诱因,仔猪断奶、转群时在饮水中投服抗菌素药物和抗应激药物。
6.3 疫苗免疫接种
目前国内有多种不同血清型的灭活疫苗,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力,因此疫苗选择应与当地流行菌株相一致。目前,国内已经批准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品种有7 种,都是灭活疫苗,各地应结合实际选择相应疫苗。如: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副猪嗜血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1 型LC 株+5 型LZ 株);副猪嗜血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4 型JS 株+5 型ZJ 株);副猪嗜血杆菌病四价灭活疫苗(4 型SD02 株+5 型HN02 株+12 型GZ01 株+13 型JX03 株);副猪嗜血杆菌病四价灭活疫苗(4型SD02 株+5 型HN02 株+12 型GZ01 株+13 型JX03 株);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LT 株+MD0322 株+SH0165 株)等。各地猪场应根据当地流行毒株情况,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也是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措施。